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縣:雙殘夫妻“烙”出來的幸福路

  近日,走進泗縣山頭鎮駱廟村貧困戶陳光蘇的農家小院,麥香和發酵的香味撲面而來。廚房內,陳光蘇利落地割下一塊麵團,放置到案板上、擀勻稱、刷油、下鍋,一整套動作行雲流水。一旁的妻子,熟練地將攤好的大餅裝袋,笑呵呵地送走了等候大餅開飯的鄉親。

泗縣:雙殘夫妻“烙”出來的幸福路

  “誰能想象,四十多年沒有幹過家務活的男人能練出這個手藝!”藉著齊膝高的四角板凳,妻子袁鳳玲將身體撐了起來,她的上半身無法直立,左腿嚴重萎縮、無力地耷拉著,右腳也有明顯地變形。袁鳳玲直言大家口中的“身殘志堅、勤勞能幹”都是被生活逼出來的。

  今年49歲的陳光蘇,在家中排行老小,加上身體殘疾,年輕時基本沒有幹過什麼活。二老相繼因病去世後,生活壓力讓這對殘疾夫婦一下子慌了神。“家裡一共4口人,丈夫耳不能聽、嘴不能說,我因小兒麻痺症落下雙腿殘疾,兩個孩子還小,一家人生活靠著種幾畝地,遠遠不夠。”

  “那時候,一家人一個月的伙食費就只有幾十元,除了生活必需品要花錢買,其他的能從地裡摘就從地裡摘。”袁鳳玲向筆者講述那段經歷,言語間滿滿的無奈,“大人苦點咬咬牙就熬過去了,但不能耽誤孩子正常上學啊。”

  2015年,陳光蘇一家成為駱廟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袁鳳玲說:“有了各項政策補貼,日子好過很多,政府幫建新房、上學免學費,但過日子的人家凡事都靠著大家幫襯,心裡總是有些彆扭。”

  機緣巧合之下,袁鳳玲得知在隔壁鄉鎮做大餅生意的準備轉行,她靈機一動,當即決定帶著丈夫試一試。

  “不怕你們笑話,我倆都不會蒸餅,平日裡也都是買餅吃。第一次和麵,手在面裡拿不出來,光蘇急得直跳腳!”袁鳳玲略帶尷尬地說,為此,二人多次到發麵餅製作廠,各流程學習了個遍,一個月後才正式出師。“第一天賣了10張餅,看著那30塊錢,我倆從心底裡覺得光亮,總算找到出路了!”

  小生意也要投資,兩人利用殘疾人補貼金精打細算地購置設備,十袋麵粉、一方案板、一個電子稱、一輛電動車,小小“製作車間”很快投產。丈夫做餅,袁鳳玲騎著電動車到周邊鄉鎮、集市販賣,日子過得忙碌而充實。

  “孩子上學後,我們的全部心思就都花在烙餅上了,前些日子又添置了幾臺電餅鐺。大餅每張3塊錢,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80多張,去年一年賺了兩萬多塊錢。”袁鳳玲自豪地對筆者算起收入賬,“見著錢了,光蘇幹活更加賣力,不要別人講,天天吃完飯碗一放就去搗鼓面。”

  “扶貧先扶志,在我們看來已經喪失勞動能力的雙殘夫妻都能這麼有幹勁,讓我們幫扶幹部很受鼓舞。”該村駐村工作隊隊長陸家軍說,“接下來,我們將針對性地給予該戶更務實的產業政策和激勵措施,幫助申請創業基金和各項獎補,更好地幫助他倆實現增收致富。”(楊秋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