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美会不要命的选择复工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我们中国人对这句话不陌生,也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所以,在疫情期间,中国政府拼命的救治一切能救治人,不论这个人是老人还是小孩,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但是,偏偏就有那么一些国家,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时刻,不要命的要选择复工。为什么?

为什么欧美会不要命的选择复工

难道是病毒对欧美人无效?

也不是啊,看欧美的病例,确诊人数,死亡人数,治愈人数,都快突破天际。

难道欧美人不怕死?

这个有可能,毕竟前段时间欧美的普通人各种花样作死,看得人揪心。

直到今天,我突然读到一句话,才有这个头绪。(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马克思与恩格斯有这么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具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相信小伙伴们应该都学过,我就不多加解释。

但是,今天重新品味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有了新的体会。

一个务实的政府是怎么样的?

根据经济基础来制定政策,法规。

而政府制定出来规范市场的政策与法规,反过来会更好的促进市场的繁荣。

这是一个务实的政府的样子,但是,如果是一个不务实的政府呢?

通过制定政策,法规来约束,管理市场行为。

而市场行为又会反过来让政府制定出更多的法律法规。

大家看不务实政府的样子是不是有点熟悉。

没错,跟欧美一样。

我这里来详细解释一下。

务实政府。

市场上出现新的产品,如当年的淘宝,支付宝等新事物。这种新事物,外国人有,但国内没有,连一些见多识广的一把手也不知道怎么处理。

那么,怎么办呢?

简单,暂时密切关注,放任其自由生长,对其进行分析,待到把新事物分析差不多了,就果断出手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其行为。

而法律法规的出台,规范了新事物的行为,使得所有人对新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当所有人发现新事物的商机之时,市场会在其中投入资本,进行市场竞争,如此,又可以促进市场的繁荣,又可以规范新事物的行为,一举多得。

当年的淘宝,支付宝,之后的共享系列都是这种情况。

而不务实的政府。

每当新出来一个新事物,一定是先制定标准,再制定法律法规。

然后,再让所有人都进来竞争,但后进的人因为前面先进来的人占据主动权,如,专利权,标准的制定权等。

于是,新事物市场源头的进一步缩小,而新事物下游产业的进一步扩大,先进来的那些公司,利用专利权和制定的标准向下游产业公司收取昂贵的专利费。

是不是很眼熟?

没错,欧美那些公司就是这么干的。

欧美将这句话变成,“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用于上层建筑。”(这里吐槽一句,难怪欧美的金融业那么发达。)

那么,欧美不务实的做法跟他们不要人命的去复工有什么关系吗?

有。

务实政府的做法,导致了在务实政府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人在,就算其他一切崩了,那么一切就还有希望。

而不务实政府的做法,人其实不是最重要,复工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不务实政府这种制定行业标准然后收取高额专利费的模式,注定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最大的实惠。

能得到最大实惠的只有标准制定的企业和征收税收的政府。

但疫情当前,标准制定企业可能把这些收入无偿拿出来交给政府用于救济平民吗?

不可能。

再说,即便拿出来这些收入在锐减的情况下也不可能支付那么多平民的账单。

那么,政府有钱能救济平民吗?

看看负利率的欧洲,欧洲那些小国有这个财政能救济平民吗?(美国有,所以,美国现在开动印钞机,直接发钱。)

既然欧洲那些国家,企业救不了平民,政府救不了平民,那么只能让平民自救,但问题在于,平民没钱,没物资。怎么办?

唯一的办法就是复工。

我们大家知道社会其实是像一个三角形一样。

政府游离在外拿税收,而三角形最顶端就是那些行业制定者企业,往下就是各种类型的企业,小商铺等。

对顶端的这些企业拿到钱,是需要把钱花出去的,而如果这些钱是在本国流动,那么,对本国经济无疑是一个利好。而起普通民众也可以通过工作来获取工资,而这足以让普通民众通过自救的方式,慢慢度过漫长疫情期。

我想这就是欧美一些国家宁愿执行“群体免疫”计划,也不愿进行隔离封锁的原因。

因为他们没得选,如果隔离,平民工资没有,生存物资也将出现危机,那么社会动荡也就不远。

反过来,如果尽快复工,那么虽然会延长疫情持续的时间,国内死亡人数也会非常多,但是整体社会的稳定却也保持下来。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没得选,怎么可能走这条会堵上国运,堵上一切的“群体免疫”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