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肥逐漸被農民接受,用後效果不理想是為什麼?

最近幾年,農戶逐漸重視菌肥的施用,但很多農戶反映施用菌肥後,效果不明顯。這是怎麼回事?

菌肥逐漸被農民接受,用後效果不理想是為什麼?


菌肥逐漸被農民接受,用後效果不理想是為什麼?


一、土壤菌肥不匹配

土壤有酸鹼之分,有機菌肥也有pH值,菌又有真菌、細菌之分。

中性和微酸性土壤宜施細菌性有機菌肥。鹼性土壤宜施絲狀微生物的藻類有機菌肥,施用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幫助果樹利用其他狀態存在的氮素養分。

其實土壤中微生物也很多,數量也很大,大部分微生物對作物的生長髮育、土壤的團粒結構、物質循環都有很大影響,還能分解有機質和礦物質,釋放出營養元素供作物吸收利用。酸性土壤施了鹼性有機菌肥,酸鹼中和降低了肥效,也使菌種受到傷害。

有些菌是需氧性很強的菌種,如放線菌、黴菌類等施在板結透氣性差的土壤中,別說發酵繁殖,菌種本身都難以成活。

菌肥逐漸被農民接受,用後效果不理想是為什麼?


菌肥逐漸被農民接受,用後效果不理想是為什麼?


二、土壤理化性狀惡化

菌肥中的菌賴以生存的條件是有機質,而80%以上的果園都在施用無機化肥,土壤板結透氣性差,使得一些厭氣菌大量繁殖,如鐮刀菌、齊整小核菌等。

更嚴重的是有機肥極度缺乏,破壞了土壤的團粒結構,降低了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果農施商品有機菌肥一般每畝都在40公斤左右,有機質很快被分解利用,有機肥中的菌種失去賴以生存的條件不能繁衍生存,大部分死亡,這就是果農在施用商品有機菌肥中發現的地厚施有機菌肥有作用,而地薄無作用的道理。


菌肥逐漸被農民接受,用後效果不理想是為什麼?


三、土壤不利於微生物存活

果園多年不施有機肥和淺施無機肥,造成土壤板結,存氧量差,根系生長緩慢,土壤pH值發生變化。

除草劑在土壤中的殘留直接破壞了土壤的團粒結構,使土壤中的微生物死亡。

果園施用有機菌肥後,土壤中沒有足夠的微生物使菌肥發酵繁衍而形成有效的菌群,阻礙了肥效的發揮。

果園要正確選擇除草劑,既要能除草,又在土壤中殘留時間短,對土壤中微生物和土壤團粒結構沒有太大的破壞。重視有機肥的施用,改良土壤得3~5年。


菌肥逐漸被農民接受,用後效果不理想是為什麼?


菌肥逐漸被農民接受,用後效果不理想是為什麼?


四、對菌種不瞭解

這種新型肥料對農民來說是個盲區,果農要不斷學習,要認清微生物菌肥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肥料。

每種有機菌肥有它的屬性和作用,如球狀芽孢桿菌是細菌殺蟲菌、EM菌抗重荏菌,乳狀芽孢桿菌是長效細菌殺蟲菌,枯草芽孢桿菌是真菌,能有效防治根系周圍的真菌,使作物免受侵害,地衣芽孢桿菌是細菌性防病菌。


菌肥逐漸被農民接受,用後效果不理想是為什麼?


五、施用溫度和方法不對

首先地溫要在5~35℃內施用,低於5℃菌種不能發酵繁殖,高於35℃菌種會被燒死。

有機菌肥最好單獨施用,不要和大化肥(氮、磷、鉀)混合施用,果農為圖方便常和大化肥一起施用,在兩棵樹中間挖20釐米深、寬25釐米的溝,先把菌肥撒入溝內,再撒大化肥最後填土,這和混施沒有區別,大化肥殺死了菌種。

正確的施肥方法應採取放射性溝施,挖30釐米寬、25~35釐米深的溝,先施入大化肥,填一層10釐米左右的土,再施菌肥。這層隔離帶減少了大化肥水溶下滲後殺死菌種的機會。


菌肥逐漸被農民接受,用後效果不理想是為什麼?


六、土壤中有機物不足

施用有機菌肥的關鍵要不斷培養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中有足夠的有機物或腐殖質時才能被微生物菌利用,進而使土壤微生物快速繁衍,激活營養元素。

實行果園生草制。草長到15釐米不到20釐米時割刈,一年反覆進行覆蓋地面,兩年全園普翻一次以利提高果園腐殖質的含量。3~5年施一次發酵好的牛、豬、羊、雞兔等家畜禽糞。為有機菌肥中菌種的發酵繁殖提供充足的基質。為果樹在生長中提供中、微量元素,減少小葉、黃葉等生理病害的發生。

微生物菌在土壤中得作用主要是產生各種酶,分解各種養分,產生各種酸和二氧化碳,給作物提供更多養分。而微生物菌要成活和繁殖,土壤中要有足夠的有機質才行。

所以要提高土壤肥力,最主要是補充土壤中有機質,其次補充生物酶,以保障菌的存活;菌生酶,酶促菌,用工業生產的方式代替微生物菌生產酶,來促進作物對養分吸收消化。含酶有機肥能真正降低土壤鹽漬化,為微生物菌生存繁殖創造條件,進而形成土壤良性循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