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了一把微信上“立遺囑”,寫到最後我哭了

2020年4月4,傳統的清明節,只是這個清明節過得並不傳統。受疫情影響,大部人只能選擇在家裡。並且,清明節當天微信上線了一個新功能,確切的說,中華遺囑庫在微信上上線了一個新功能。在這個特殊的時期裡,中華遺囑庫開通了“微信遺囑功能”。

開通第二天,便有近5000人在微信上“立下遺囑”。

當我知道這個功能的時候,已經是清明節過去了一個星期了,可能是抱著好奇新鮮的心態,我決定在微信上嘗試一下“立遺囑”。寫到最後,從最開始的滿是新奇的心情變得無比沉重。

先說一下怎麼找到這個功能。首先在微信公眾號裡面找到“中華遺囑庫”,找到這個公眾號後有一個辦理的選項。

體驗了一把微信上“立遺囑”,寫到最後我哭了

點擊這個辦理,會彈出找到情感遺囑和微信預約兩個選項。我選的是情感遺囑。

體驗了一把微信上“立遺囑”,寫到最後我哭了

就可以開始自己的“立遺囑”了。

體驗了一把微信上“立遺囑”,寫到最後我哭了

從來覺得死亡是離自己那麼遙遠的事情,可2020年這一場疫情突然把我們與死亡的距離似乎拉近又拉近。說實話,我內心是恐慌的,小區外出次數限制,只允許兩天出門一次的限制,我大概一星期最多出去一次,到超市裡面看著排隊買菜的人,哪怕隔著一米多的距離,我還是害怕著。這種感覺就好像突然要直面死亡。好像突然不知道自己的今天是不是餘生裡最後的一天。

中華遺囑庫應時地推出“微信立遺囑”功能。

如果今天真的是餘生的最後一天,我會給自己這不長的一生做什麼總結,會還有什麼事情是在心裡捨不得放不下看不開的。會將什麼留給自己心中最重要的那些人,或者,誰是自己心中最重要的那個人。這短短的一生,什麼是遺憾的什麼算是這一生的收穫……那些想念的記掛的喜歡的痛恨的心懷感念的無法原諒的……

從輸入姓名的那一刻開始,便似乎這個話題已經變得沉重了。假如此刻是餘生中最後的時光,還會放不下心裡那些好的或壞的執念嗎?

體驗了一把微信上“立遺囑”,寫到最後我哭了


復工已經一個多月了,在已經過去的一個多月的超長裡,我同大部分人一樣,宅在家裡,非必要堅決不出門,甚至連六樓的樓梯都不下。這期間,不能工作,無法出去進行各種社交活動,自然是騰出了很多很多的時間去思考。

會忽然就想明白很多事情。

我在“微信遺囑”上輸入第一行字,“爸,媽,我從小任性到大……”,提筆就已經寫不下去了,工作多年,卻沒能給父母留下一分錢。我試圖將一份簡單完整的“遺囑”寫出來,就算是沒有任何“遺產”可以留給心裡重要的人。

給心裡掛念著卻很清楚地知道看不到任何未來的人。“認識你真好。”

給漸行漸遠漸無書的人。“對不起。”

給從前原諒不了的人。“希望你過得好。”

給這短短的一生,“我來過。”

體驗了一把微信上“立遺囑”,寫到最後我哭了


大概我們真的需要到有時間有機會甚至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時候,才能忽然對人生釋懷。

不如趁現在,從此刻,去釋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