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計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為AI先行者?

“我們下一階段的目標是全球第一”,當被記者問及未來發展方向的時候,浪潮集團高級副總裁彭震斬釘截鐵的說。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這一幕發生在剛剛結束的浪潮IPF2020合作伙伴大會上,也是浪潮再一次向外界表達自己的信心。事實上,早在2018年北京雁棲湖舉辦IPF2018大會的時候,浪潮就對外界提出了“全球第一”的目標,距離上一次它宣佈“全球前三”僅僅過去了3年的時間。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5年三步走,浪潮計算發展的3.0時代

一切都要從2015年浪潮合作伙伴大會說起,也正是在這次大會上,浪潮明確提出了“計算+”的概念,通過硬件重構,將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融合到一個全新計算形態的設備中,這也就明確了浪潮將依據不同場景和計算需求,提供“硬件重構+軟件定義”的解決方案。

同樣是在這次大會上,浪潮提出了新的業績增長目標——五年進入全球前三,但這在當時被業界認為是巨大的挑戰。2015年的服務器市場依然是群雄逐鹿的情況,浪潮雖然在當時已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但是在這種環境下,許多人都擔心浪潮這一目標是否能夠實現。事實證明,浪潮僅用3年時間就完成了這一任務,並且在這3年中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這一切,正是得益於對於“計算+”概念的深度認知。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或許是在2015年踐行“計算+”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體會,2016年IPF大會上浪潮進一步將這一概念區分為科學計算、關鍵計算和智慧計算三類,並明確指出智慧計算是未來的主流計算形態,而其實現路徑是“以雲計算為基礎平臺、以大數據為認知方法、以深度學習為優化工具”,即CBD。

這一認知在當年行業中是領先的,也體現出浪潮對於智慧計算的敏感性。而基於這一認知,浪潮在接下來大膽邁向智慧計算的軌道,也通過自家的計算、存儲、雲平臺、大數據等多種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為各行各業提供智慧計算的能力和辦法,從而在生態領域也打造出了一批出色的合作伙伴。

如果說“計算+”是浪潮邁向智慧計算的1.0戰略的話,那麼隨後浪潮所提出的“計算力就是生產力”則是2.0升級版。這種基於智慧計算的闡釋符合時代發展的變化,正是計算力推動了智能化大時代的到來,同時這一概念也進一步明確了浪潮會繼續以計算推動智能化,進而賦能合作伙伴和百行百業的舉措。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值得一提的是,當這個概念被提出的時候,浪潮已經成為了中國市場第一,全球市場第三,也兌現了當初的承諾。所以當它再一次宣佈將在2022年之前獲得世界第一的時候,行業或許也有不解和疑惑,但更多人表現出了對浪潮的信心。

這種信心的來源則是浪潮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AI。沒人能否認AI是當下IT產業甚至整個社會發展的源動力。在今年3月,中央明確了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和5G等技術領域為“新基建”的範疇,更是讓人工智能的熱度進一步飆升。如今,浪潮已經在AI領域實現了多年佈局,無論是在計算、應用還是在合作伙伴、解決方案層面,都有了明確的部署。

正是有了如此深厚的積澱,浪潮才在這次大會上正式提出了“智算中心”的概念,也標誌著浪潮的計算能力進入到了3.0時代。從最初的“計算+”到如今的“智算中心”,我們看到浪潮對於計算力的理解伴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升級,計算已經不僅僅再是冷冰冰的技術名詞,而是成為了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智能化與數字化的社會發展推動力。

智算中心,計算+服務的結合體

“智算中心”是什麼?它與之前的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有哪些區別?在智慧時代,“智算中心”承擔了哪些應用與責任呢?對於這些問題,浪潮集團執行總裁、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給出了明確的定義——

“智算中心”就像工業時代的電廠,成為智慧時代計算力的主要生產中心和供應中心。“智算中心”將以融合架構計算系統為平臺,以數據為資源,以強大的計算力驅動AI模型對數據進行深度加工,源源不斷產生各種智慧計算服務,並通過網絡以雲服務的形式,向組織及個人進行供應。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從上述介紹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主旨——第一,“智算中心”是基於“新基建”的概念,它不僅能夠提供計算能力,還可以將這些能力以服務的形式輸送出去,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其次,可以從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化三個維度看到,“智算中心”扮演的角色更加多樣化。

首先咱們來說數字化——與以往的“鐵公基”不同,本次中央提出的“新基建”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在剛剛我們提到,“新基建”中涉及的包括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是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這種概念意味著我們正在從原本鐵路、公路、基建工程中逐步升級,以數字化的視角和思維來推動經濟發展。

理解了這個問題,自然也就明白“智算中心”已經不是傳統數據中心鋼筋水泥混凝土的堆砌,不是風火水電+IT基礎設施的簡單重複,而是藉助於數字化的方式所實現的模塊化設計,是數字化時代的高效組合方式。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王恩東特別用了大家常見的“樂高”積木拼裝來類比智算中心的建設,在他看來,智算中心的建設將採用預生產的、標準化模塊化的硬件來實現“裝配式”建設——從標準化的節點單元、到標準化的整機櫃、到標準化的微模塊數據中心,再到整個智算中心,就像樂高積木一樣,層層組裝,快速建設。

智算中心的另一個特性就是智能化——這裡的智能化也同樣包括兩個層面。其一,說的是智算中心所採用的都是AI服務器,所產生的計算力也多用於智慧計算;但是在另一個層面,不同的智算中心之前也同樣是智能化連接的,這樣也可以實現在智能運維、智能業務管理和智能數據互聯三個方面的打通。

在智能運維層面,不同的智算中心可以實現統一的調度分發、監控運維,實現集中式的管理。在業務層面,智算中心的業務遷移、網絡共享也可以藉助於AI手段來實現;而在最關鍵的數據層面,智能化可以讓智算中心實現數據共享、多點備份,保證了數據安全。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有了出色的平臺與智能化的應用,智算中心更需要對外輸出這些能力,也就涉及到服務的範疇。其實對於傳統的數據中心來說,服務就是簡單的設備運維與管理,但是在智算中心,這種服務更多如水、電一樣,用戶所購買的商品與服務本身就是智慧計算的能力,這種能力一方面可以用於業務提升,另一方面還可以針對現有業務本身進行優化和分析,以給出更契合業務發展方向的指導。

這也恰恰體現了“智算中心”的三大特性——開放標準、集約高效和普適普惠。未來,“智算中心”所提供的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智能服務可以應用在百行百業當中,也涉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現在各地所倡導的智慧城市、智能製造、智能家居以及智能醫療等等數字化與智慧化轉型,都需要藉助智算中心來實現。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當“智算中心”遇上“元腦計劃”

既然智算中心如此重要,浪潮也已經看到了智算中心的優勢並提出瞭解決方案,那麼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如何推動智算中心的發展?如何完全釋放出智算中心的AI算力?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將智慧計算的能力轉變為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呢?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對此,彭震將浪潮AI算力的輸出分為四個作業階段——生產、聚合、調度與釋放。這其中,生產算力自然是藉助於AI服務器來實現的。作為全球領先的AI計算提供商,浪潮可以提供芯片、平臺、管理和框架等領域的全棧AI方案,旗下產品包括全球AI計算性能最強,每秒達2千萬億次的人工智能超級服務器AGX-5、全球首款集成HBM2的人工智能計算可重構加速卡F37X、支持TensorFlow的FPGA計算加速引擎TF2等。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也是在這次IPF2020上,浪潮發佈了全球首款AI開放加速計算系統MX1,基於OCP社區OAM開放標準設計,互聯帶寬224Gbps,理論最高帶寬896Gbps。該產品設計靈活,可支持12V和54V供電輸入,高帶寬和雙供電方案使得該產品可同時支持多種AI加速器,從而極大提升了用戶的AI基礎架構部署效率。同時MX1單節點設計可支持8顆AI加速器,最大可縱向擴展32顆AI加速器,實現對超大規模神經網絡模型並行計算場景的支持。

聚合算力則是在軟件和架構層面進一步提升了AI計算能力。為此,浪潮優化了TensorFlow框架,在全球首次實現在512個GPU卡上90%的擴展效率,打破ImageNet訓練集訓練時間全球最快紀錄。在推理方面,針對高併發推理集群進行架構優化,構建了高性能的NVMe存儲池,深度優化了軟件棧,性能提升了3.5倍以上。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在調度算力層面,浪潮AIStation計算資源平臺功不可沒,它可以提供支持AI訓練和推理,可以提供AI模型開發和部署一站式交付,是業界功能最全的AI管理平臺,賦力更多創新可能。

最後,針對釋放算力,浪潮自動機器學習平臺AutoML Suite 可自動建模、自動模型壓縮、自動超參調整,降低AI應用門檻,快速落地進化AI。同時它還支持本地化和雲端部署,並已在智慧城市、高鐵等客戶業務中成功應用。

據浪潮與IDC聯合發佈的《2018-2019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預測:到2022年,中國的人工智能市場投資規模將超過百億美元,未來五年的複合增長率超過59%,將形成一個新的千億人民幣規模的產業生態,其中人工智能基礎架構硬件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人民幣。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這也就意味著,誰能夠掌握AI計算力,誰就能夠在未來的千億市場中獲得主動。數據顯示,浪潮已經連續三年佔據中國AI服務器市場50%以上的份額,具備從生產到釋放AI計算的全方位能力,將成為這個市場強有力的競爭者。

當然,提到AI,就不能不提到浪潮在去年IPF上推出的“元腦生態計劃”,這是一項旨在聯合具備AI開發核心能力的左手夥伴和具備行業整體方案交付能力的右手夥伴共同加速各行各業智能轉型升級的計劃。那麼一年的時間過去了,這一計劃的進展情況如何呢?

據王恩東介紹,“元腦生態計劃”在過去一年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面向金融、交通、能源等行業場景化需求推出聯合解決方案。比如在金融行業,浪潮在國有六大行的服務器佔有率超過50%,支撐著每日數億筆金融交易,浪潮和聲揚科技、贊華一起推出的 “智慧聲紋識別”解決方案在某大型銀行落地,該方案可實現2秒語音通話即可確認客戶身份,1:1聲紋確認準確率達99.7%,大幅提升了銀行在客服、風控方面的工作效率;在鐵路運輸行業,浪潮支撐了新一代客票系統、鐵路電子支付平臺、短信及語言平臺等系統,使售票能力從每天1500萬張提升至2000萬張,浪潮聯合鼎漢奇輝和中鐵信息工程集團,在中國鐵路落地智慧車站方案,實現了智能識別危險人員和人流擁擠情況等,識別精度達98%,在中國鐵路的5個站點實現了高清貨檢和客運站智能管理,大大促進了鐵路的智慧轉型。

从计算到智算,浪潮如何一步步成为AI先行者?

正是看到了對於百行百業的賦能,今年浪潮再接再厲,計劃投入億元資金成立“E 基金”發展元腦生態,聯合技術創新、市場推廣、AI人才培養等維度對生態夥伴提供支持,推動在智慧金融、智慧城市等領域客戶應用落地。

從2015年宣佈“計算+”戰略到如今明確“智算中心”,浪潮這5年的行業發展有目共睹,而在IPF2020大會上所展示的一項又一項第一也成為了浪潮努力的最佳證明。應該說,浪潮之所以有如此強勁的發展勢頭,恰恰是看到了計算對於產業乃至整個社會的推動作用,是浪潮對智慧計算價值的前瞻性洞見所在。

無論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等新技術,浪潮都是率先參與者和執行者。如今,藉助於“新基建”的春風,浪潮更是牢牢抓住了智慧化這一發展趨勢。當被問及在成為第一之後如何看待並引領行業時代發展的時候,彭震表示——

“智算中心既是浪潮對於未來行業發展的洞見,又是對技術發展的構思。浪潮將繼續秉承開放計算和AI計算兩條道路,堅持持續創新,與合作伙伴一起推動產業發展,推動技術落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