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網絡課程會不會成為主流,取代傳統課程?班主任:不會

疫情原因,從三月份開始,各大學校開始進行網絡教學。課程表,即上課時間安排跟平時在校一樣,只是上課地點從教室搬到了網上而已。

到目前為止,網絡課程已經有模有樣進行了一個多月,除小部分學生反映學習效率較低之外,大部分學生認為,可以接受在家上網課的教學方式。

於是,有家長和同學便提出疑問:疫情過後,網絡課程會不會成為主流?會不會取代傳統課堂教學?如果家長和學生都適應了網絡課程,會不會造成學校倒閉?

作為班主任,我認為,不管網絡教學多麼方便、發達,都不可能取代傳統課堂教學,更不會造成學校倒閉。在本文,我將從三個方面分析這個問題:

  • 從孩子成長角度看,長期觀看網絡課程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 從家長角度看,上班後無人監管孩子上網課,學習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隱患
  • 從學校角度看,學校作為課堂教學的載體,仍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場所

接下來,我將圍繞這個問題,對這三個方面一一進行詳細分析。

疫情過後,網絡課程會不會成為主流,取代傳統課程?班主任:不會

▲學生在教室認真上課


01、從孩子成長角度看,長期觀看網絡課程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①每天在家裡上網課,不利於孩子開展社交活動

網課剛開始第一個星期,學生還抱著新鮮和好奇的心態,窩在家裡就能上課學習,感覺特別幸福。但事實上,網課開始半個月後,就開始暴露出各種問題。

大學生霍澤成跟我抱怨道:“以前在學校,每上40分鐘課程便能和同學們出去外面聊天10分鐘,但是現在,一天下來就是自己一個人上網課,感覺沒有了社交活動。”大學生感觸如此,那麼,作為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中學生,每天在家上網課,簡直是剝奪了他們本該出去和同學們玩耍的社交時間,這是不利於學生個人成長的。

正常情況下,學生除了上課,還需要多參加社交活動,在社交中學習技能和學會生活。如,學生在學校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活動:演講協會、羽毛球協會、唱歌比賽等,甚至只是課後跟老師溝通,跟同學們交流。這些平時在校看似很平常的事情,一旦變成整天在家上網課,則顯得彌足珍貴,是學生個人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②長時間上網課,對視力有害,不自律學生易分心

長時間在家上網課,對孩子的視力勢必造成傷害,尤其是還正處於低年級的學生。試著想象一下,如果疫情過後,網絡課程成為主流,我想,將來大街上我們看到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成了戴眼鏡的“四眼仔”、“四眼妹”,對人體健康一點好處都沒有。

在家上網絡課程,由於沒有老師現場監督,而父母平時上班,也不可能時刻監管孩子。所以,

這要求學生要自我監督,自我管理,即強自律。

但是,尤其是大學以下年級,絕大部分學生是難以做到絕對自律的。在網絡課程過程中,學生失去了來自老師的“他律”,也無法時刻得到來自父母的“他律”,那麼,這些學生很可能在上網課的過程中,不自覺打起遊戲、瀏覽和學習不相關的網頁等,即上課“分心”。

對難以做到自律的學生來說,我們需要給他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個環境,除了學校,在家將難以實現。只有學校這種傳統課堂教學,才更適合學生接受長期教育。把學生圈在家裡上網課,最大程度地將學生的社交活動隔絕了,對於學生的個人成長百害而無一利。

疫情過後,網絡課程會不會成為主流,取代傳統課程?班主任:不會

▲和同學一起進行籃球運動


02、從家長角度看,上班後無人監管孩子上網課,學習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隱患


①家長無法監管孩子,學習效果無法得到保障

孩子週一到週五上網課,但恰巧家長週一到週五要上班,那麼,家長上班去了,誰來監管孩子上網課?

也許有人說,爺爺奶奶可以幫忙啊!但事實上,很多家庭並沒有條件讓爺爺奶奶來照顧。在這種情況下,讓孩子獨自在家上網課,是沒辦法保障孩子的學習效果的,因為孩子上網課過程中,很可能分心幹別的事情去了。

前段時間,網上傳出一個新聞:家長上班去了,留下兒子一人在家上網課,幾天後,發現賬號少了好幾萬元。原來兒子在上網課的過程中,被網絡上某個娛樂主播迷住了,忍不住一直拿錢打賞主播,給父母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可見,家長上班,留下孩子獨自在家上網課,不但學習沒有保障,還會生出其他問題來。


②缺乏監管,人身安全是問題

同樣,把孩子留在家裡獨自上網課,還帶來了一些人身安全問題。

有個四年級的小學生,在獨自在家連上6節網課後,煩悶至極,竟學起爸爸抽菸,在多次玩打火機的過程中,差點引發火災。

一位初中女生,在家中上網課時,聽到有人敲門,隔著門一看是個陌生男子。正好此時,爺爺從臥房出來,陌生男子看見爺爺就跑了。

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當父母上班無法監管孩子,把孩子獨自留在家裡上網課是不可行的,既不能保證孩子認真學習,又無法保證孩子的人身安全。

疫情過後,網絡課程會不會成為主流,取代傳統課程?班主任:不會

▲孩子獨自在家上網課,無人監管


03、從學校角度看,學校作為課堂教學的載體,仍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場所


①學校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校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載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本次網絡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表示,在家沒有學習氛圍,有問題也不方便當面問老師,導致學習效果下降。這也側面說明,學校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一踏入校門,就有想要學習的熱情。

學校除了為學生提供學習知識的平臺,還為學生提供自我能力展示的平臺。在正常上課期間,學校將會整合校內各種資源,為學生組織各種各樣有意義的活動,學生可以根據興趣來參加活動。這種優勢,是學生獨自在家上網課難以享受到的。

例如:提供舞臺,讓喜歡跳舞、喜歡主持、喜歡唱歌的同學都有平臺展示自己的能力,組織一些書法比賽,可以激勵愛好書法的同學參賽,也可以鼓勵其他同學練一手好字。


②學校提供天然的社交場所

每個人回憶往事,都會覺得同窗之情彌足珍貴。為何?這就是因為,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天然的社交場所。在這個場所中,學生每天和老師、同學、朋友打交道,學習如何處事,如何與人相處。

例如:在學校裡,學生跟老師或高年級的師兄師姐相處,學會尊敬師長;跟同學、朋友相處,學會團結協作;跟低年級的師弟師妹相處,學會幫助和指引他們前進。

不管從學習,還是從學生個人成長來看,學校的傳統課堂教學是他們最好的學習及成長的場所: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力展示的平臺、天然的社交場所。這也是在家上網課無法比擬的。

疫情過後,網絡課程會不會成為主流,取代傳統課程?班主任:不會

▲學校圖書館,良好的學習氛圍


最後總結:

疫情過後,網絡課程會不會成為主流,取代傳統課程?作為班主任,我的答案是:不會!在本文,我從三個方面分析了這個問題:①從孩子成長角度看,長期觀看網絡課程不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②從家長角度看,上班後無人監管孩子上網課,學習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隱患;③從學校角度看,學校作為課堂教學的載體,仍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場所。

目前各大學校推行網絡教學,是疫情之下,延誤開學的一個補充措施。待疫情結束,正式開學後,學生還是要回歸到學校,迴歸到傳統課堂教學上來,學校仍然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最好場所。而網絡課程,只能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但不可成為主流,否則,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將弊大於利。我是 ,歡迎點贊、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