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熱!多地突破高溫歷史極值!種小麥注意防乾熱風等災害

熱熱熱!多地突破高溫歷史極值!種小麥注意防乾熱風等災害

熱熱熱!多地突破高溫歷史極值!種小麥注意防乾熱風等災害

進入“五一”小長假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

處在高溫天氣的“火熱”之中

據@中央氣象臺 ,下圖中跳動的小圓圈都是提醒破了5月上旬的歷史極值,一共123個站,其中43個站的氣溫超過35℃,看看有你家嗎?網友:熱得“紅紅火火恍恍惚惚”。

热热热!多地突破高温历史极值!种小麦注意防干热风等灾害热热热!多地突破高温历史极值!种小麦注意防干热风等灾害

據中央氣象臺預報,5月3日,華北黃淮地區高溫天氣依舊“在線”,範圍強度不減。

目前,河南等地小麥處於抽穗揚花期、南部小麥處於揚花灌漿期,距離小麥收穫僅有月餘時間。

在此提醒,天氣這麼熱,

各位小麥種植者一定做好後期管理,

注意防乾熱風等災害!

一、什麼是乾熱風?

小麥乾熱風,也叫“熱風”、“乾旱風”等,是小麥在生長後期經常發生的一種高溫並伴隨著一定風力的氣象性災害,一般可持續3~4天左右。不過持續的時間雖然比較短,但是危害卻很明顯。

二、有哪些危害?

小麥乾熱風的危害主要體現在“幹”和“熱”兩個方面,而“風”則對這兩種危害有著非常強的加劇效果。在乾熱風持續一段時間之後,會造成小麥植株的水分大量流失,導致代謝失衡、紊亂,生理變化失調,最終導致小麥籽粒灌漿受到抑制,造成小麥提前枯熟。

热热热!多地突破高温历史极值!种小麦注意防干热风等灾害

主要危害如下:

1、植株失水加劇:受到乾熱風的影響,小麥的蒸騰作用會大幅加快,導致小麥植株失水過多,造成體內、外的水勢差增大,進一步加快小麥水分流失的速度。

2、根系吸收能量下降:乾熱風會導致根系的活力下降,嚴重影響根部對於水分和養分的吸收,造成根系傷流量減少。

3、灌漿速度減慢:在受到乾熱風的影響下,小麥光合速度下降,光合產物的合成、轉化、運輸被影響,灌漿受到了抑制,導致小麥灌漿滿甚至灌漿停止,導致小麥籽粒穗秕,降低產量和質量。一般情況下,乾熱風會造成減產10%~20%,嚴重時會導致產量下降30%。

三、小麥後期如何管理?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糧食作物處、河南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有關農業專家提醒,小麥後期田間管理要以“防病蟲害、防乾旱、防乾熱風、防倒伏、搶時收穫”為重點,做好澆灌漿水、“一噴多防”、防災減災、搶時收穫等工作。

適時澆好灌漿水。小麥開花至成熟期的耗水量,約佔整個生育期耗水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此期水肥供應充足,不僅能保花增粒,而且對防止葉片早衰和促進籽粒灌漿都有很好的作用。土壤墒情不足、有澆水條件的麥田,應適時澆好小麥灌漿水。

重點搞好“一噴多防”。小麥生產後期,往往多種病蟲重疊發生、交替為害,要重點搞好“一噴多防”,科學選用和混配防治藥劑。豫南麥區,要繼續抓好條鏽病統防統治和群防群治;豫中北麥區,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赤黴病防治要堅持“見花打藥、主動預防”,抓住防治窗口期確保防在發生流行前,條鏽病防治要做到“發現一點、控制一片”,及時封鎖撲滅發病中心。同時,兼顧白粉病、蚜蟲、吸漿蟲等其他病蟲害,注重防病治蟲和控旺防衰相結合,努力做到一噴多防。

突出抓好防災減災。預防乾熱風,可在小麥灌漿期,每畝選用尿素1千克加磷酸二氫鉀0.2千克兌水50千克進行葉面噴灑,也可將殺蟲劑、殺菌劑與尿素、磷酸二氫鉀混用,達到“一噴多防”。土壤墒情不足的麥田,在灌漿初期可選擇無風天氣澆水,平抑地溫,減緩乾熱風和高溫熱害影響。澆水切忌大水漫灌,澆後不使地面積水。部分麥田群體偏大,後期存在倒伏風險,要避免在灌漿中後期或有大風的天氣前澆水。一旦發生倒伏,不能盲目進地採取綁扶措施,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和不必要的人工投入。發生倒伏的麥田要加強病蟲害防治,同時視情況開展葉面噴肥,促進籽粒灌漿。收穫時要適當調整撥禾輪和割臺位置,確保收穫質量,最大限度減輕因倒伏造成的減產。

搶抓有利時機收穫。小麥成熟收穫期短,也極易發生不可預測的災害性天氣,必須搶抓有利時機,科學收穫。要提前做好收割機的檢修等準備工作,在小麥葉片枯黃、籽粒變成蠟質狀、籽粒乾重達到最大值的蠟熟末期及時收穫,確保顆粒歸倉。優質專用小麥收穫前,要進行田間去雜,並清理乾淨收割機內的異品種籽粒,收穫時還須注意單收單脫、單晾單曬、單貯單運,防止混雜以保證優質小麥商品等級。

文章來源:農資導報農藥綜合自人民日報、駿景農業、河南日報農村版。

热热热!多地突破高温历史极值!种小麦注意防干热风等灾害
热热热!多地突破高温历史极值!种小麦注意防干热风等灾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