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 三聯驅動 培育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石柱 三聯驅動 培育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石柱 三聯驅動 培育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石柱 三聯驅動 培育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如今的土家山鄉,與往年不一般。中益鄉鄉村旅遊產業鏈初步形成,“村遊”勝景吸引遊客紛至沓來;黃水鎮萬勝壩村,萬畝蓴菜基地聞名遐邇;河嘴鄉旗峰村,通過辣椒種植,每戶平均年增收10000元……脫貧故事各不相同,相同的是致富劇本中,都活躍著一支強有力的“扶貧工作隊”。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的“火車頭”。自去年4月以來,石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和親臨石柱視察重要指示,堅持把駐村幫扶工作作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繼續保持駐村工作隊穩定,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作用,著力建強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

石柱 三联驱动 培育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高品質蓴菜生產基地

一年來,全縣230個村(涉農社區)的222支駐村工作隊(其中有8支駐村工作隊合併派駐)、854名駐村幹部奮戰在第一線,正實現貧困村與非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全覆蓋。

一年來,通過推進黨建與扶志深度融合,致力打造一支“永不撤離的扶貧工作隊”,為石柱打贏脫貧攻堅戰和促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01 支部聯建 鍛造群眾主心骨

“第一次到村開黨員會,就感到壓力很大。”譚祥華是中益鄉光明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他在開黨員會時看到當時有些渙散的黨支部,倍感責任重大,“黨建工作在光明村一直開展得很慢,甚至很多黨員幹部都不理解黨建工作的重要性。”

“給錢給物,不如建強好支部。”面對這種情況,他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支書以及“兩委”幹部一起用最短的時間摸清癥結,拿方案,在帶領村支部一班人嚴肅村黨支部黨組織生活的同時,通過開展支部結對共建等方式,從制度建設入手,幫助村支“兩委”完善了議事規則、“三會一課”“三重一大”等制度,極大地提高了黨員幹部的榮譽感和責任意識,村支“兩委”班子和黨員面貌煥然一新。

石柱 三联驱动 培育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中益鄉光明村第一書記譚祥華組織群眾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到石柱縣視察調研相關報道 攝/譚華祥

支部強,則根基固。藉此,光明村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從產業培育、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社會民生等方面制定了54個脫貧規劃項目,並結合全鄉“3+2”產業佈局,成功將糧經作物比例由過去的9:1調整為1:9,昔日的空心村變成了名符其實的產業村。

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領頭雁”作用,壓實村黨支部抓黨建第一責任,讓支部在基層工作中“唱主角”,光明村的蛻變只是石柱建強基層黨組織的一個縮影。一年來,該縣以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為重點,以培養後備力量為著眼點,以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為突破口,正全面推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全部實現轉化提升。

截至目前,全縣共有85個貧困村村支部書記平均年齡由50歲下降到41歲,大專以上學歷提高36%;共計回引357名本土人才到村掛職,其中培養23名本村致富帶頭人,創辦專業合作社7個,44名本土人才進入村幹部隊伍,基層黨組織班子軟弱無力、管理鬆懈混亂、組織生活不嚴、發展停滯不前、矛盾信訪較多等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02 產業聯戶 助推發展有長效

“過去的雙龍村種地效益低,滿山是荒地,如今的這裡處處是果林,滿目花椒香……“在王場鎮雙龍村,說起近年來的變化,每個村民都交口稱讚,不但群眾高興,村裡的幹部也自豪。

過去雙龍村是遠近聞名的撂荒村,產業一直薄弱,駐村工作隊到來之後和村兩委摸清家底,制定了大力發展柑橘、花椒、百香果等特色產業計劃,解決村裡“守著金飯碗要飯吃”的問題。

“我們根據村民致貧原因、勞動力構成、土地結構,在充分徵求本人以及其親屬的意見下,為貧困戶打造貼身產業發展方案。”據王場鎮雙龍村駐村第一書記周平介紹,通過引進龍頭企業,在充分徵求群眾、業主意見後,該村採取企業以資金、技術、管理入股,村集體以基礎設施入股,農戶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建立了“企業+村集體+農戶”“土地入股固定分紅+項目投產效益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

石柱 三联驱动 培育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駐村幹部現場指導農業技術

目前,雙龍村已發展晚熟柑橘3000畝,土地入股農戶有300多戶,其中貧困戶97戶;發展大棚百香果基地250多畝,土地入股農戶有400多戶,其中貧困戶40戶。同時,該村還引進其他業主在全村規模發展花椒460畝,土地入股農戶有50多戶。

“百香果基地將為農戶每年每畝固定分紅650元,為建卡貧困戶、低保戶平均每人每月創造務工收入1300元左右,為村集體獲得總利潤的10%效益分紅,預計每年保底效益分紅5萬元。”雙龍村相關負責人表示。

通過駐村工作隊與村支“兩委”共謀發展,推動產業發展壯大惠及更多百姓,雙龍村的成功不是個案。一年來,該縣積極發揮駐村工作隊員聯繫廣泛、思維開闊、資源豐富等優勢,同村兩委班子制定村規劃,精準謀劃長效產業發展路子,探索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正有效推進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

據瞭解,截至去年年底,石柱全縣85個貧困村均有集體經濟項目,其中70個村實現村集體有經營性收入,17個村超過5萬元。

03 幹群聯心 攜手共建氣象新

“以前我總是抱怨命運不公,而不知自己努力,直到村裡幹部帶我看好病,駐村工作隊員不厭其煩做我的工作才真正感動了我,也改變了我。”華溪村曾經的因病致貧戶陳朋說,以前他對村裡的幹部和駐村工作隊持懷疑態度,認為他們都是嘴上說說,吃不了苦,更別說帶動貧困戶致富。

而現在,他不但把家裡的土地入股了村裡的集體企業,更承擔了家門口公路的管護員公益崗位。

“每年土地入股保底分紅就有3000多元,加上公益性崗位、打工等收入,一年下來差不多接近4萬元。”手裡富了生活變了這只是一方面,在不少村民看來,陳朋更大的改變是精神面貌。過去消沉懶散的他,現在不但笑口常開,更是能在村裡村外看到他充滿幹勁的身影——和村幹部、駐村隊員一起,挽著袖子、拿著鋤頭,與鄉親們並肩修路、架電線、引水……

石柱 三联驱动 培育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中益鄉華溪村村民陳朋夫妻倆從田間勞作歸來 攝/龍泓

“現在我也是一名預備黨員了。”陳朋說,他先後向黨組織寫了3次入黨申請書,已於2019年10月發展為華溪村黨支部預備黨員。接下來他已經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和大家一起建設美麗的新家鄉。

扶貧先扶志,治貧先治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石柱把“精神扶貧”作為突破口,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三在村”優勢,與村兩委幹部一同實施“志智雙扶”工程,正切實使貧困群眾打起精神、樹起信心、增強本領。在增強“想脫貧、能脫貧”的底氣上,以政策宣傳開路,通過掛鉤幫扶,點對點、面對面答疑解惑等方式,將中央、市委相關扶貧政策解讀到位、傳導到千家萬戶,重點宣傳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和親臨石柱視察重要指示,讓百姓吃上“定心丸”;同時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為貧困戶自主脫貧樹立“比、學、趕、超”的榜樣;以“文化惠民”工程為基礎,通過“陣地建設”讓文化“駐村入戶”……

深化黨建引領還有這些實招

轉作風,有為才有位

堅持“責任倒逼、專項治理、領導帶頭、典型示範”多向發力,廣泛深入開展加強作風建設提高行政效能專項整治,紮實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嚴格落實駐村幹部吃在村、住在村、幹在村相關工作制度,大力發揚“敢吃黃連苦、不怕辣椒辣”的精神。

嚴考核,有位不可亂為

成立脫貧攻堅專項督導組,建立健全片區督導、協作監督、交叉監督等機制,開展全天候巡迴督導、每季度綜合督查,把脫貧攻堅納入實績考核並將考核權重確定為50%,實行市管領導、縣級部門、鄉鎮(街道)、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量化打分、捆綁考核,確保責任落得了實、任務落得了地。

數說脫貧攻堅成效》》

貧困對象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實現85個貧困村17237戶62434人脫貧,剩餘未脫貧人口339戶847人,貧困發生率由2018年的0.87%降至0.23%。

政策兜底

將2877戶572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低保兜底,月發放低保金191.51萬元,實施臨時困難救助491人次298.6萬元,實現所有人員不愁吃、不愁穿。

住房安全

改造危房189戶,舊房整治提升6000戶,新建集中安置點10個,逐戶落實搬遷戶後續產業,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義務教育

資助貧困家庭學生11.3萬人次6840萬元,義務教育適齡學生入學率100%、鞏固率99.96%,無一例適齡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基本醫療

救助貧困病人12.04萬人次3340萬元,貧困人口住院合規費用自付比例9.87%,慢特病門診合規費用自付比例10.25%,大病救治率、在家貧困人口簽約服務率均達100%。

飲水安全

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項目146個,成立農村飲水協會197個,全縣集中供水率達88.5%。

石柱 康養之城 綠色崛起

4月13日至20日,石柱將開展春季病媒生物防制工作

“沒想到,我看到了小康” —— 訪中益鄉華溪村共產黨員馬培清

石柱 三联驱动 培育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