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開學了,收心啦,

帶上書包上學去。

放學了,加課啦,

帶上本本看展來。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喜歡歷史的女兒愛看這樣的展覽


帝都,國博

近期有倆非常利於歷史學習

利於愛國價值觀樹立的展覽

一曰小城故事

一曰萬里同風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小城故事——湖南龍山裡耶秦簡文化展

裡耶秦簡

被譽為21世紀中國考古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本次展覽共展出210件秦代文物

包括175件(組)裡耶秦簡

國博也“徵用”35件套館藏秦代珍寶—

陽陵虎符、始皇廿六年銅詔版等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裡耶古城出土秦簡的一號古井

2002年,湖南武陵山龍山縣裡耶鎮

出土38000多枚秦簡

數量是此前全國發現秦代竹簡總和的十倍

總計20餘萬字

已清洗的秦簡紀年從

秦王政廿五年(公元前222年)

秦二世胡亥二年(公元前208年)

全景展現了秦代縣政運行及社會生活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湖南龍山裡耶秦簡博物館

這麼重要的文物平日裡難得一見

現在只要到國博

展覽分四個部分

“秦城遷陵”

“秦人生活”

“秦朝縣政”

“一統之制”

通過簡牘還原秦人飲食、物價、教育、書信

以及遷陵縣政運行情況

包括職官設置、官吏考核

日常辦公、政令傳達等

展示了秦朝中央集權制度

在全國實施的真實狀況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我們去參觀之前講到了相關史實

是從先秦文學聊起來的

可謂文史地不分家

沒想到看展時,可以對應起來

兒女們很是興奮

有點兒學以致用的趕腳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後

在中央設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

在地方上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

書同文

車同軌

統一度量衡

奠定了中國兩千年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然而

短短十幾年的歷史存在

語焉不詳的文字記錄

無處不在的深刻影響

使我們對秦朝的政治經濟制度以及官制運作

既清晰又模糊

裡耶秦簡

裡耶秦簡的發現填補了秦朝史料佚缺

最大限度地復活還原了秦朝縣政情況

學界由此提出新說法

“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裡耶秦簡牘”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一個時代濃縮於一個城

一個城又濃縮於片片木簡

通過秦時小城風貌

秦人生活和縣政狀況

以小見大

充分展示秦朝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度

在全國有效實施的真實狀況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裡耶秦簡

“遷陵洞庭郡”木牘

顛覆了歷來學界關於秦朝行政區劃的結論

證實秦朝即設有“洞庭郡”

《史記》《漢書》等文獻記載秦統一後

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亦或是後來的四十八郡

均無“洞庭郡”

裡耶秦簡中頻繁出現“洞庭郡”

證實了早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就設有“洞庭郡”

洞庭郡下轄遷陵、酉陽、沅陵、等縣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九九表”木牘

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實物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九九表”木牘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九九乘數表

比古埃及早600 多年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遷陵以郵行洞庭”郵書封檢木牌

被稱為中國最早的信封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郵聯大會以秦簡和封泥為主圖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官吏出勤考核木牘”

表明早有嚴格的官吏“打卡”制度

第一欄:

守丞枯五十五日——

守丞平五十七日——

守丞固二百卌二日——

令佐㦜卌四日——

令佐賀一百卅日——

令佐(章)百八十日——

第二欄:

守加卌四日——

守頎三百一十日——

佐集卌四日——

佐蘇三百一十日——

秦朝基層行政機構的官吏數目龐大

形成一套較為完備的考核官吏制度

嚴格考勤、考績,實行效率管理

以促使官吏提高工作效率

簡文有遷陵縣吏的工作考勤、考績記錄

既記錄了他們的工作日數

也詳細記錄他們的工作內容

並作為對他們實行考核的依據

不知道是不是有全勤獎

全勤獎對人們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看這個新聞很心酸;慢師傅也與地鐵賽跑過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戶籍簡】

戶籍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第一欄:南陽戶人荊不更蠻強

第二欄:妻曰嗛

第三欄:子小上造□

第四欄:子小女子駝

第五欄:臣曰聚

伍長

秦朝建立了完善的戶籍制

協調國家資源、維持正常統治和社會秩序

確保國家的財政收入

裡耶秦簡中有很多人口管理的檔案資料

包括常居人口、流動人口、奴隸等

反映了秦朝人口管理制度已相當完備和嚴密

除了湖南來的秦簡

還有東道主的寶貝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國博館藏的始皇二十六年銅詔版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國博珍寶-秦陽陵虎符

還記得陶淵明的桃花源嗎

那些不知道改朝換代的村民

是不是生活在裡耶呢

看完展覽

也就學習或者複習了

中國古代史

重要篇章

秦朝歷史雖已遠去

但裡耶小城依然存在

秦朝開創的中華一統格局已經成為

中國人民根深蒂固的不變信念

成為促進文化傳承

增強民族認同的情感基礎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主辦單位

中國國家博物館

湖南省文物局

龍山縣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龍山縣裡耶古城(秦簡)博物館

展覽時間

2019.8.6—2019.10.7

展覽場地

南1展廳

義務講解時間

週二至週五

9:30/14:00

週六

9:30/14:00

週日

9:30/18:00

龍山縣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在古代被稱為“武陵蠻”

在古代的邊區發現秦代文書

意義重大

同樣

在中國大西北的廣袤新疆

無數珍貴文物

也在講述祖國統一的故事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同期國博攜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舉辦

“萬里同風——新疆文物精品展”

遴選了191件(套)自先秦至宋元時期

新疆各地區出土的精美文物

包括陶器、金屬器、紡織品、木器

紙張、佛造像、玻璃器等

尤其是漢唐時期的官府文書和

多種文字的簡牘文書資料

清晰而深刻地向世人闡明:

始終紮根於中華文明沃土的新疆各民族文化

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地區歷來是各民族

共同開發建設和擁有的地方

是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的組成部分

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土

共同締造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

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歷史

燦爛的中華文化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展覽中不少國寶

去年國慶,慢師傅是千里迢迢去新疆

才看到的

這個秋季,她們來了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絹衣彩繪木俑

唐代

1973年吐魯番阿斯塔那206號墓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頭部為木塑彩繪

身軀以木柱支撐

胳膊用紙捻製成

呈侍立恭候狀

髮束高髻,頭微向左側

面部描繪花鈿

身著團花錦上衣

黃底白花絹制披肩

下穿紅、黃相間豎條曳地長裙

一派高貴、典雅、豔美的姿態

阿斯塔那206號墓是

高昌左衛大將軍張雄與妻子的合葬墓

唐貞觀之初,高昌王麴文泰對抗唐朝

有分裂行徑,張雄則主張統一

與麴文泰發生激烈衝突

於公元633年憂憤而死

公元640年唐朝平定高昌後

有感張雄之忠

將張雄的兩個兒子封為高官

並封其妻為“永安太郡君”

公元688年其妻死

被厚葬於張雄墓中

故該墓隨葬品豐富

大多具有明顯的盛唐風格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雞鳴枕

東漢

1959年民豐尼雅1號墓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雞鳴枕是用“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縫製

枕芯為植物的莖葉

此枕主人是東漢時期西域鄯善國貴族

縫製雞鳴枕的織錦來自中原地區

漢晉唐時期新疆地區居民

盛行陪葬雞鳴枕

當是受到中原漢民族喪葬習俗的影響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彩繪伏羲女媧絹畫

唐代

1966年吐魯番阿斯塔那42號墓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由三片原白色絹縫合

彩繪伏羲女媧

二人上身相擁,下尾相交

左為女媧,髮束高髻

身穿V字領寬袖衣,右手執規

右為伏羲,頭戴網幘

上身穿紅色V字領寬袖上衣

左手執帶墨斗的矩尺

二人共穿飾有橫條紋的紅白花裙

兩尾相交

色彩為黑、紅、白三色

上方有太陽,尾下是月亮,兩邊是星辰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墓主人生活圖

東晉

1964年吐魯番阿斯塔那13號墓出土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藏

由六塊尺寸相近的紙拼接而成

畫面橫向展開描繪墓主人日常生活場景

左側樹下馬伕備好鞍馬,儀仗放置一側

中間懸幔之下,主人持扇坐於矮榻上

其妻侍立榻旁,榻旁樹上歇息著鳳鳥

右側廚房內侍女正在烹飪飯菜

上部繪田地和農具

畫面左上角圓圈內繪有代表月亮的蟾蜍

右上角圓圈內繪代表太陽的金烏

兩者間有兩組不同指向的北斗七星

畫面中人物服飾和矮式傢俱與同期中原風格類似

顯示了中原文化對西域地區的影響

國博不是一般的景點

“我去過國博”

當然很好

更好的是要常去

常設陳列都需要反覆學習

更別說難得的來自五湖四海的臨展

同樣

如果在國博看到的自己感興趣的展覽

可以溯其源頭

追蹤而去

對簡牘有興趣的同學

可以遠去湘西那個小城

有裡耶秦簡博物館

去湘西可以走長沙

到了長沙不可不去天心閣

古城旁邊就有

長沙簡牘博物館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長沙簡牘博物館


湖南各處簡牘

1971年1974年

馬王堆漢墓簡牘帛書

1996年

長沙走馬樓吳簡,總數約14萬枚

1999年

沅陵虎溪山漢簡,共計1000餘枚

2003年11月

長沙走馬樓漢簡,共計10000餘枚

2003年

郴州蘇仙橋晉簡,數量約600餘枚

2004年

長沙東牌樓簡牘,共計426枚

2013年

益陽兔子山遺址簡牘,共計15000餘枚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裡耶秦簡-睡地虎秦簡-虎溪山漢簡

簡牘就是書頁

刻寫的是中國文字

那麼還可以在去殷墟時去一下不遠處的

中國文字博物館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在帝都的時候

還可花個半天時間去一趟地鐵口的

中國印刷博物館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兒女在印刷博物館-哇,還是小孩呢


如果對秦、秦始皇

中國的統一源頭有興趣

咸陽、西安

兵馬俑、秦直道

靈渠、都江堰

還有眾多的秦朝遺蹟——

阿房宮遺址、秦雍城遺址、秦行宮遺址……

國博網站

講談社中國歷史-始皇帝的遺產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有關遊學線路、研學方法

可以閱讀慢師傅寫的

《陪孩子走過千山萬水》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0-2歲剛開始親子共讀的父母

遇到選書問題,可以看慢師傅的視頻課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國博研學去:裡耶秦簡、新疆文物中的歷史和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