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醫生》:過度美化醫生就是增加醫患矛盾嗎?

引言:截止今天下午2點02分,全國累計確診34624例,死亡723例,從數據上看要大於之前的非典,

加油各位!

《急診科醫生》:過度美化醫生就是增加醫患矛盾嗎?

本文是從三個方向來解讀這一集:分集內容,豆瓣評論,和現實案例。

分集內容:

經過前兩集的緊張忙碌,第三集開始做鋪墊。

首先:何主任的前期梅律師(柯藍飾)出場,可能是由於在《人民的名義》中飾演的陸亦可過於成功,導致有點出戲,不過劇情還是要正常開展,梅律師接了暉衛製藥的案子,涉及到用藥家屬死亡,暉衛製藥希望醫院專家組修改診斷意見,以便新藥順利上市,而老何就是專家組成員之一。固執的老何在各種糖衣炮彈之下沒有淪陷。

《急診科醫生》:過度美化醫生就是增加醫患矛盾嗎?

其次:李大力住院,這個李大力就是當年引起江曉琪父母死亡的那場火災的保安,違規煮麵結果自己也燒傷了,有的時候甚至神志不清,此次住院江主任獲取了一條重要信息,當年火災現場還有其他人在場,這個人就是她的養母,暉衛製藥的董事鄭嵐,說實話這條線有點摻水,江所追求的真像並沒有太大意義。這個結尾的時候並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還有:酒駕問題,老生常談,喝車不開酒,開酒不喝車。宇宙第一真理。

這次搶救患者,直接讓醫生張凱懷疑了人生,老何開始又做人生導師,又做神隊友的才把他安慰好。

《急診科醫生》:過度美化醫生就是增加醫患矛盾嗎?

豆瓣評論:過度美化醫生就是變相的增加醫患矛盾

我覺得這個提的好,其實現實生活中的醫生和電視劇裡的有很大區別,這個共識是應該有的,所以我們自己心裡要個標尺,哪些是美化過的哪些是真實的,我在看這部劇的時候正是我爺爺住院的期間,我就是在急診室陪床和住院部陪床時看的,急診室裡的醫生遠比電視裡的冷漠,但是我又很理解。因為我看的是流程和氣氛,而不是拿電視劇裡的道德標準來標榜現實。

我需要知道哪些是我們患者家屬及時配合的,哪些是急診科醫生該做的工作。

從前幾集來看,確實存在過度美化的問題,或者說人格太過於完美,自己墊錢,將流浪的小偷接回家裡。

但是後面就會發現其實也有自黑的情節,

比如說海洋醫生做手術的時候竟然將紗布遺落在患者肚子裡。

張凱偷取醫院的醫用器材,給黑心的器官販賣中心使用。

醫生自作主張做手術,結果導致患者切除不乾淨,需要反覆手術。

醫生的論文抄襲等等問題。

如果我們沒有帶著偏見去看待醫生這群體,你就會發現其實編劇沒有過度美化任何人,醫生們所做的決定都是正確的,符合良心的,大部分的醫療工作者都是認真負責的。

《急診科醫生》:過度美化醫生就是增加醫患矛盾嗎?

現實案例:李文亮醫生

其實我有點不願意談論,一個是有點蹭熱點的嫌疑,一個是對於去世的人我們能做的是對抗病魔,而不是在此時追究責任。

我覺得是民眾的憤怒有了一個藉口,找到了這個點來集中爆發,就連我身邊不怎麼關心疫情的長輩們,也在提起李醫生時憤憤不已。

大家可能忘記了 奪走他生命的是病毒,是他的職業,還有無數個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同樣面臨被感染的風險。

當需要醫護人員時就將他們捧上天,當不需要時,就踩在地裡。民眾的力量是可怕的。

當朋友圈裡如海嘯一般的轉發“吹哨人”的時候,給我的感覺就是唯一一個在疫情開始時候說真話的人,在遺憾中去世了,奪走他生命的似乎不是病毒而是有關部門。

這背後是對政府公信力的消減,本質上不利於目前疫情控制。

雖然我也很憤怒,但冷靜下來就會發現,比疫情更恐怖的是恐慌,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府管控,恐慌會奪走更多寶貴的東西。雖然有些措施現在看來,當時做的不及時。但是僅憑個人和網民們是打不贏這場仗的。也許當時犯錯的部門現在也在疫情的一線奮戰。不被輿論裹挾,理智看待問題。

《急診科醫生》:過度美化醫生就是增加醫患矛盾嗎?

總結:

說回正文,無論是醫生還是公安還是消防,這些為人民服務的部門,這些人員本質上也是普通人,也會有做錯的時候,也許我們面對糾紛時應該多些包容,而面對腐敗時決不能手軟。

很多時候這些職業都是憑著良心在做。警察有沒有盡力去抓犯人,醫生有沒有盡力去救人,消防戰士有沒有盡力保護人民財產。做的過了可能會獻出生命,做的不夠可能又會受到人民的指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