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道德經》第一章

解讀《道德經》第一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無,名 天 地 之 始 ;有 ,名 萬 物 之 母 。

故 常 無 , 欲 以 觀 其 妙 ;常 有 , 欲 以 觀 其 徼 。

此 兩 者 , 同 出 而 異 名 , 同 謂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眾 妙 之 門 。

解讀《道德經》第一章

此乃《道德經》的第一章,也可以說是整部經書的總結和起篇。數千年來已有無數先賢為《道德經》進行註解,如今網絡上更是有眾多譯文,一般都是對章節進行一字一句的解讀。

今日小道並不想用這種傳統的方式解讀,為什麼呢?

上章解讀德經時,我發出了德字字型變化的圖片( )大家可以看出數千年,漢字的字形、語意一直在變化變化,因此古文必然與現代人的理解習慣存在偏差,強行翻譯或會弄巧成拙。

這裡小道只講自己的理解。當然想看逐字逐句翻譯的朋友,可以百度相關文獻。

解讀《道德經》第一章

道是什麼呢?

可言而不可言。道,不可以用言語所描述,你若是用言語解釋什麼是“道”或“道”代表什麼,那反而說不清道不明,失去了原本的含義。因為“道”它特別玄妙,讓人捉摸不透,非聖人難以言道。

解讀《道德經》第一章

那說不出來的道,怎麼去理解呢?

道祖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一”便是宇宙還沒有分裂之時,混沌一體的狀態,古人稱為:“太一”。然後這“太一”陰陽分化,再生出其他的萬事萬物……盤古開天地便源自於此,從這也就可以說:“道是天地的開始。”

解讀《道德經》第一章

天地開闢,萬事萬物自然在“道”的規則下運轉。如人的生老病死就是“自然之道”,統治國的理念就是“帝王之道”,怎麼長命百歲那就是“養生之道”……萬事萬物,修身,齊家,治國,偷雞摸狗,投機倒把,都是道。

道是天地的開始,也是萬物之根本。無名,有名,無情,有情,皆是道。沒有正邪之分,沒有框架定義……

所以,道祖說:“道,本無名,強名為道”了。

解讀《道德經》第一章

話說回來,天地之始,萬物之本這種超然大道對於普通人過於虛無縹緲。對於修道,咱們都應該先著眼於生活中的小道。

比如說:不熬夜,修養好自己的身體,照顧好自己的家裡人。在家孝順父母,跟伴侶和睦,在外與人為善,無害人之心等等。當今十四億人,幾人可以名留青史,死後百里縞素?

做為一個普通人,倘若在臨終前回顧自己的一生不愧於親人、朋友和自己的良心,那他這一輩子也算修道有成了。


解讀《道德經》第一章

有的人或許會說了:“道長,你這好俗啊,《道德經》裡面講的道,明明不是這些。”

其實不然,“道”是不能脫離根本實際的。道,它並不是飄在天上,不切實際,它雖然玄之又玄,但它本身就融在我們的生活。

道就在我們平時為人處世,吃飯睡覺,看書寫字等等之中。我相信道祖寫《道德經》也並不是讓後世一定嚴格按照裡面寫的去做,而是給了我們一個藍本,讓我們自己參考,自己去領悟,並在短暫的一生中找出自己的道。

孟子:“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此話贈與諸位,與君共勉。

若你看完此文,覺對自己有幫助,可做隨喜功德,對本文讚賞、轉發、點贊、留言。如此也能讓更多人看到此文,也是廣結善緣,廣施善心。

福生無量天尊

慈悲


解讀《道德經》第一章

回顧往期可進入首頁查看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侵犯了作者權益,請聯繫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