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莊很經典的一首小詩,看似是寫洛陽春景,實則另有深意


劉克莊很經典的一首小詩,看似是寫洛陽春景,實則另有深意

文|丁十二


南宋詩人劉克莊有一首詩將洛陽的春天描繪得如畫一般美好,但讀完卻讓人倍加心痛。這首詩便是《鶯梭》。

《鶯梭》

宋·劉克莊

擲柳遷喬太有情,交交時作弄機聲。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標題為《鶯梭》,“梭”為織布的工具,“鶯梭”即詩人想象黃鶯像梭子一樣來回穿梭編織著春天。

劉克莊很經典的一首小詩,看似是寫洛陽春景,實則另有深意

首句“擲柳遷喬太有情”是說:春天到了,黃鶯飛來飛去,像梭子一樣穿過柳林,又飛到其他喬木上,像是對春光有無限的情意。“有情”二字表面上是在寫黃鶯對春天有感情,實則寫詩人對春天對喜愛之情,尤其是對洛陽春天的喜愛。

“交交時作弄機聲”,“交交”是黃鶯的叫聲,詩人想象黃鶯飛上飛下,就像梭子來回穿梭,而黃鶯的叫聲就像織布時機杼發出的聲音。靜美的畫面有了音樂效果,畫面更加鮮活。如此“鶯梭”便更加具象了。如此詩人也可順理成章拋出後面兩句的疑問。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洛陽的三月,繁花似錦,萬紫千紅,這得耗費黃鶯多少工夫才能織成啊!一個“錦”和“織”字不僅緊扣標題,而且側面表現出洛陽春天的美好。

詩人想象黃鶯如梭般織就洛陽春景,構思巧妙,不僅將黃鶯在林間穿梭的神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而且將黃鶯擬人化,看似匪夷所思,實則匠心獨運。令人歎服。

劉克莊很經典的一首小詩,看似是寫洛陽春景,實則另有深意

整首詩不僅反應了詩人對洛陽春光的愛惜和讚美,實則還隱藏了詩人更深的情感。

“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看似是詩人在問黃鶯,實則是詩人在問南宋統治者。

這大好春光是黃鶯花費了多少工夫才織成的啊,你們這些南宋統治者怎麼能如此不珍惜,如此漠視呢。

詩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拷問,這是因為在詩人出生的60年前,北宋就已經滅亡,彼時的洛陽早就已經淪陷金人之手。這美好的洛陽春景不過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或者說詩人覺得洛陽的春天就是這麼美,但是如此美好的河山卻被金人佔領,叫人怎不痛心。

詩人把想象中的洛陽寫得如此美好,實則表達了詩人對南宋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恢復的痛心和憂傷。

劉克莊很經典的一首小詩,看似是寫洛陽春景,實則另有深意

詩人問:山河如此美好,豈容金人踐踏?

但,南宋統治者的回答是——我不care。

這是多麼美的一首詩啊,可是讀完卻讓人倍加痛惜,就像林升的《題臨安邸》。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