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生膠打法並不是日本選手的專利。早在上世紀90年代,原國家隊隊員王濤就憑藉犀利的反手生膠彈擊技術打敗眾多歐洲一流高手。就顆粒打法而言,劉國樑使用直板正膠近臺快攻拿到中國隊首個大滿貫,而鄧亞萍則是開創長膠進攻型打法的先驅,她“反手怪、正手快”的技術特點,幾乎打遍女子乒壇無敵手,連續8年排名世界第一。那麼像日本選手如福原愛、伊藤美誠等為何如此青睞生膠打法呢?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王濤生膠彈擊

生膠打法“偏愛”矮個子,擊打來球上升期有優勢。

首先,生膠打法並不適合身材高大型運動員。像鄧亞萍的身高為1米55,福原愛的身高為1米55,伊藤美誠的身高為1米50,原國家隊隊員王濤的身高為1米65。雖然以上數據或不完全準確,但綜合起來看還是能證明一點:生膠打法“偏愛”矮個子。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道理很簡單,生膠的擊球點都是來球的上升期、高點期,就是球剛在球檯起跳就要擊打出去。對於身材矮小的運動員來說,其重心本身就低,可以抬手就打。就像當年喬紅形容鄧亞萍一樣:“她打球就像沒網子,過來就拍!”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福原愛反手彈擊

鄧亞萍也自己調侃說:“正是我身高矮,可這也是我的優勢。從我的角度看來球都是高的,對於同樣高度的球別人則會選擇搓一板過度,而不是直接進攻。”原國家隊隊員王勵勤的身高達到了1米86,這個身高的運動員練習生膠的話,那他必須彎下腰來,刻意降低重心來迎球、擊球。而對於76釐米高的標準球檯,1米5多點的身高正是迎前發力的最佳擊球點。日本乒乓球運動員的身材普遍都不是很高,而“小個子”鄧亞萍能打遍天下無敵手,也給了日本隊啟示。那就是採取生膠打法,近臺拼速度。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鄧亞萍正手拉球

生膠打法也不盡相同,伊藤美誠屬於其中最為兇狠的“兩面拍”打法。

實際上,如果仔細觀察、分類的話,生膠的打法還是有不同的類型。第一種是反手彈擊+正手弧圈。這種打法的代表人物是中國隊的木子。雖然都是反手生膠,但木子與伊藤的特點卻截然不同。木子反手也有犀利的彈擊進攻,但她最終依靠的還是正手弧圈的強大殺傷力。也有國家隊隊友說,木子的正手拉球幾乎可以媲美男子運動員。生膠打法的殺傷力還在於近臺連續彈擊,讓對方喘不過氣來的連番快速進攻。但木子這種打法,卻恰恰失去了近臺生膠彈擊的速度優勢。在一板板彈擊之後,正手的拉弧圈把進攻速度無形中放緩、減慢下來。對於正手反膠的對拉、反拉這是國乒女隊隊員非常熟悉和適應的模式,木子的這種生膠打法實際上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近臺“兩面拍“。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木子反手彈擊、正手反拉

伊藤美誠的打法也經歷了兩個不同階段。第一階段,伊藤也採取了木子的反手彈、正手拉打法。但伊藤身材矮小,正手拉弧圈是日本女隊的死穴,拉球的質量普遍不高。伊藤在正手拉完弧圈,被中國隊反拉之後,反而陷入了很大的被動。2019年亞錦賽之後,伊藤自知被中國隊研究也進行了“閉關”苦練。出關之後,伊藤的打法有了明顯改變,那就通過多變的發球組合,死命拼前三板的搏殺、扣殺,不再與中國隊拉正手拉弧圈。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伊藤正手拉球

這一改變得到了非常好的成效,2019年瑞典公開賽,伊藤美誠憑藉發球的變化、反手暴彈、正手暴拍,佔盡了近臺搶攻、搶速度的優勢,也連過王曼昱、孫穎莎兩位小將,在決賽中曾3:1領先陳夢後又被逆轉。伊藤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效,還是她的“兩面拍”打法確實非常有效。那於這樣兇狠的近臺暴彈、暴拍,就真的沒有辦法剋制了嗎?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伊藤反手連續彈擊

力量型打法剋制,單板高質量讓伊藤難有彈擊機會。

這種打法剋制伊藤的代表人物是陳夢。能夠取得對伊藤的4連勝,保持金身不敗不是沒有道理。陳夢在國家隊多年,一直沒有打出很好的成績。這與她的打法風格有關,陳夢不屬於速度型選手,打法偏慢,站位也是偏於中遠臺。在小球時代,這種選手往往是被劉詩雯等近臺擺速所牽制,幾乎是左撲右防,迫於速度而完全加不上擊球質量。但國際乒聯在使用40+球之後,球的速度比之前有所減慢,這也使偏於中遠臺相持的陳夢能夠跟得上節奏。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陳夢正手拉球

卡塔爾公開賽,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陳夢的單板擊球質量太高,伊藤彈擊起來風險非常大、失誤非常多。新球帶來的技術打法的改變,就是旋轉、速度有減弱,但對於陳夢這種力量型的選手卻非常有優勢。有專業的乒乓球教練也稱,現在生膠打法在男子運動員中使用越來越少見,成績也不甚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在於,像樊振東等一流選手的暴衝、暴抽前衝力非常大,你如果再用生膠去彈擊的話,不要說彈擊回去,恐怕沾拍就飛應該是司空見慣了,這也是生膠在男子選手中難以生存的重要原因。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陳夢反手反拉技術

而陳夢的單板擊球力量、質量是目前女子選手中最接近男運動員的,這種球讓伊藤彈擊起來難度太高,以至於卡塔爾公開賽伊藤在硬著頭皮拼命彈擊的情況下,造成她失誤頻頻,陳夢高質量反拉之後還可以撕穿伊藤。另外,對於伊藤的速度壓迫,由於陳夢站位偏靠後一點,等球從球檯飛至中遠臺陳夢的擊球點之後,球體受空氣阻力摩擦球速也明顯慢了下來。因此,伊藤一味用速度來壓制陳夢也不太奏效。強大的擊球力量和旋轉是伊藤難以突破陳夢這道關的重要因素。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陳夢正手攻球

速度加旋轉壓制,伊藤美誠前三板後相持環節相形見絀

這類打法的代表人物就是中國新生代球員孫穎莎。孫穎莎的擊球特點有些像當年剛出道的小胖樊振東。正反手的暴力弧圈,即有近臺的速度優勢,又有強烈的旋轉。2019年世乒賽,孫穎莎以4:1的比分橫掃伊藤美誠。比賽過程中,孫穎莎將兩面反膠的正反手暴力弧圈發揮到極致,速度快、旋轉強,讓伊藤美誠在近臺難以招架。賽後,日本隊將伊藤的失利歸結為:“伊藤選手的腳步移動還是出了問題,孫穎莎的速度太快了,伊藤沒有能跟得上。”生膠靠單純的平擊球,在前三板搏殺中難以得分之後,在後邊相持階段幾乎佔不到什麼優勢。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孫穎莎正手暴力弧圈

限制伊藤生膠兩面拍的幾點策略,中國隊仍能反客為主。

1.發球策略。伊藤的優勢在於速度,那限制速度最好的辦法就增強旋轉。在發球環節,限制生膠的快速彈擊,還是要以發正手短、反手長的急下旋球為主。鄧亞萍在央視解說中曾提到:“伊藤呢現在彈擊上旋的功夫算是過關了,但彈擊下旋她基本上是輕拉一板,這板球一定要幹她。”鄧亞萍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伊藤生膠起下旋球的能力不夠。對於正手位的下旋球,伊藤一般是用反手生膠側兜一板,兜過來的球以彈到正手大角或中路為主,這板球雖然也是在進攻,但遠比她在反手位彈擊的威脅小得多。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伊藤美誠側兜技術

對於反手位的急長下旋,雖然生膠不太吃轉,但冒然彈擊又急又低又平又轉的下旋球,伊藤直接彈擊下網會非常多。再一個,生膠彈擊最擅長的彈擊半出臺或臺內球,手伸到臺內完全發上力,這個球力量、速度會很有壓迫感。然而,對於發到底線的急下旋,球是比較頂,又有旋轉,像鄧亞萍講得那樣伊藤大多會是輕拉一板。仔細觀察,伊藤並不是每一板球都發力彈擊的,像這發下旋然後再反拉、反衝她就是最好的反擊機會。在以發急下旋為主的情況下,為了避免伊藤適應,還要摻雜急上旋底線球以增加伊藤判斷、彈擊的難度。在接發球用旋轉限制伊藤,讓她彈擊不出力量,只是輕拉一板的話,那她的威脅就小得多。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伊藤美誠發球

2.相持策略。通過近兩年的交手,伊藤除了反手彈擊的力量大、角度刁之外,我們對她彈擊的線路變化實際上也有摸清。如果第一板伊藤彈擊上質量,那她會選擇連珠炮似的連續彈反手,直到彈死、彈穿你為止。另一個線路,就是彈住反手之後,快變正手。由於伊藤彈擊的速度非常快,正手突變直線這招中國選手往往來不及撲球。除了連續彈擊反手、突變正手直線,伊藤還結合了正手拍,讓她在進臺的進攻速度最大化。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劉詩雯反手反拉

對於這種相持中的套路實際上我們也可以“還”給伊藤。在伊藤彈我們反手之後,除了朱雨玲、丁甯越防越被動,像劉詩雯、孫穎莎、陳夢對這種彈擊球都是主動反拉,這種反拉都是兼有速度、力量、旋轉,在相持一兩板之後,陳夢、孫穎莎都是正手殺傷力比較突出的選手,她們都選擇側身正手反拉直線或斜線,這就由被動相持變為主動進攻。劉詩雯反手相持能力出眾,但相持反手中快變正手直線也是她的拿手好戲。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王曼昱“調右壓左”反制伊藤美誠

與其讓伊藤先變正手,還不如劉詩雯先變在前,伊藤的個頭較矮,在被調動正手情況下,反手漏洞就會出來。這種“調右壓左”戰術對於護檯面積有限的伊藤來說,簡直是致命的。只要伊藤丟棄了她站定的反手彈擊這一強項技術,那拼正手的話,她的穩定性、暴拍弧圈球的命中率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那如果她不硬著頭皮拍中國隊的正手弧圈的話,正手對拉伊藤完全不是中國隊的對手。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伊藤美誠正手暴拍

3.接發球策略。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伊藤知道自己在相持環節功底沒有中國隊那麼厚實,因此她為了在前三板搶攻得分,新近研究了一系列極為誇張的發球。對於伊藤的發球,楊影在解說中曾講道:“不要看伊藤發球動作那麼誇張,對於她發球的旋轉還是要看她球拍觸球的那一下。”伊藤不論是彈下旋,還是拉下旋的能力都偏弱,她的勾手發球基本上以急、長、頂的側上旋居多,這種發球一個是容易造成中國隊拉上旋比較頂,容易拉飛。另一個發上旋,也利於伊藤下一板的反手彈、正手拍。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伊藤美誠發球

如果都是以發下旋為主,中國隊再加轉搓回來的話,那伊藤想拍都拍不起來,必須靠正手拉起來才成。在摸清這些套路之後,對於伊藤的接發球都要偏往後站一點,在卡塔爾公開賽陳夢就是做了這樣的調整。由你站位偏後一點,伊藤的急長上旋球不過過於頂板,退後一步也沒有她發球的速度的壓迫感。破了伊藤的發球,可以說伊藤想搏殺前三板的策略已經被廢掉了一半。如果再頂住接發球後的兩板搏殺,那伊藤的招術基本上已經用完,相持環節生膠佔不到什麼優勢了。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伊藤美誠發球

當年,張怡寧曾對伊藤美誠作出預言:“20歲後,這個小孩對中國隊造不成太大的威脅。”將福原愛打到哭鼻子的“大魔王”確實有資格說這個話。目前,伊藤美誠將反手彈擊的威脅已經發揮到最大,彈擊的力量甚至已超過男運動員,但這種彈擊是不可能無限增長的。也就是說,伊藤的反手技術能力已達到極限。那麼正手在放棄拉弧圈而轉變為近臺拍之後,短時間內可能會沾點光,但從長遠來看一個沒有正手強大反拉能力的運動員,是不可能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的。

深度:生膠打法緣何受日本青睞,兩面弧圈真無法剋制伊藤兩面拍?

孫穎莎正手拉球

像中國隊的孫穎莎、王曼昱、陳幸同、王藝迪等正手弧圈的殺傷力都非常大,在逐漸適應伊藤的反手彈擊之後,最終伊藤還是要拼正手的。屆時,伊藤現在的“兩面拍”,很可能被打成只有反手彈,伊藤的正手永遠不可能強大到中國選手的水平。歡迎各位留言、探討,感謝關注!我是騎馬寺的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