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築

中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築

一、石磴琴聲,位於重慶市潼南區大佛寺側,又稱“大佛石琴”。從石琴巖壁上的碑刻題記可以看出,石琴的建造年代為明宣德年間,建造者為大佛寺僧。洞中能發出琴聲的石磴共15級,遊人只需沿著洞口石級緩步而登,凡步履所觸,會發出音色頗似古琴的聲音。而且,每級石磴的聲音高低亦稍有變化,自下而上,由低沉渾厚逐漸變得高亢鏗鏘,其聲宛轉悠揚,甚是奇異。其中有7級石磴特別清越洪亮,古人稱為“七步彈琴”,並題“石磴琴聲”四個大字於石壁之上。

中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築

二、天壇迴音壁,位於天壇中央的皇穹宇。迴音壁是皇穹宇的圍牆,牆高3.72米,厚0.9米。牆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牆頭覆蓋著藍色琉璃瓦,圍牆的弧度十分規則,牆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折射是十分規則的。當人們分別站在東、西配殿的後面,面向牆壁輕聲講話,聲波就會沿著牆壁連續折射前進。雖然雙方距離相距很遠,但是可以非常清楚的聽到對方講話的聲音。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給人造成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所以稱之為“迴音壁”。

中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築

三、鶯鶯塔,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東的普救寺內。現今我們看到的,是公元1563年重修的,全塔13層,塔內外呈四方形,塔簷呈微凹的曲線形式,具有奇特的回聲效應。在塔的附近以石相擊,人們在一定位置便可聽到類似青蛙鳴叫的回聲。擊蛙臺是擊石的最佳位置,蛙鳴亭是聽回聲的最好去處,在塔下可以聽到從塔內傳來2.5公里外蒲州鎮上的各種聲音。鶯鶯塔的回聲機制主要在三個方面:塔內是中空的、塔簷上的複雜結構有反射作用、牆壁反射。

中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築

四、蛤蟆塔,位於三門峽市西部的黃河之濱。始建於唐朝,由於它是寶輪寺的附屬建築物,所以它的大名叫寶輪寺塔。寺院在戰亂時被毀,只有蛤蟆塔倖存了下來。蛤蟆塔呈四方錐形,共分13層,高約26.5米,每層四角,裝有鐸鈴,清風吹過,叮咚作響,猶如美妙的音樂。尤其令人稱奇的是,遊人立於塔四周數丈,叩石、擊掌,會聽到“呱呱呱”的類似蛤蟆的叫聲。叩石或擊掌越響、越快,這種蛤蟆叫的聲音也就越逼真、越響亮,所以當地群眾俗稱其為“蛤蟆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