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寶器。”——《論衡》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一)骨,生命的底色

史前時期的遠古人類,對於骨頭的認知應該有兩種來源:一種是荒野中生命終極之後的自然白骨化,另一種則是宰殺獵物後顯現出來的生命底色。從舊石器到新石器時代,“以骨作器”的文化傳統,可以被大致分為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裝飾品三類,而這也成為當時人類除了石器、陶器之外的重要依仗。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①骨針與鹿角

很難想象,在距今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山頂洞人已經能夠磨製出如此精美的骨針,它不僅表明人類的骨器加工技術更加精細化,也是當時古人類可能借以縫製獸皮服飾的有力證據。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出土,距今3萬年

除此之外,骨針也是人類審美的一次飛躍,因為一枚小小的骨針上,呈現的還有極為成熟的鑽孔技術,這在雕刻史上意義非凡,正如傅天仇所言:“鑽孔,是人工找到深度和厚度的勞動。鑽孔突破平面,是三維空間的第三空間,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也是立體裝飾的開始。”

除了向骨頭內部空間的發掘,骨器的平面空間也被古人充分利用起來,距今1.3萬年的河北興隆,就發現了一件赤鹿角殘段,可能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原始刻畫藝術了,上面用陰線刻畫了三組圖案。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河北興隆刻畫紋鹿角,距今1.3萬年

第一組由直線和斜線紋組成,第二組由密集的平行線組成,第三組則是四條密集曲線構成的對稱圖案。不僅鹿角上有刻劃紋,刻紋之上還特意染成了靈魂的顏色即紅色,這說明極有可能與古人類狩獵的巫術儀式有關。

②骨鏟與骨梳

當古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之後,定居的農業生活以及家畜飼養的流行,使得聚落人口數量大增,而人們的生產活動範圍逐漸擴大、生活品質也有所提升,而此時金屬材料在早期尚未被人類認識並廣泛採用,於是骨器也在某種程度上,填補了石器和木器類工具的不足和缺陷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在距今6千年前的半坡文化中,出土了以獸骨做成的生產工具即骨鏟,這些骨鏟無疑屬於耕作工具,一般多以哺乳動物的肩胛骨加工而成,因為骨鏟在使用中容易損壞,所以出土數量並不算多。雖然叫做鏟,但形制上已經很接近後來常用的翻土工具耒耜了。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遠古先民也不例外,江蘇劉林遺址

,便出土了距今6千年的兩把骨梳,屬於大汶口文化早期。這把骨梳用獸骨製成,外表扁平光滑,另一面有刀刻痕,梳背微帶弧度,有磨痕,有4個梳齒。可以說,作為一種日常生活用具,梳刷在古人生活中的重要程度可能要遠超於現代。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二)象,齒亡的哀榮

象牙以其潔白細膩又便於加工,從而將其他牙器遠遠甩在身後,但這也註定了獨屬於大象的悲哀與榮耀:它被精心保管、製成裝飾品或奢侈品,且被社會中的少數人群所佔有

而史前時期的其他牙器就不同了,基本上是以獸類動物鋒利的犬齒製成,其種類也主要是成為人們用以狩獵或者戰鬥的刀、投槍頭、錐以及匕等。

值得一提的是大汶口文化,或許是因為大汶口人群本身便有“拔牙”的習俗,所以他們對於動物的牙齒也格外關注,其中最典型的,便是獐牙勾形器和象牙梳子。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這件獐牙勾形器高11.4釐米,由獐牙和鹿角質扁圓柄組成,上部左右嵌入獐牙,柄下端有穿孔。如果沒有了柄上令人費解的刻符,它或許只是特殊但不神異。關於這些符號,熟悉《易經》的人難免不驚呼出來,這不就是八卦的卦象嗎?所以中科院的王昌遂和武家璧兩位教授,在研究之後給出解釋:

“骨器上的刻符是八卦符號無疑,前兩個是卦象,第三個字是合文表示上下,全部合起來表示“天上地下(神祗)”

真的很難想象,傳說中的八卦卦象在此時就已經產生?那麼擁有這件獐牙勾形器的主人可能正是巫師之流。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比這件勾形器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件鏤雕旋紋象牙梳,因為它上面的刻畫不僅出現了卦象,而且還是一組十三個,形成一個旋轉的“S”形。怎麼解釋又是一個問題,有人說:“這個‘S’形圖案正表示了天地乾坤、陰陽變化之意,可以看作是中國最早的陰陽八卦圖”。

毫無疑問,在六千年前的遠古時期,此時還沒有成熟的金屬製品,而要把象骨刻成這樣整齊的梳齒,上端鑿穿形成三個孔,以及鏤雕出十三個“卦象”來,其操作難度可想而知,這或許不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是一個便於攜帶、以其齒插於頭上髮間,可以隨時作為仰觀天象、俯察萬物使用的神器吧。

(三)玉,石頭的極致

古人對於玉的認知是從石頭開始的,“石之美者為玉”,這些亮晶晶或者溫潤的石頭異類,在成為“玉器”之前,一定存在著一個“玉石分化”和“玉被認定”的長期過程。當它從普通的石器中脫穎而出、不再承擔作為人們生產、生活工具的職能,便被注入了更高一級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玉石分化與玉被認定從何而起?陽Sir以為至少應該包括兩方面內容:

其一,人類審美的不斷提升;

其二,特定治玉方式的出現;

第一點關乎人們如何將玉從一堆石頭中辨認出來,出於人類自發的原始美感,他們會有意識地去追求美的事物,所以石頭堆中那些看起來顏色鮮豔、質地溫潤或堅硬的“玉”就自然而然逐漸被發現,而人類在加工上除了以實用為主外,也將其做得十分小巧玲瓏,甚至經常會被用來做可佩戴的小型飾品,以其中蘊含的美感和智慧

來吸引異性。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第二點則與不斷髮展的石器工藝密切相關,準確來說是“細石器”工藝。從舊石器時代早期的打製石器開始,人們便已經開始了對石料鑑別、選擇以及石料性能、結構的不斷熟悉,而這一項工作則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達到高峰:因為對於細小石器的精細化加工,勢必會運用到更為複雜的加工技術,或許以砂為介質的間接研磨的治玉之法正誕生於此時。

(四)石,時代的標誌

從字面上理解,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的分別,便在於石器的“舊”和“新”,當然這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理解的那樣:剛做出來的就是新石器,而用的久了的就是舊石器。它是以石器的加工技術來體現的,即“打製石器”大多是用石塊敲打出來的,而“磨製石器”則是將石器局部或通體磨光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實際上舊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分別,還以陶器燒造、定居農業以及家畜飼養為特徵,但不可否認的是,“新石器時代”這一名稱本身,就突出了磨製石器的重要地位,這個時間點則以史前一萬年為界。可以說石器磨製工藝的加入,極大地增強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在進化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而對舊石器時代的古人類而言,南北方巨大的地理環境差異,也讓他們的人工製品形成兩個旗幟鮮明的石器工藝系統:即北方的石片石器—刮削器、南方的礫石石器—砍砸器系統。

關於差異,其實很好理解,畢竟北方地區多是草原荒漠地帶,這裡的古人類賴以為生的是採集和狩獵活動,而且狩獵的比重可能佔得會更多一些,因此如何捕獲和處理獵物就很關鍵,而這種用於切割和刮削的尖狀器和刮削器就應運而生,它可以刮削狩獵用的棍棒等竹、木工具,也可以用來刮割獸皮和獸肉。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北方石器傳統中的“刮削器”

而南方地區,河湖密佈、植被繁茂,對於這裡的古人類而言,雖然同樣是採集狩獵活動,但更多是森林模式下的採集互動,所以用以劈砍的砍砸器和用於挖掘塊莖植物的大型尖狀器,無疑是最為趁手的生產生活工具。有學者做過實驗,用一枚重約450克的砍砸器砍伐直徑9cm的楊樹,用了10分鐘即砍斷。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南方石器系統中的“砍砸器”

新石器時代的標誌性特徵“磨製”,其實在舊石器時代晚期已經出現萌芽,正是之前我們所說關於細石器加工技術,但當時主要是用來製作骨器和裝飾品。到了新石器時代初期,一開始的局部磨製主要是為了刃口鋒利,再到中晚期的通體磨製,顯然就多了幾分人類審美觀念。

切磋琢磨成寶器:史前時代的骨、象、玉、石加工與審美

事實上,當人們大規模製作各種磨製的生產、生活工具,才真正昭示著新石器時代的來臨。而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南方特有的“一套”木材加工工具,即“斧錛鑿”。由此而產生的木材加工技術變革則為史前的居住革命埋下了重要伏筆。

結語:“切磋琢磨,乃成寶器”,這句話對於史前人類而言太適合不過了:在對抗大自然的這場殘酷戰鬥中,骨、象、玉、石的使用與製造,即“善假於物也”,不僅改善了生活、提升了審美,也讓人與猿從此相揖別,並大踏步走上了進化的快車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