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亂世奸雄曹孟德是三國最真的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亂世奸雄曹孟德是三國最真的人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由黃巾起義開始,戰場廝殺,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拉開了序幕。"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一個個豪情激憤又義薄雲天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在三國爭霸的鬥爭中,一位重要的主角:曹操,是絕對繞不過去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他在東漢末年的大舞臺上,隨風而起,建立了三國中最強大的一國。

公元220年,在洛陽有一位臨終的老人——曹操。

在彌留之際,他沒有表現出視死如歸的豪邁,也沒有表現出等閒視之的豁達,他只是緩緩地安排著家人們的生活瑣事,直到他閉上雙眼。

這個臨終的老人,正是有著"奸雄"之稱的曹操。

對於曹操臨死前的兒女情長,蘇東坡曾這樣說:"平生奸偽,死見真性。"

孟子有言:"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或許,對關羽而言,曹操還算不得知己。

但於曹操而言,關羽卻是自己想要交付真心、想要結為摯友的那個人。

關羽是曹軍的俘虜,曹操卻從未把他視為俘虜。他給予了關羽至高的禮遇,封他為偏將軍,賞無數金帛,賜名駒赤兔,還慷慨地重用他。

但曹操的心裡也明白,他能留得住關羽一時,卻留不住他一世。他們註定是要走向兩條不同的道路。

那一天很快就來了,當關羽得知劉備的下落後,他毅然離開曹操,回到故主身旁。曹操的部下忿忿不平,想攔截關羽,但被曹操制止了。他淡淡搖了搖頭:"各為其主罷了,莫要再追。"曹操與關羽,是國士之交。在利益之上,有一份真情。

在攻佔鄴城打敗袁紹後,袁紹氣憤而亡,曹操到袁紹墓前臨悼時的哭泣,袁紹與曹操幼年就為好友,後因志向不同,拔刀相向、相互為敵,當想到昔日愉快的玩耍與此時因相互爭鬥造成的生離死別,內心必然感慨萬千,因而為此落淚。我們可以品味出曹操是一個恩怨分明、重情重義的性情中人的形象。

曹操殺了陳宮,他曾經的救命恩人,也是背叛者。

在情感層面上,陳宮曾是曹操的恩人。在利益層面上,陳宮卻是他絕對的敵人。給予這位複雜的敵人以充分的尊重,是曹操的真。

他尊重陳宮棄己另投的選擇,也尊重陳宮在其位、謀其事的所作所為,更尊重他慨然求死的志氣。士可殺之,不可辱之。人不受辱,亦不辱人。

尊重,是在人格層面上,真正把對方視為平等,不吹捧,不蔑視。尊重朋友,也尊重對手,這才是最頂級的修養。

曹操一路走來,他淌過黑暗的政治,經歷戰場的硝煙,佔據半壁大漢江山。他是梟雄,也是最真的人。

後世人眼中,只看到了曹操的奸詐虛偽,卻忽略了他的真情真性。

正如歷史劇《軍師聯盟》中曹操的那一聲嘆息:"世人,皆錯看我曹孟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