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講占卜的《周易》在古代能成群經之首?它具有哪些現實意義?

1、古人的世界觀

古人崇尚卜筮之道,關於卜筮文化的《周易》一書,在古代更是有著

大道之源、群經之首、設教之書的讚譽。

位列唐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虞世南就認為:不讀易不可為將相

在那個生產力(科技)落後的年代裡,人們無法理解大自然中所發生的種種事情,比如天上為何要下雨、人為何會死亡。

不瞭解大自然運行的科學規律,就無法應對諸如洪水、地震、泥石流、龍捲風等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威脅;不理解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產生的矛盾的根源所在,就無法處理經濟危機、戰爭、貧富懸殊等等社會性的難題。

由於科技的侷限性,古人很難徹底想明白這些矛盾究竟源自於什麼,聰明的古人便想了個解決辦法——依託於神靈的原始崇拜

這種崇拜,先假設世界各個領域都是有神靈存在的,比如閻羅王掌管生死、雷公電母司掌雷電。

為何講占卜的《周易》在古代能成群經之首?它具有哪些現實意義?

【周易】

可別小看這種假設,我們有句老話叫做“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便說出了古人認為人力有限的觀點,如果遇上了天災人禍,就只能祈求上天庇佑,度過劫難

2、《周易》的現實意義

他們一方面將人的能動性看作改變世界必要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寄希望於神靈庇佑,以求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古人的這種思想,翻開《周易》幾乎隨處可見,比如《周易·乾卦》中的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才德的君子每天勤勤勉勉做事情,夜晚也要警惕可能出現的危險,這樣便可以避免災難的發生。

初看之下,似乎覺得這種解釋卦象的語句有點莫名其妙,比如晚上會有什麼危險?算一卦真能知道吉凶

為何講占卜的《周易》在古代能成群經之首?它具有哪些現實意義?

【易經】

其實,如果單純從卦象的角度去看這句解釋,就很容易陷入邏輯上的死衚衕,徹底把自己繞暈。

我們先將自己從“占卜”這個背景下脫身出來,另闢蹊徑,從文化的角度再來看這句話。這個時候,同一句話,就變成了“有才德的君子,更容易避開危險”的意思,它的立場便由算命,改為了勸人向善,整體的立意立馬就高了起來。

至於這個夜晚的“危險”,也很好理解。

一方面封建時期,不像現在這樣,哪怕是夜晚也能隨時通過電燈獲得光亮,那個時候就只有通過蠟燭和油燈這些手段來照明,成本是很高的。另一方面,古時候還有很多未開發的山林,在人煙比較少的地區,夜晚很可能受到野獸、毒蛇的襲擊。

《周易》強調人要行善積德,這是在勸人通過不犯錯的方式規避可能面臨的災禍,而且,平日裡堅持和鄰里處好關係,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也可以在大家幫助下輕易度過危機。

為何講占卜的《周易》在古代能成群經之首?它具有哪些現實意義?

【周易】

所以,我們看待《周易》這本書時,除了它身上包含的對卜辭的釋義之外,還要著重去理解它每一句釋義當中,所體現出的教育功能。

古人對於這本蘊含著處事、做人、從政、經商原則的奇書推崇備至,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它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擾。

這種困擾的解決,不單單是通過卦象帶來的心靈上的慰藉,還包括其中所蘊含的先輩的人生感悟。

例如《周易·豫卦》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這句話就告訴我們,做事情的時候不要猶豫不決,經商的人看到商機之後,如果有把握獲得大收穫,可以當機立斷,立馬去做,這樣才不至於放過眼前的機遇。

如果看到這句話的人,本身就是個很容易拿不定主意的人,很可能他在《周易》上看到了寫這句話的前輩處理這種情緒時果斷的態度,以及其圓滿的結局時,便會受到鼓舞。

類似這樣的話,《周易》上實在太多了。

為何講占卜的《周易》在古代能成群經之首?它具有哪些現實意義?

【易經】

很多時候,我看《易經》時,都覺得這會不會是先輩們將自己一生中領悟的人生智慧,總結起來,彙編成了這樣一本奇書呢?

不知道大家對《周易》這本書有什麼感悟呢?歡迎在評論區和沁書君討論呢。

下一期,沁書君將為大家揭曉,商周時期流行的將甲骨文寫在龜殼上,用來占卜的方式,是如何操作的,歡迎大家關注。

大家好,我是沁書君,一個專注傳播傳統文化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