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DISS、不再怒懟的韓寒,變了麼?

收拾房子,看到了躺在書架上的《韓寒五年》,落滿了灰。

剛知道這個人的時候已經在上高一了,同寢室的翻著他的《三重門》。然後,接下來那幾年,以他為代表的“80後”作為新興詞彙出現在報紙上,電視上,網絡上被罵成了屎:“頹廢一代”,“叛逆一代”……各種聲討大概要把這一代人驅逐出地球,彷彿這一代人挖了別人祖墳,滅了別人全家。高二開始惡補他的作品,還記得是在校門口那個“思維書屋”,去借了所有能借到的他的書,當然還不乏一些冠以他名的山寨小說,其中寫的不錯的是“狂”。那會兒他的作品,特點鮮明:幽默、犀利、尖銳甚至刻薄。凌厲的筆風肆無忌憚地揮灑著熱情,宣洩著憤怒,怒斥著不公。與之相似諸如此類的畫面是:青春年少時籃球場上永遠不知疲倦的奔跑,是單薄的胸膛卻要把襯衣故意解開幾顆釦子。

伴隨著他的作品,無病呻吟的憤青時代貫穿了整個大學時代。而校園時光也深切驗證了高中時被當做如《金瓶梅》般禁書的《草樣年華》描述的頹廢大學生活,很多人感觸那幾年是被大學上了,留下的,只有一身傷痕。不過,當年別人看《草樣年華》的時候我已經看完孫睿的《活不明白》了,所以時至今日仍然感慨已經將整個青春都用來檢討青春,還要用整個生命來懷疑生命。扯遠了,回來。接下來那幾年,節目裡被人DISS是個年幼只會在聊天室聊天不懂用OICQ的韓寒隨著網絡文化興起,身份也逐漸多了起來,車手、知名博主。文字也愈發犀利、尖銳,公開申討百度侵權的臭不要臉,直面方舟子的質疑,怒懟整個文壇以一己之力展開與陸川、等等的罵戰。。。。。。彷彿想表達的越來越多,卻不再寫小說了。“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所以那幾年在QQ空間也無病呻吟,碼了很多字。那會兒,有人說如果韓寒參加快樂大本營,那麼我再也不看快樂大本營了,當然,韓寒和快本都是摯愛!可是不想他們有任何交集,結果,忘了是在研二還是研三,有一期快本請來了韓寒,當時的心情就像是寒冬臘月跳進了冰窟窿,轉天就到舊書攤把買來沒怎麼看過的《就這樣漂來漂去》5塊錢賣了,韓少迷上了賽車,那會兒確不理解為什麼非要寫這麼一本書,通篇的比賽經歷各種專業知識,過分多的插圖都在那會讓我覺得他是為了撈金無所不為,失望。

然而,時過境遷,時至今日卻逐漸明白了一切。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時間變得越來越短(專注於一件事情的時間)。我們變得很忙,很匆忙,有看不完的視頻,聽不完的有聲書,刷不完的微博,生活變得緊張,可是好像每件事我們都不會再願意耗費過多時間,連方便麵都變得越來越小。微博,微信,微視,小甚至已經不能滿足我們對時間的迫切渴求。韓少拍起了電影,停更了博客。《後會無期》,《乘風破浪》,再到《飛馳人生》。青澀稚嫩到成熟穩重,韓少進步神速。為父以後,人會變得溫和,謙讓。從韓少的電影作品也能感受他的變化:後會無期很“韓寒”,一如他以往的文字,想表達的太多想傾訴的太多甚至於想轉變的太多;到了乘風破浪,他做到了豁達,直面,對去世車友的致敬沒有他的經歷想必無法體會他拍攝這部戲的痛苦和勇敢;最後到了飛馳人生。這部電影是帶著老媽一起去看的,片頭轟鳴的馬達聲把老媽嚇了一跳,也為這事罵了我好幾天。。。。。。看完,心裡像是少了塊什麼又像是多了塊什麼,我們每個人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一定會有“和自己和解”,看得出,韓少做到了。很難描述出那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和感受,我也一直從不相信這世界上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因為彼此生活經驗、背景、情感發展等等不可能有太多相似交集,即便有,每個獨立個體間面對同一事物的反應也不會完全相同。星爺說他拍過很多悲劇,可人們卻說那是喜劇。我看來,韓少這部戲深刻表達了這種情感,他能戲謔能直面能開放結局能——和自己和解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想表達的“熱愛”:有什麼事能讓朋友丟了工作,放棄女友,放下尊嚴去幫你實現一個根本就不可能的夢想,還能有什麼事能讓你放下所有的驕傲和執著只為賺孩子的奶粉錢,再沒有什麼事能讓你願意付出生命去拼搏的了,只有,熱愛!

成年人,最難的是放過自己,希望我們都能做到和自己和解,如果暫時做不到,那麼請:熱愛你的熱愛。

“願你有一個燦爛的前程/願你有情人終成眷屬/願你在塵世中獲得幸福”


不再DISS、不再怒懟的韓寒,變了麼?


不再DISS、不再怒懟的韓寒,變了麼?


不再DISS、不再怒懟的韓寒,變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