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區:吹響鄉村振興“集結號”唱響脫貧攻堅“致富曲”

宛城區:吹響鄉村振興“集結號”唱響脫貧攻堅“致富曲”

春風掠過宛城大地,帶來勃勃的生機與活力。寬闊通暢的道路、整齊排列的路燈、鬱鬱蔥蔥的繁枝茂業、全速運轉的扶貧車間、一望無際的扶貧果蔬大棚……如今,走進宛城區的鄉村,到處都是一幅幅秀美的田園風光。坑塘垃圾不見了,塵土飛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榭樓臺和人們的歡聲笑語。

近年來,宛城全區上下認真貫徹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做好“三農”領域各項工作,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基層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農村改革持續深化,為穩定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應對各類風險挑戰、高質量建設大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撐。

宛城区: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唱响脱贫攻坚“致富曲”

“綠色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

自國家儲備林項目實施以來,宛城區緊緊圍繞南陽市生態建設總體思路,牢固樹立“生態經濟雙豐收”的理念,以“打造省級森林公園”為目標,規劃造林總面積26315畝,主要分佈於白河沿岸,高速公路、高鐵、國道、省道、縣鄉道兩側,鄉鎮村莊周圍,南水北調幹渠及白桐乾渠兩側。

在漢冢鄉國儲林項目建設區,記者看到,高大的各種林木鬱鬱蔥蔥,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綠色的光芒,恰似一片綠海。種植區裡,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相搭配,鄉土樹種和珍貴樹種相搭配,新種植的樹苗長勢喜人,根正苗壯。據瞭解,近年來,該鄉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正確指導下,圍繞“打造高品質森林公園”的目標,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原則,按照國儲林項目作業設計規範編制要求,結合項目區生態區位、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立地類型等因素,設計以用材林和經濟林為重點,採用塊狀混交和帶狀混交模式,將林遊一體化、林果一體化、林養一體化等“林+N”經營模式貫穿國儲林項目建設全過程,著力打造集森林康養、觀光旅遊、林果採摘、水產養殖、休閒垂釣、林下經濟等多位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達到綠化、美化、花化、彩化、果化“五化”協調統一的景觀效果。同時積極探索“政府+企業+村集體+農民”合作的新模式,項目利用果玩核心技術力量,實現南果北調,北果南種,一樹多果,打造一個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花果山”。成為居民娛樂、休閒、採摘、觀光旅遊的首選。

宛城区: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唱响脱贫攻坚“致富曲”

在項目建設中,宛城區結合項目區生態區位、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立地類型等因素,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主要設計榆樹、椿樹、槐樹、楝樹等鄉土樹種;雪松、香樟、白玉蘭、槭類、銀杏、楸樹、白蠟、梧桐、欒樹、楓楊等適生樹種;山楂、優質桃、黃金梨、薄皮核桃等經濟林樹種。採用塊狀混交和帶狀混交模式,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相搭配,做到造林與生態景觀相結合,達到綠化美化花化彩化果化“五化”協調統一。

去冬今春以來,宛城區緊緊圍繞市、區生態建設總體思路,以國儲林項目建設為中心,以生態廊道建設、農田林網、鄉村綠化美化建設為重點,早謀快動,狠抓落實,在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統籌兼顧,紮實推進,迅速掀起冬春造林綠化高潮。至目前,全區已規劃造林面積8500畝,栽植苗木55萬餘株,完成新造林7500畝。

“三個導向” 引導脫貧攻堅

近年來,宛城區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和必須完成的硬任務,作為全年“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堅持目標導向,持續打好“雙基”、“雙業”、“雙貌”、“雙扶”四場硬仗,持續鞏固產業和就業扶貧成果,及時做好返貧人口和新發生貧困人口的監測和幫扶,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

宛城区: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唱响脱贫攻坚“致富曲”

瓦店鎮古樁月季基地佔地400餘畝,總投資2100萬元。去冬今春以來,該基地通過土地流轉、提供務工崗位、旅遊帶動等模式,帶領30餘戶貧困群眾走上致富之路。該基地先後以每畝1000元的價格集中連片流轉來莊村困難群眾土地60畝,戶均增收800元,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100餘個,在此就業的困難群眾月收入達到2000元左右,為來莊村實現脫貧提供了強大產業支撐。

脫貧戶任榮閣現年52歲,是黃臺崗鎮張竹園村7組的一名普通村民,家底主要收入僅常種地,因丈夫患病和供兩個孩子的上學費用,入不敷出,2017年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鎮幹部和幫扶責任人的幫助鼓勵下,任榮閣逐漸樹立了積極樂觀的心態。2018年,張竹園村扶貧車間投入生產後,她主動報名並順利實現就業,月工資穩定收入在2000元,任榮閣一家人臉上的笑容也變多了,順利實現了光榮脫貧。

像任榮閣這樣實現就近就業,穩定脫貧的群眾還有很多。目前該區8個鄉鎮已建18個農業產業扶貧基地,通過土地流轉、託管、資金入股、務工等形式帶動貧困戶1172戶實現增收;96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採用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產業基地+技術培訓+貧困戶的帶貧模式,通過訂單收購、勞務增收、資產收益、技術服務、參股入股等多種形式完成全區所有行政村新型經營主體全覆蓋。

宛城区: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唱响脱贫攻坚“致富曲”

“雙貌”提升 扮靚人居環境

村容村貌、戶容戶貌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在具體工作中,宛城區把“雙貌”提升與脫貧攻堅相結合,紮實開展“三清一管一改”為主要內容的村容村貌綜合整治和以“七改一增”活動為主要內容的戶容戶貌、貧困群眾精神面貌提升活動,實現貧困戶家庭室內室外環境乾淨整潔、精神面貌明顯改善。

來莊村位於宛城區瓦店鎮,近年來,該鎮按照“整治不留死角、建設一步到位、風格宜居優美”的建設標準,在該村組件三支專業工作隊,對來莊村全面開展“雙貌”提升工作。目前,該鎮先後在來莊村投入資金150餘萬元,整治坑塘2個,清理垃圾50餘噸,栽植各類風景樹1.5萬餘株,安裝路燈210盞,宛城戶用廁所改造300餘戶,徹底解決了村莊垃圾亂到、汙水橫流等現象,村容村貌、戶容戶貌得到明顯改善。

“‘雙貌’提升既要看‘面子’、更要重‘裡子’,要做到’內外兼修’。為此,我們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堅持把‘雙貌’完善提升和‘四美鄉村’建設作為農業農村工作頭號工程,按照‘科學規劃、分類指導,集中整治、典型帶動,健全機制、長效管理’的工作思路,重點圍繞2個貧困村、省市區3個“四美鄉村”示範村,對來莊村、小李莊、岳廟等5個行政村整村推進、全面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瓦店鎮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宛城區各鄉鎮日出動保潔員600餘人次,新完成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1613戶,“雙貌”得到顯著改善提升。

田園無畏逐夢,脫貧競進小康。下一步,宛城上下將繼續用心工作、務實重幹,銳意進取、克難攻堅,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和恆心,和“三農”工作的新成效,為決戰決勝全面小康、高質量建設大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全媒體記者孫義峰 鄭磊 特約記者吳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