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物是人非。

佛教稱“貪、嗔、痴、愛、惡”這五種情緒為五毒,認為這五種情緒是眾生之“障”,一旦勘破,便能更容易地修成正果。但是人生在世沒有經歷五毒,怎麼算活過一場。“貪、嗔、痴、愛、惡”在修行著眼中是洪水猛獸,但是不經歷怎麼會克服,在我看來,“存天理滅人慾”才是真“毒”。

唐朝年間天下太平,百姓富足,可謂盛世。盛世出才子,佳人亦相伴。我們今天的故事講的就是才子佳人。

人面桃花,物是人非。

崔護,字殷功,唐代博陵人,生平事蹟不詳,唐代詩人。貞元十二年登第(進士及第)。公太和三年為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這麼一位朝廷大員可謂是人生贏家,但是他也有著遺憾,也會在年老時遙想那位桃樹下美麗的少女。

唐德宗貞年間年輕的崔護天資純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平日埋頭寒窗,極少與人交往,這一年清明時節,崔護進京趕考,在路過都城南郊時,發現此地風景如畫,欣喜之下就去山上游覽一番,一路上楊柳花飛、鶯燕啁鳴、暖陽和風、瑞氣宜人。

四月的風吹走了苦讀的煩悶,崔護心情大好,遊玩許久,崔護感覺到了勞累,正好在山上有一戶人家,崔護加緊了腳步,打算去討一碗水喝。一片桃林之下,一位少女正坐在桃林中,少女就似這林中精靈,花中之神。痴傻的崔護嚇壞了少女,正好少女的父親走了出來,崔護也覺得自己的無理,就上前和老人解釋了一下,在攀談中,老人與崔護惺惺相惜,崔護的才華吸引了少女,之後的日子隨著崔護與老人的走動,少年與少女都有了情愫,只是沒有點破。

人面桃花,物是人非。

科考的臨近打斷了這段初生的感情,崔護去參加考試了,少女則留在了桃林。這一年中崔護不負眾望考場奪魁,出人頭地。

官場的調動使得崔護無法抽身,少女的身影漸漸的變得模糊。又是一年的春天,桃花的香味點醒了崔護,少女的容顏撞進了崔護的腦海。那山,那樹,那花兒,是那麼的清晰。崔護決定去尋一個結果,不管結果是好是壞。

南山的風景還是去年那樣的美,但是少年已經無心觀看。等到崔護來到小院,看到的是緊鎖的大門,少女與老人已經不見了蹤跡,崔護悵然若失,在門外徘徊了良久。提筆在門上寫下了《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人面桃花,物是人非。

少年失望地離開了,在家中崔護輾轉反側,夜不能寐,遺憾吞噬著他的心,為什麼沒有早去找少女?為什麼膽怯?抱著萬一的希望,崔護再次來到了桃林,讓人驚喜的是小院的大門打開了,但是等到的卻不是笑面如花的少女,而是一具冰冷的屍體。

原來少女早已芳心暗許給了少年,但是一年的等待卻沒有結果,少女的身體日漸消瘦,昨天的詩句深深的刺痛了少女,少女覺得已經錯過了因緣,傷心之下就莫名的去世了……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人面桃花,物是人非。

求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