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那些讓人看不懂的當代藝術作品

有人說讀詩需要找到一首詩的鑰匙,才能讀“進去”。

比如《靜夜思》,抓住了“思”這個關鍵眼,整首詩的世界,你就進去了。

尤其是,當你是中國人、格外懂中國人的思鄉情是怎麼回事時,這首詩裡的窗、月、光、舉頭、低頭,所有一切就都自然而然在你腦中由文字幻化為了一個你體驗於其中的世界,甚至是文字本身都沒有表達的,而是由你的經歷所帶來的、獨屬於你自己體驗的世界。

這就是從文字的詩,到解讀中的詩,再進一步到你個人體驗中的詩。

如何看懂那些讓人看不懂的當代藝術作品 | 一點心得

讀懂當代作品,同樣需要找到作品的鑰匙。

拋開那些為藝術市場存在的偽當代作品不提,為什麼很多好的當代視覺、舞蹈、行為等等,都有很多人說“看不懂”?

我記得一篇文章裡說在Jerome Bel的障礙劇場(Disabled Theatre)演後談上,一個終於忍無可忍的婦女站起來問“我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演出需要我這個觀眾?”

我為這個笑了好久。

如何看懂那些讓人看不懂的當代藝術作品 | 一點心得

Disabled Theatre

有時候我也想問,這樣的演出到底是在幹嘛?還賣票?

但是很多時候,站在觀眾的角度會覺得某一場演出或行為是“莫名其妙的事情”、“好遙遠的藝術”,這時我,或者說像我一樣願意去探究的人,會去想——

  • 這些人,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
  • 為什麼在這裡,在這個時候,用這樣的方式?
  • 如果他是我的朋友、父母、同事,我的感受會如何?
  • 如果他是某個政要人物或娛樂明星,我的感受又會如何?
  • 陌生路人呢?
  • 會不會和現在那他當一個演員看有所不同?
  • 以及,這個事情為什麼在這裡做?
  • 室內和室外會不同嗎?
  • 街道、劇場和展覽館,在哪個地點發生我會覺得更親近?

每當看不清楚的時候,我會自己發現一些諸如此類問題去問自己,讓自己離作品和作者近一點,更近一點,然後再感受。

首要的是去“感受”,相信你自己的感覺。它就是你接近作品尤其是當代作品的鑰匙,而不是去做理論分析。

那麼,為什麼大多數人能分辨幾百年前和我們當今生活八竿子打不著的古典作品好壞,卻反而無法解讀就發生在身邊此時的藝術了呢?

因為面對這些嶄新的作品時,我們的“安全感”是不像看一個水墨畫或者一個經典話劇那麼充足的,造成的結果就是無從評判、不敢評判。

如何看懂那些讓人看不懂的當代藝術作品 | 一點心得

蒙娜麗莎

而無論是看倫勃朗肖像畫還是印象派,還是《歌劇魅影》這樣的音樂劇,相信大多數人不管不管覺得作品新舊有無共鳴,還是有底氣說“這個畫好”“這個音樂好”的。

這樣的美學評判,我們其實是遠遠看過去得出的,即是,站在當代,回看“古時候”的成就,這期間,隔了幾百年的藝術推演、理論探究,以及主流大眾口味的積累和無數巧合,才造成了今天你這個人對這個老作品的判斷。

想想花了幾十元甚至更貴的錢買了票進去展廳,和一堆人擠在一張作品前,從教科書到現場擠破頭看“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所有人都對這個古董稱道的時候,其實你是預先拿了一個鑰匙入場的。

如何看懂那些讓人看不懂的當代藝術作品 | 一點心得

梵高的畫作《向日葵》

再想想梵高的境遇流轉,就能明白。

如果梵高的畫至今沒有被賣出過那麼高的價錢,你只是偶然在一個堆滿灰的地下室看到了它,你的評價又將如何?可以篤定他和作品的偉大嗎?

所以,時間來到今天,一個當代人,用一種你沒有見過的方法、一種你沒在古代藝術家身上見過的方法,或者一些你沒有在古代藝術家作品中看到的內容,做了一個作品,你就茫然了。

因為確實,對於習慣了理論依據、“審美正確”的你來說,現在毫無評判根據,沒有入場時發給你的鑰匙。

如何看懂那些讓人看不懂的當代藝術作品 | 一點心得

林懷民舞蹈作品

那怎麼辦?

這種作品,雖然用了你沒有在古代藝術家身上見過的方法,表現了一些你沒在古代藝術家作品中看到的內容,但是這些方法和內容,是不是明明就是發生在我們當代社會的? 創作者只是用了當代的方法,來闡釋了身邊的事情。從這點來看,其實和新聞和當代小說沒有區別,原料是當代的,方法也是當代的。那麼這時,自然過去所有針對古典作品建設出的理論,就失效了。

那怎麼辦?

我要說的是,你怎麼面對每天發生的新聞和每天連載的最熱小說,就怎麼面對這樣的作品。

對新聞和小說你的感慨油然而生,那麼為何不就說出自己看到一個當代視覺作品或演出後的感受?

面對當代作品,鑰匙就在身邊的生活,就在你自己生活於其中的世界和你自己心裡。

在我看來,當代創作者真是最孤獨的一個創作群體了,他們活著當下,探尋什麼事是當下的肢體、圖像、聲音和文字語言來表現當下,卻比任何古典藝術家都被大眾認為離觀者和現實世界更遠。

想想吧,如果你鄰居是一個當代藝術家,他的靈魂將只能透過作品與五百年後的未來人神交,而你表示無法理解這位藝術家創作的“當代”。

還有什麼比這更悲壯呢?

所以為何不相信自己的感受呢?為何不敢說出自己的感受呢?

想笑就笑咯,覺得驚悚那就是怕咯!

當代舞,就是當代人的身體,在做當代人想做出的動作,是不是你喜愛的動作,就恰恰看出你是不是喜歡這樣的創作。反正,我無法想象把古典芭蕾或什麼戰陣舞列入到當代人的肢體語言中。

但在林懷民和Margin Marin的作品裡,我看到了當代人的身體和某一類人的精神追求。那些準確找到了自己文化地域乃至當代人類肢體語言的編舞,而不是複製舞蹈規範動作的編舞,就是一流的當代創作者。

培養自己的感受,你就會知道屬於自己的理論,自己的鑰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