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DISS、不再怒怼的韩寒,变了么?

收拾房子,看到了躺在书架上的《韩寒五年》,落满了灰。

刚知道这个人的时候已经在上高一了,同寝室的翻着他的《三重门》。然后,接下来那几年,以他为代表的“80后”作为新兴词汇出现在报纸上,电视上,网络上被骂成了屎:“颓废一代”,“叛逆一代”……各种声讨大概要把这一代人驱逐出地球,仿佛这一代人挖了别人祖坟,灭了别人全家。高二开始恶补他的作品,还记得是在校门口那个“思维书屋”,去借了所有能借到的他的书,当然还不乏一些冠以他名的山寨小说,其中写的不错的是“狂”。那会儿他的作品,特点鲜明:幽默、犀利、尖锐甚至刻薄。凌厉的笔风肆无忌惮地挥洒着热情,宣泄着愤怒,怒斥着不公。与之相似诸如此类的画面是:青春年少时篮球场上永远不知疲倦的奔跑,是单薄的胸膛却要把衬衣故意解开几颗扣子。

伴随着他的作品,无病呻吟的愤青时代贯穿了整个大学时代。而校园时光也深切验证了高中时被当做如《金瓶梅》般禁书的《草样年华》描述的颓废大学生活,很多人感触那几年是被大学上了,留下的,只有一身伤痕。不过,当年别人看《草样年华》的时候我已经看完孙睿的《活不明白》了,所以时至今日仍然感慨已经将整个青春都用来检讨青春,还要用整个生命来怀疑生命。扯远了,回来。接下来那几年,节目里被人DISS是个年幼只会在聊天室聊天不懂用OICQ的韩寒随着网络文化兴起,身份也逐渐多了起来,车手、知名博主。文字也愈发犀利、尖锐,公开申讨百度侵权的臭不要脸,直面方舟子的质疑,怒怼整个文坛以一己之力展开与陆川、等等的骂战。。。。。。仿佛想表达的越来越多,却不再写小说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所以那几年在QQ空间也无病呻吟,码了很多字。那会儿,有人说如果韩寒参加快乐大本营,那么我再也不看快乐大本营了,当然,韩寒和快本都是挚爱!可是不想他们有任何交集,结果,忘了是在研二还是研三,有一期快本请来了韩寒,当时的心情就像是寒冬腊月跳进了冰窟窿,转天就到旧书摊把买来没怎么看过的《就这样漂来漂去》5块钱卖了,韩少迷上了赛车,那会儿确不理解为什么非要写这么一本书,通篇的比赛经历各种专业知识,过分多的插图都在那会让我觉得他是为了捞金无所不为,失望。

然而,时过境迁,时至今日却逐渐明白了一切。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变得越来越短(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间)。我们变得很忙,很匆忙,有看不完的视频,听不完的有声书,刷不完的微博,生活变得紧张,可是好像每件事我们都不会再愿意耗费过多时间,连方便面都变得越来越小。微博,微信,微视,小甚至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对时间的迫切渴求。韩少拍起了电影,停更了博客。《后会无期》,《乘风破浪》,再到《飞驰人生》。青涩稚嫩到成熟稳重,韩少进步神速。为父以后,人会变得温和,谦让。从韩少的电影作品也能感受他的变化:后会无期很“韩寒”,一如他以往的文字,想表达的太多想倾诉的太多甚至于想转变的太多;到了乘风破浪,他做到了豁达,直面,对去世车友的致敬没有他的经历想必无法体会他拍摄这部戏的痛苦和勇敢;最后到了飞驰人生。这部电影是带着老妈一起去看的,片头轰鸣的马达声把老妈吓了一跳,也为这事骂了我好几天。。。。。。看完,心里像是少了块什么又像是多了块什么,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的必经之路一定会有“和自己和解”,看得出,韩少做到了。很难描述出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和感受,我也一直从不相信这世界上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因为彼此生活经验、背景、情感发展等等不可能有太多相似交集,即便有,每个独立个体间面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也不会完全相同。星爷说他拍过很多悲剧,可人们却说那是喜剧。我看来,韩少这部戏深刻表达了这种情感,他能戏谑能直面能开放结局能——和自己和解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想表达的“热爱”:有什么事能让朋友丢了工作,放弃女友,放下尊严去帮你实现一个根本就不可能的梦想,还能有什么事能让你放下所有的骄傲和执着只为赚孩子的奶粉钱,再没有什么事能让你愿意付出生命去拼搏的了,只有,热爱!

成年人,最难的是放过自己,希望我们都能做到和自己和解,如果暂时做不到,那么请:热爱你的热爱。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不再DISS、不再怒怼的韩寒,变了么?


不再DISS、不再怒怼的韩寒,变了么?


不再DISS、不再怒怼的韩寒,变了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