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天才”,心理學博士書《刻意練習》顛覆對潛力的看法

背景

去年受人推薦看來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刻意練習》一書,深受其啟發,結合自身體會寫下此文,一方面推薦給大家,一方面回顧總結。

人人都是“天才”,心理學博士書《刻意練習》顛覆對潛力的看法

書籍背景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和羅布特•普爾(Robert Pool)兩人合寫,但其中講述的故事,只是其中一人(艾利克森)的故事。艾利克森深入細緻地研究了各個行業或領域(運動員、音樂家、棋手、醫生、商人、教師等等)表現優異的人的許多細節,研究了30多年,包括他們所做的事情,以及怎樣做事情。通過暗中觀察他們,採訪他們,測試他們。探索了這些傑出人物的心理狀態、生理機能以及神經解剖學部分。於是有了《刻意練習》一書。

人人都是“天才”,心理學博士書《刻意練習》顛覆對潛力的看法

核心內容

書籍的核心觀點:“天才”是訓練的產物,而訓練就是書中重點介紹的“刻意練習”。這一點顛覆了以往我們對人類潛力的認知,並不是因為“天才”天生具有某種才能,而是年復一年的“刻意練習”,充分利用人類身體與大腦的適用能力而提升和發展自身的能力。書中通過了對各個行業的很多“大師”進行觀察、測試、採訪,來論證此觀點。讓讀者顛覆以往對天才的認知是本書的重點,也是之後內容的基礎。

書籍另外一個重要的內容:什麼是刻意練習,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刻意練習的原則。論證完“天才”可以通過練習而得後,主要介紹刻意練習的“黃金標準”,在生活、工作中怎樣運用,以及成為傑出人物的路線。

最後對世界的展望,“用刻意練習創造全新的世界”:1、於社會:刻意練習原則運用於教育、學習的實際應用,使各個行業和領域中湧現出更多的專業傑出人事。2、於個人:更加有效地磨練自身技能,發展尖端技能,獲得大量成就感,收穫更多的快樂。

讀書筆記

提出問題:“天才存在嗎?”,然後舉例:莫扎特的“完美高音”可以通過後天訓練而得,NBA三分射手雷阿倫高中時期並不出色,通過正確的訓練可以達到“天才”的水平,引出“天才更懂得利用大腦的適應能力”,最後結論:“天才”是訓練的產物。

大量的例子(運動員、音樂家、記數字等等)說明,通過大量的刻意練習可以達到難以企及的“天才”水平。引出有目的的練習和天真的練習以及其差別:有明確的目標、更加專注、包含反饋、需要走出舒適圈。最後舉出實例中,有目的的練習還不夠,然後引出刻意練習。

通過諸如核磁共振成像等腦部成像技術觀察,發現各個領域專家大腦結構可以通過大量練習改變相關部位結構(像肌肉一樣)。三個相關細節(像肌肉一樣):1、這種改變小孩子比成人更容易。2、相關部位結構變化會使其他部位弱化.3、需要堅持練習以保持相關改變。

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心理表徵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其他任何事物想對應的心理結構,或具體或形象。”例如:一提到蒙娜麗莎,很多人在腦海中會“看見”那副著名的油畫的形象,這個形象就是蒙娜麗莎在他們腦海中的心理表徵。更詳細的心理表徵還會描述畫中的蒙娜麗莎在哪裡坐著,以及她的髮型和眉毛的模樣。大多數的刻意練習包括創建更加有效地心理表徵。心理表徵有助於找出規律、預測未來、無意識決策、解釋信息、組織信息、定製計劃、高效學習。總之,本書中理解心理表徵這個概念非常關鍵。

刻意練習的七個特點:1、刻意練習發展的技能,是其他人已經想出怎樣提高的技能,也是已經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的技能。2、刻意練習發生在人們的舒適區之外,而且要求學生持續不斷地嘗試那些剛好超出他當前能力範圍的事物。3、刻意練習包含得到良好定義的特定目標,通常還包括目標表現的某種方便;它並非只想某些模糊的總體改進。4、刻意練習是有意而為的,也就是說,它需要人們完全的關注和有意識的行動。5、刻意練習包含反饋,以及為應對那些反饋而進行的調整的努力。6、刻意練習既產生有效的心理表徵,有依靠有效的心理表徵。7、刻意練習通過著重關注過去獲得的技能的某些特定方面,致力於有針對性的提高那些方面,並且幾乎總是包括構建或修改那些過去已經獲取的技能。

如何運用刻意練習原則:首先辨別傑出人物,然後推測是什麼使他們變得如此傑出,接著再提出訓練方法。最佳方法是找到優秀導師。

人人都是“天才”,心理學博士書《刻意練習》顛覆對潛力的看法

1萬小時法則的錯與對,錯:不能過分強調1萬,練習的方法非常重要。對:在任何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行業或領域,想要成就一番事業,致力於變成業內的傑出人物,需要付出許多年的艱辛卓絕的努力。

匈牙利心理學家拉斯洛•波爾加3個女兒,他沒有讓女兒們上學,目的是讓她們把最多的時間用來研究國際象棋。最後3個女兒一個比一個厲害,都躋身於國際一流水平 。作者藉此事件解讀出塑造傑出人物的指導手冊:1、產生興趣;2、變得認真;3、全力投入;4、開拓創新。培養孩子具體細節看原書。

之後作者探索了知名“天生才華”事件,破解“帕格尼尼奇蹟”,破解“莫扎特傳奇”,破解“天才跳高運動員的神蹟”,破解“自閉症奇才”以及各行各業的證據。最後通過測試得出,訓練時間比智商更重要。

相信天生才華有其危險性即:心理學上的自我實現的預言,當人們假設,天才在確定一個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時發揮者重要的作用,甚至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時,這種假設會指向一些決定與行動。如果你以為那些不具備某方面天生才華的人絕不可能擅長於這方面的事情,那麼,當父母、老師或者其他人看到孩子不擅長做某件事情時,就會鼓勵他去做別的事情。對看起來笨手笨腳的孩子,不會讓他去搞體育;對那些唱歌不著調的孩子,會讓他去試試別的;對那些不喜歡數學的孩子,會跟他們講,他們不擅長數學。於是,這些預言自然而然地成真了,等他們長大以後,自己就信了。這種預言真的自我實現了。

最後,刻意練習已經在教育、運動等領域應用,取得一些不錯的結果。最大的受益人是孩子,讓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相信他們能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塑造自己,同時還創造一些工具來提升自己。他們通過發展和提高自己認為不可能具備的能力,親眼見證自己能夠掌控自己的潛能,而且不會淪為某種熟悉的天才論的人質。他們需要獲得支持和理解,以便以他們選擇的各種方式來提高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