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丹毛驴效应:优柔寡断只会错失良机,职场反应要果断快速

布里丹毛驴效应:优柔寡断只会错失良机,职场反应要果断快速

中午的时候,几个同事决定一起点餐,一个同事推荐了一家餐馆,把餐馆的特色菜发给其他同事,然后这些同事各自选择好自己要点的餐,报给点餐的同事。几个同事挨个点好,只有一个同事还在犹豫究竟点哪个好。

因为这家餐馆的特色菜都不错,这个同事就陷入选择困难的境地。负责点餐的同事多次催促:就等你了,我要下单了,晚了送过来下午都上班了。

这个同事回答着:马上马上。但是看着菜单还是没有拿出主意。

终于半小时以后,他说自己终于决定要吃什么了。但是负责点餐的同事告诉他,自己已经下单了,让他自己点。

而这家餐馆是有起送费要求的的。同事单点的价钱达不到配送的标准。因此这个同事不得不重新点别的外卖,一直到了下午上班的时候外卖才送到。

布里丹毛驴效应:优柔寡断只会错失良机,职场反应要果断快速

这个同事的行为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什么意思呢?

所谓布里丹毛驴效应,就是指决策过程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一种现象。

这个效应的出处是这样的:

法国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毛驴,因此要向附近的农民购买干草喂食毛驴。有一天,农民多送了一捆干草给布里丹,结果当两捆完全一样的干草放在毛驴面前的时候,毛驴没有吃任何一捆,而是不断地纠结于两捆干草的数量、质量、颜色、气味等,最后给活活饿死了。

布里丹毛驴效应:优柔寡断只会错失良机,职场反应要果断快速

因此后来就从这件事情引申出了布里丹毛驴效应,专门指代那些优柔寡断的行为。而且这种事情在职场中还不少见。

职场是一个讲求高效工作的地方, 如果遇事不够果断,而是优柔寡断,迟迟难下决定,那么机会很可能就溜掉了。

布里丹毛驴效应:优柔寡断只会错失良机,职场反应要果断快速

职场中的布里丹效应会对工作产生哪些影响?

一、增加同事不满。

公司决定组织全员团建,因为过往团建都是人事部单方面安排,很多同事并不满意,因此这次团建,人事部的同事希望收集,各个部门讨论以后,汇总出来的意见,然后再由人事部同事整理出一个能让大部分人满意的团建方案。

消息一出,大家自然都挺积极,畅所欲言。

团建无非就是吃和玩。每个同事都有自己理想的关于吃和玩的方式方法。因此,人事部的同事很快就收到了各部门的反馈。有说要自助烧烤的,有说要租个别墅做菜的,有说要去户外放风筝的,也有说去打台球的……有很多建议。

人事部的同事设定了反馈意见提交的时间点,因为他们还得留有时间整理。但是有一个部门的同事迟迟不能商量出一个汇总方案给人事部。尤其是其中几个同事,在吃什么和玩什么之间摇摆难断。一会儿觉得这个不错,一会儿又觉得那个不错。摇摆不定半天无法敲定。

人事部的同事催促他们快一点,但是他们一直拖到了晚上才把汇总方案给到人事部的同事。

这就让人事部的同事有些不高兴了。因为这些同事的选择困难犹豫难决,导致人事部的同事也要延迟下班。

这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影响也并不大。但实际工作中,有些时候自己的犹豫不决可能就给别人带来比较大的不便。那么这个时候势必引起同事对自己的不满。尤其是在一些需要同事合作的工作项目中,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人犹豫摇摆,就会直接影响另一人的工作进度。俗称“猪队友”。而对于另一个队友而言,他们自然会有所不满。

而这些事情原本都可以避免的。

布里丹毛驴效应:优柔寡断只会错失良机,职场反应要果断快速

二、错失机会。

某团队为一个方案出了几个创意,每个创意各有优劣,单拎出一个胜算不大,全拎出来又不现实。团队内部对于究竟使用哪个创意分歧不断,大家都想要用自己的创意,一会儿觉得这个不错,一会儿又认为那个也挺不错,却始终没能定一个确定的,最后浪费了大量时间,以致即便最后敲定创意,也无法在截止期限前完成方案,最后导致客户丢失。

这就是典型的因为摇摆不定失去机会的例子。

这种情况里,往往是因为想要做到尽善尽美,但有没有考虑到客观的事实情况。做一份方案,规定了完成的时间,那么一个创意点就必须要在一定的时间内确定下来,之后才能继续后面的流程。

布里丹毛驴效应:优柔寡断只会错失良机,职场反应要果断快速

那么,要想摆脱布里丹毛驴效应的束缚,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设定解决问题的时间。

当一个人面临一个选择的时候,他因为个人因素摇摆不定,对于何时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明确。这时候,他就默认为这个思考决定的过程可以无限期延长。但实际上当然不是,任何一个决策过程都是有时效要求的。比方说文前点外卖这个决定,本来要点的是当天中午的外卖,隔天中午再决定吃什么,这合适吗?当然不合适了。

因此,如果判断自己有选择困难,对于一件事情特别难下决定,那么就必须要给自己的决策定一个时间要求

一个决策过程,你给自己定了一个时间要求,潜意识里就是要求你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有个无形的推力会推着你加速向前。这比没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能够更快做出决定。

比方说,要去参加某个活动,打开衣柜,看着满满一柜子的衣服,你突然不知道该穿哪一件。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试试这一套,再试试那一套,但是试了很多套都没有特别满意的,你就一直试穿下去。

但是,你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试穿衣服上,否则你就赶不上参加活动了。

这种情况下,你就有必要给自己定个时间。比如选择衣服这件事,要求自己必须在半小时或者更短的某个时间段内决策完毕。

然后定时开始准备。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会意识到你并没有十分充裕的时间来一件一件试。在没有定时的情况下,你试穿一件不满意,认为满意的会在下一件,因为你没有时间意识。

而当你定时以后,明确自己试穿衣服只有一定的时间,那么你每试穿一件就要判断这件是否已经可以了,潜意识里你会默认当前这套衣服是满意的,然后再仔细判断,除非真的不满意,才会继续试穿下一套。

为了在时间截止之前完成决定,你必须加强判断的敏锐力以及决策的时效性。

基于时间的要求,你就会让自己在短时间内完成选择衣服的决策。

其他决策过程同理。

布里丹毛驴效应:优柔寡断只会错失良机,职场反应要果断快速

二、明确决策要达到的效果。

我们在决策过程中往往摇摆不定是因为既觉得A选项好,又觉得B选项也不错。这个时候,只是基于选项自身产生的判断,而不是基于选项对解决问题产生的实际影响。

比方说他,邀请一个比较重要的客户吃饭。选定了几家饭馆,你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比方说饭店规格、菜肴样式、交通问题,等等不一而足。

可能这一家饭店规格比较好,但是特色菜赶不上另一家。而另一家服务比较好,却没有地方停车。

这个时候,单纯着眼于这些饭店本身的情况,那么完全无法快速做出决定。因为每一家饭店都有各自优劣,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这个时候,就要换一个思考方式,你要思考这个饭局要达到的效果。

比如,是为了招待客户,尽地主之谊,又或是关于某个商业合作的沟通。那么无论是何种情况,客户是作为客人远道而来,当然饭店或者菜式的选择应该考虑客户,而不是自己认为哪个好。

在这种决策过程中,就可以提前了解客户喜欢什么口味喜欢什么菜式,是否对酒店环境等因素有过多要求。

然后,基于这些因素,再去决策。你的选择就更加有针对性。

比如说,客户倾向于中餐某个菜式,对于就餐环境很看中。那么你就可以把目的地范围内经营该菜式的饭馆选择出来,然后再按照就餐环境进行排序,这就很自然做出选择了。

这个过程中,你明确了做决定的目的是使客户满意,而使客户满意的前提就是要看客户关注饭店的那些方面。然后,根据客户关注的点去做决定。而不是自己拿着几个饭店名单冥思苦想,并且还想不出个什么所以然。

布里丹毛驴效应:优柔寡断只会错失良机,职场反应要果断快速

三、有限时间内做到最好,而不是一直等到做到最好。

很多时候,我们决策摇摆的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当前的这个决策行为并不够理想,而自己可以做到更好。在这样的心态的作用下,决策时间就会无限期延长,最终形成布里丹毛驴效应。

亿万年前是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刀耕火种已经是相对于那个时代而言,已经算是先进的文明,而现在的人类社会已经是个充满科技的高度文明的社会。每个时期都有不同,同理,职场中的每个阶段,每个决策都会达到当时的相对好的状态,而随着时间推演,自然可能产生更好的决策方案。但是,我们不可能等到更好的方案产生之后才完成这项工作作出决定。

所以,基于一定时期一定背景作出一定的决策, 它至少是那个阶段能达到的最好的水平。

因为,每个阶段能达到的水平不同,尽善尽美自然没错,但是那个阶段能达到的水平是有限的,无法超越的情况下死磕只会延长决策时间,最终导致工作无法完成。

因此,决策要基于当前背景,而不是基于自己理想的状况。比如两辆车比赛,一辆是专门的跑车,时速达到几百公里每小时。而另一辆是简单的代步车,百公里每小时都有些费劲,要求后者做出一个决策超过前者,这显然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因此,无法坚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目前做出的决策,是否已经是当前能力能达到的最好的状态。如果是,就果断决策。

布里丹毛驴效应:优柔寡断只会错失良机,职场反应要果断快速

总结:

当布里丹毛驴效应产生的时候,决策没做好,还有可能与别人的关系弄僵,而实际职场工作中,应该从根源上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要做到这些,就要设定解决问题的时间、明确决策要达到的效果、有限时间内做到最好,而不是一直等到做到最好。

职场决策应当果断快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