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仗兵

他們的一舉一動

代表國之象徵、軍之榮耀

步伐鏗鏘、威武挺拔、英姿颯爽,一絲一毫、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國之象徵、軍之榮耀。

多年以來,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大隊見證了無數重大歷史時刻,向世界展示了人民軍隊的威嚴與形象。

儀仗大隊升國旗方隊執行隊長郝衛堅,正是這支“軍旅標兵”的排頭兵。

中國儀仗兵


去年國慶,天安門廣場紅旗漫卷,禮炮轟鳴,伴隨一聲嘹亮的口令,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口令下達者正是郝衛堅。

入伍16年,郝衛堅先後圓滿完成儀仗司禮任務500餘場次,參加了新中國成立60週年和70週年閱兵、俄羅斯紅場閱兵等重大慶典活動,場場圓滿、次次精彩。

郝衛堅說:“作為一名儀仗隊員,我們要有一種‘見第一就爭,見紅旗就扛’的精神。只有在訓練場上刻苦訓練,才能確保在任務場上萬無一失,才能更好地把我們的國威和軍威展示好。”

威武帥氣的背後

是汗水、鮮血、堅持

卓越的背後,是16年如一日的鑽研與磨練。

郝衛堅說:“進入儀仗大隊以後發現和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樣,高強度的訓練讓我意識到,帥氣的背後是那麼艱辛、不容易。”

中國儀仗兵


拔刀、撇刀、立刀、託刀、舉刀、刀入鞘,6個動作一氣呵成、威武帥氣,這是中國軍人獨有的軍刀禮。

其中,最難的是刀入鞘,要將指揮刀準確插入僅3毫米寬的刀鞘,頭不能低、眼不能看。

為了練好這個動作,郝衛堅白天蒙上眼,晚上關上燈,反覆練習,左手虎口一次次被劃破,被血浸染的白手套達100多雙。

國慶70週年閱兵當天,在70響禮炮鳴放完畢後,會有6次口令的下達,必須精準無誤、分秒不差。

中國儀仗兵


作為國慶升國旗方隊執行隊長兼口令員,郝衛堅為了喊出氣勢,下足了功夫:每天風雨無阻喊口令兩個小時,直到咽喉腫痛,最終練就一副聲音穿透200多米的“金嗓子”。

為了練就一副“目光如炬”“ 不卑不亢”的眼睛,郝衛堅迎著陽光、盯著燈光、瞄著火光練眼神,直到雙眼風吹不眨、沙打不迷、蟲叮不閉。

滴水穿石、久久為功。郝衛堅說,“在和平年代,我們儀仗大隊是展示國威軍威的窗口,我們的責任光榮而艱鉅。我們的使命不僅要把儀仗司禮任務執行好,還要以嶄新的風貌來展現我們大國的形象和人民軍隊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