布里丹毛驢效應:優柔寡斷只會錯失良機,職場反應要果斷快速

布里丹毛驢效應:優柔寡斷只會錯失良機,職場反應要果斷快速

中午的時候,幾個同事決定一起點餐,一個同事推薦了一家餐館,把餐館的特色菜發給其他同事,然後這些同事各自選擇好自己要點的餐,報給點餐的同事。幾個同事挨個點好,只有一個同事還在猶豫究竟點哪個好。

因為這家餐館的特色菜都不錯,這個同事就陷入選擇困難的境地。負責點餐的同事多次催促:就等你了,我要下單了,晚了送過來下午都上班了。

這個同事回答著:馬上馬上。但是看著菜單還是沒有拿出主意。

終於半小時以後,他說自己終於決定要吃什麼了。但是負責點餐的同事告訴他,自己已經下單了,讓他自己點。

而這家餐館是有起送費要求的的。同事單點的價錢達不到配送的標準。因此這個同事不得不重新點別的外賣,一直到了下午上班的時候外賣才送到。

布里丹毛驢效應:優柔寡斷只會錯失良機,職場反應要果斷快速

這個同事的行為稱之為“布里丹毛驢效應”。

什麼意思呢?

所謂布里丹毛驢效應,就是指決策過程中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一種現象。

這個效應的出處是這樣的:

法國哲學家布里丹養了一頭毛驢,因此要向附近的農民購買乾草餵食毛驢。有一天,農民多送了一捆乾草給布里丹,結果當兩捆完全一樣的乾草放在毛驢面前的時候,毛驢沒有吃任何一捆,而是不斷地糾結於兩捆乾草的數量、質量、顏色、氣味等,最後給活活餓死了。

布里丹毛驢效應:優柔寡斷只會錯失良機,職場反應要果斷快速

因此後來就從這件事情引申出了布里丹毛驢效應,專門指代那些優柔寡斷的行為。而且這種事情在職場中還不少見。

職場是一個講求高效工作的地方, 如果遇事不夠果斷,而是優柔寡斷,遲遲難下決定,那麼機會很可能就溜掉了。

布里丹毛驢效應:優柔寡斷只會錯失良機,職場反應要果斷快速

職場中的布里丹效應會對工作產生哪些影響?

一、增加同事不滿。

公司決定組織全員團建,因為過往團建都是人事部單方面安排,很多同事並不滿意,因此這次團建,人事部的同事希望收集,各個部門討論以後,彙總出來的意見,然後再由人事部同事整理出一個能讓大部分人滿意的團建方案。

消息一出,大家自然都挺積極,暢所欲言。

團建無非就是吃和玩。每個同事都有自己理想的關於吃和玩的方式方法。因此,人事部的同事很快就收到了各部門的反饋。有說要自助燒烤的,有說要租個別墅做菜的,有說要去戶外放風箏的,也有說去打檯球的……有很多建議。

人事部的同事設定了反饋意見提交的時間點,因為他們還得留有時間整理。但是有一個部門的同事遲遲不能商量出一個彙總方案給人事部。尤其是其中幾個同事,在吃什麼和玩什麼之間搖擺難斷。一會兒覺得這個不錯,一會兒又覺得那個不錯。搖擺不定半天無法敲定。

人事部的同事催促他們快一點,但是他們一直拖到了晚上才把彙總方案給到人事部的同事。

這就讓人事部的同事有些不高興了。因為這些同事的選擇困難猶豫難決,導致人事部的同事也要延遲下班。

這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實際影響也並不大。但實際工作中,有些時候自己的猶豫不決可能就給別人帶來比較大的不便。那麼這個時候勢必引起同事對自己的不滿。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同事合作的工作項目中,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人猶豫搖擺,就會直接影響另一人的工作進度。俗稱“豬隊友”。而對於另一個隊友而言,他們自然會有所不滿。

而這些事情原本都可以避免的。

布里丹毛驢效應:優柔寡斷只會錯失良機,職場反應要果斷快速

二、錯失機會。

某團隊為一個方案出了幾個創意,每個創意各有優劣,單拎出一個勝算不大,全拎出來又不現實。團隊內部對於究竟使用哪個創意分歧不斷,大家都想要用自己的創意,一會兒覺得這個不錯,一會兒又認為那個也挺不錯,卻始終沒能定一個確定的,最後浪費了大量時間,以致即便最後敲定創意,也無法在截止期限前完成方案,最後導致客戶丟失。

這就是典型的因為搖擺不定失去機會的例子。

這種情況裡,往往是因為想要做到盡善盡美,但有沒有考慮到客觀的事實情況。做一份方案,規定了完成的時間,那麼一個創意點就必須要在一定的時間內確定下來,之後才能繼續後面的流程。

布里丹毛驢效應:優柔寡斷只會錯失良機,職場反應要果斷快速

那麼,要想擺脫布里丹毛驢效應的束縛,我們應該怎麼做?

一、設定解決問題的時間。

當一個人面臨一個選擇的時候,他因為個人因素搖擺不定,對於何時給出問題的解決方案不明確。這時候,他就默認為這個思考決定的過程可以無限期延長。但實際上當然不是,任何一個決策過程都是有時效要求的。比方說文前點外賣這個決定,本來要點的是當天中午的外賣,隔天中午再決定吃什麼,這合適嗎?當然不合適了。

因此,如果判斷自己有選擇困難,對於一件事情特別難下決定,那麼就必須要給自己的決策定一個時間要求

一個決策過程,你給自己定了一個時間要求,潛意識裡就是要求你要在這個時間內完成某項工作,有個無形的推力會推著你加速向前。這比沒有時間限制的情況下能夠更快做出決定。

比方說,要去參加某個活動,打開衣櫃,看著滿滿一櫃子的衣服,你突然不知道該穿哪一件。這個時候,你可能就試試這一套,再試試那一套,但是試了很多套都沒有特別滿意的,你就一直試穿下去。

但是,你不可能把時間都花在試穿衣服上,否則你就趕不上參加活動了。

這種情況下,你就有必要給自己定個時間。比如選擇衣服這件事,要求自己必須在半小時或者更短的某個時間段內決策完畢。

然後定時開始準備。

在這種情況下,你就會意識到你並沒有十分充裕的時間來一件一件試。在沒有定時的情況下,你試穿一件不滿意,認為滿意的會在下一件,因為你沒有時間意識。

而當你定時以後,明確自己試穿衣服只有一定的時間,那麼你每試穿一件就要判斷這件是否已經可以了,潛意識裡你會默認當前這套衣服是滿意的,然後再仔細判斷,除非真的不滿意,才會繼續試穿下一套。

為了在時間截止之前完成決定,你必須加強判斷的敏銳力以及決策的時效性。

基於時間的要求,你就會讓自己在短時間內完成選擇衣服的決策。

其他決策過程同理。

布里丹毛驢效應:優柔寡斷只會錯失良機,職場反應要果斷快速

二、明確決策要達到的效果。

我們在決策過程中往往搖擺不定是因為既覺得A選項好,又覺得B選項也不錯。這個時候,只是基於選項自身產生的判斷,而不是基於選項對解決問題產生的實際影響。

比方說他,邀請一個比較重要的客戶吃飯。選定了幾家飯館,你綜合考慮了各種因素,比方說飯店規格、菜餚樣式、交通問題,等等不一而足。

可能這一家飯店規格比較好,但是特色菜趕不上另一家。而另一家服務比較好,卻沒有地方停車。

這個時候,單純著眼於這些飯店本身的情況,那麼完全無法快速做出決定。因為每一家飯店都有各自優劣,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這個時候,就要換一個思考方式,你要思考這個飯局要達到的效果。

比如,是為了招待客戶,盡地主之誼,又或是關於某個商業合作的溝通。那麼無論是何種情況,客戶是作為客人遠道而來,當然飯店或者菜式的選擇應該考慮客戶,而不是自己認為哪個好。

在這種決策過程中,就可以提前瞭解客戶喜歡什麼口味喜歡什麼菜式,是否對酒店環境等因素有過多要求。

然後,基於這些因素,再去決策。你的選擇就更加有針對性。

比如說,客戶傾向於中餐某個菜式,對於就餐環境很看中。那麼你就可以把目的地範圍內經營該菜式的飯館選擇出來,然後再按照就餐環境進行排序,這就很自然做出選擇了。

這個過程中,你明確了做決定的目的是使客戶滿意,而使客戶滿意的前提就是要看客戶關注飯店的那些方面。然後,根據客戶關注的點去做決定。而不是自己拿著幾個飯店名單冥思苦想,並且還想不出個什麼所以然。

布里丹毛驢效應:優柔寡斷只會錯失良機,職場反應要果斷快速

三、有限時間內做到最好,而不是一直等到做到最好。

很多時候,我們決策搖擺的一個原因就是,認為當前的這個決策行為並不夠理想,而自己可以做到更好。在這樣的心態的作用下,決策時間就會無限期延長,最終形成布里丹毛驢效應。

億萬年前是刀耕火種的原始時代,刀耕火種已經是相對於那個時代而言,已經算是先進的文明,而現在的人類社會已經是個充滿科技的高度文明的社會。每個時期都有不同,同理,職場中的每個階段,每個決策都會達到當時的相對好的狀態,而隨著時間推演,自然可能產生更好的決策方案。但是,我們不可能等到更好的方案產生之後才完成這項工作作出決定。

所以,基於一定時期一定背景作出一定的決策, 它至少是那個階段能達到的最好的水平。

因為,每個階段能達到的水平不同,盡善盡美自然沒錯,但是那個階段能達到的水平是有限的,無法超越的情況下死磕只會延長決策時間,最終導致工作無法完成。

因此,決策要基於當前背景,而不是基於自己理想的狀況。比如兩輛車比賽,一輛是專門的跑車,時速達到幾百公里每小時。而另一輛是簡單的代步車,百公里每小時都有些費勁,要求後者做出一個決策超過前者,這顯然是以卵擊石自不量力。

因此,無法堅定決策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目前做出的決策,是否已經是當前能力能達到的最好的狀態。如果是,就果斷決策。

布里丹毛驢效應:優柔寡斷只會錯失良機,職場反應要果斷快速

總結:

當布里丹毛驢效應產生的時候,決策沒做好,還有可能與別人的關係弄僵,而實際職場工作中,應該從根源上避免這種現象的產生。要做到這些,就要設定解決問題的時間、明確決策要達到的效果、有限時間內做到最好,而不是一直等到做到最好。

職場決策應當果斷快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