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正當全球把目光轉向歐美新冠肺炎疫情的時候,非洲成了燈下黑,這次是新冠肺炎疫情加上原本的埃博拉病毒,雙重打擊讓人不寒而慄。

4月10日,世界衛生組織宣佈,非洲國家剛果(金),新確診了一例埃博拉病例。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如果沒有這個病例,世界衛生組織本可以宣佈剛果可以結束本次埃博拉疫情。

埃博拉,這個名字與最近流行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相比要陌生一些,因為它距離中國,是那麼遙遠。

但是論起致死率,埃博拉病毒要比新型冠狀病毒大得多。新冠肺炎死亡率4%左右(中國的數據),而埃博拉病毒是60%。

而在生物安全等級方面,我們熟悉的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為三級,埃博拉病毒,以其驚人的死亡率,屬於最高生物安全等級——4級。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其實,埃博拉病毒並不是一個新病毒,它於1976年被發現。然而有關它的發現和流行,卻是一段令人細思極恐的過程,甚至連驚悚恐怖大師史蒂芬·金都說:讀《埃博拉的故事》,是他這輩子讀過最可怕的。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為什麼可怕,為什麼恐怖?這是因為人類發現埃博拉,以及埃博拉傳播的過程,很多時候是人類不斷自找麻煩的過程。

這就是今天這本書《血疫:埃博拉的故事》要講述的故事。

一、1976年,埃博拉病毒首次被人發現

1976年,蘇丹南部,有一個男人瀕臨休克狀態,他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在流血。後來醫學界用YuG來指代這個埃博拉第一個確診的病例。

YuG是當地一家棉花加工廠的倉庫管理員,性情安靜,不起眼,生前也沒有拍過什麼照片,科學家在追蹤溯源的時候,也不知道YuG先生是怎樣感染上埃博拉病毒的。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當第一例病例出現之後,工廠的另外兩位員工也開始突然出血和休克。其中一位死者,縮寫為PG。他的性格與YuG先生截然相反。PG先生社交廣泛,與鎮子上好幾位女性有關係,病毒就順著身體接觸傳播開來。

埃博拉病毒蔓延的非常迅速,在蘇丹爆發時,就迭代了16代。

病毒就從這個小鎮,幾乎蔓延到了蘇丹南部。有人打了個比方,這個病毒就像野火,幾乎摧毀了蘇丹南部的全部人口。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這只是表面上的狀況,事後人們追問為什麼埃博拉疫情蔓延的這麼快?真相讓人觸目驚心。

當地不少女性為了求生,出賣身體,加速了埃博拉疫情傳播;

1976年時,非洲的醫療基礎設施很不健全,病毒肆虐之時,醫護人員給患者注射,根本沒有一次性注射器的概念,都是一直使用同一支注射器,針頭還沒有被消毒。

非洲埃博拉河附近的居民,有時候會捕食猴子、大象或者蝙蝠,誰知道呢,或許就是這其中的某個原始宿主,讓病毒走進了人類世界。

1980年與1987年,“洞穴探險害死貓“

1980年和1987年兩個病例的去世,都是與一個洞穴有關——奇塔姆洞。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1980年的元旦,一個名叫夏爾·莫內的法國人,興致勃勃地前往埃爾貢山的奇塔姆洞探險。

奇塔姆洞是一個神奇的洞穴,象群經常光顧這裡,它們會用象牙鑿開岩石,把石頭挖出來,咬成碎屑吞下去,用來補充鹽分和礦物質。

此外這裡也是眾多果蝠的棲身之所,洞內隨處可見果蝠的排洩物。

還有以飛蛾和昆蟲為食的蜘蛛。

夏爾·莫內和朋友在洞穴待了一段時間,他們或許看到了數百萬只蝙蝠呼嘯而過、看到了大象的糞便、無數只昆蟲。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總之,洞穴探險後的第七天,夏爾·莫內感到眼珠陣陣隱痛,休息了一天還是感到疼痛,慢慢地,他開始發高燒、噁心嘔吐,面部也沒有表情,眼珠變成了鮮紅色,皮膚髮黃,還有顯眼的紅斑,活脫脫一具殭屍。

沒過多久,夏爾·莫內因病去世,事後化驗得知,他得了馬爾堡病毒,這種病毒和埃博拉病毒一樣,同屬於“絲狀病毒科”家族。

1987年的的病例,是一個叫彼得·卡迪奈兒的丹麥10歲男孩。

他本來是趁著暑假的功夫,到非洲探望自己的父母,來到非洲後,沒過幾天眼睛變得通紅,很快就去世了。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醫生時候檢查發現,病因同樣是馬爾堡病毒。

那這個不幸的男孩究竟是怎麼感染上的呢?

醫生與他的父母交談之後發現,又是奇塔姆洞。

男孩是個業餘地質愛好者,有一次他對父母說想採集奇塔姆洞洞水晶標本,於是就用鐵錘敲打巖壁,採集了一些附有水晶的石塊。很有可能病毒就是通過細微傷口侵入男孩的循環系統。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正因為有這兩個慘狀案例,之後的科學家在探秘奇塔姆洞時,都是全副武裝,他們想在洞穴中找出馬爾堡病毒或者埃博拉病毒,但是這些病毒彷彿跟人躲貓貓一樣,任憑科學家怎麼努力都沒辦法找到。

但是毫無疑問:人類對世界抱有好奇心是件好事,但是總是大意之中,會喪失很多東西,正如一句古話說的:“好奇心害死貓”。

1989年,美國雷斯頓埃博拉事件

第三個案例發生於1989年,這次事件的地點從非洲轉到了美國。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這一年10月,美國弗吉尼亞州的雷斯頓,一個靈長類動物檢疫中心接受了100只猴子。

長途運輸中,幾隻猴子死亡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這次運送的猴子,死亡率出奇的高,一百隻猴子有29只死亡。

當獸醫觀察這些猴子,發現其中一隻眼神遲鈍、沒有光彩、眼皮耷拉著。獸醫飛快摸了一下猴子的腹部,感覺像是在發燒。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當天夜裡,猴子就死了。

獸醫懷疑猴子是不是得了一種叫“猿猴出血熱“的病,但是接著猴舍裡又有多隻猴子死亡。

獸醫就請一位病毒學家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位病毒學家來自德特里克堡生物實驗室,這裡屬於美國軍方,就是前段時間流傳新冠病毒有關的那家。

沒過幾天化驗結果出來了,竟然是令人膽寒的埃博拉病毒。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這一下子時間變得大條了,美國軍方趕緊行動,殺死數百隻猴子以及屍體,索性沒有在人群中造成大規模爆發。

為什麼本來屬於非洲的埃博拉病毒,會跑到美國去?而且這些猴子不是來自非洲,而是東南亞的菲律賓。

坊間傳聞菲律賓的某些富豪在雨林中有自己的私人莊園,他們非法進口非洲動物,在菲律賓叢林放生,然後享受打獵的樂趣。有可能從這個途徑,埃博拉病毒從非洲進入東南亞,然後隨著亞洲猴子傳到美國。

還有一件事更令人不安,書中講述了埃博拉病毒近親馬爾博病毒在歐洲的爆發情況。

1960年代,非洲興起了一門利潤豐厚的新生意:向發達國家出口用於醫學研究的靈長類動物。因此猴類交易在整個中部非洲非常盛行。

雖然猴子在被出口到非洲之前會進行檢疫,人們會挑出病猴,然後殺掉。

但是吧,規定是規定,有時候人執行起來不是那麼嚴格。進口公司的老闆會將病猴裝進籠子,送到某個小島上放生,攜帶各種病毒的猴子在同一個島上生活,長此以往,這座島就會變成猴類病毒的聚集地,也是病毒迅速演化的天然實驗室。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當地人和不良商人為了掙錢,很有可能把病猴出口到世界其他地方,就這樣,病毒成功走出非洲,散播到了全世界。

尾聲

除了上面的故事,在書的結尾,作者對“病毒為什麼會爆發”的解釋讓人印象特別深刻。

“無論是艾滋病、埃博拉,還是其他熱帶病原體的出現,都是熱帶生物圈遭到破壞的結果。人類社會逐漸蠶食熱帶生物圈。而熱帶生物圈包含了地球上大多數動植物,甚至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病毒儲備池。

當人類入侵之後,病毒就彷彿是衰亡生物圈中的回聲。

非洲又爆發埃博拉病例,探究背後的故事,竟然細思極恐


從這個意義看,病毒就彷彿是地球對人類啟動的免疫模式。人類無限制地擴張,讓地球承受不住,它想要試圖除掉人類這種寄生生物的感染。“

這才是真正的細思極恐。

人類對各種病毒深惡痛絕,但是在地球看來,到底哪種是病毒呢?

也許,這就是《血疫》想告訴我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