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涇抗日“三戰” 那一場激烈而悲壯的戰鬥

1937年11月,在金山楓涇這塊土地上,發生了一場較大規模的抗日阻擊戰。這場激烈而悲壯的戰鬥,在中華民族抗日史上留下了壯麗的一頁。

上海爆發“八o一三”淞滬抗戰後,一度叫囂“一個月內拿下上海”的侵華日軍,遭到了上海軍民的奮力抗擊,淞滬戰場處於僵持狀態。到了淞滬戰役後期,侵華日軍迅速改變戰術,派遣強大兵力從滬、浙交界的杭州灣北部的金山衛強行登陸,意圖迂迴夾擊上海,並切斷我上海守軍退路和援軍東進。此時國民黨部隊立即調兵遣將,予以堅決防禦阻擊。新的大戰一觸即發,這場著名的阻擊戰就在楓涇地區打響。

1937年11月5日拂曉,大潮大霧,日本第10集團軍柳川平助率領第5、第6和第18師團10萬多人及80多艘兵艦在空軍掩護下於金山衛沿海一帶強行登陸。然後,日軍迅速展開,分三路推進:一路經漕涇鎮直逼奉賢;一路從松隱經米市渡徑奔松江;另一路為18師團,是戰鬥力極強的“菊師團”(菊為日本皇家標誌),經新埭疾趨楓涇,企圖截斷滬杭鐵路,佔領嘉善、嘉興,並從湖州一線進擊南京。

當時楓涇分為南北兩鎮,南鎮屬浙江嘉善縣,北鎮屬江蘇松江縣。有滬杭鐵路、公路穿境而過,河港縱橫如織,水陸交通便利,為滬杭間咽喉要道,日軍就是看上這一地理位置。我軍與侵華日軍在楓涇的戰鬥經歷了“激戰北旺涇”“鎮區保衛戰”“夜襲楓涇鎮”三戰。

激戰北旺涇 11月7日11時,國民黨陸軍預備11師(胡達師) 41團(團長張緯)經嘉興抵達楓涇鎮,迅即作如下佈防:第一營駐守鎮東北方向,對松江方向警戒;第二營佈置於鎮東南方向,對金山方向警戒;第三營駐鎮天主堂附近,作團預備隊。

11月8日早晨6時半起,日機開始對楓涇鎮大肆轟炸,至黃昏投彈達200多枚,將繁華的楓涇南、北兩鎮炸成一片瓦礫。此後,日軍第35混成旅團(大約7800人)傾巢出動,其中2000餘人,包括炮兵、騎兵由新埭鎮向楓涇入侵。8日下午3時許,日軍前衛約百餘騎兵大模大樣地進入楓涇鎮東南約1公里的北旺涇一帶,與我軍41團警戒連遭遇。警戒連官兵憑藉散開在田野中的單人掩體先敵開火,當場擊斃日軍30餘名及戰馬4匹,日軍陸軍少將步兵第35旅團長手冢省三受傷。日軍猝不及防,倉皇逃竄。此後日軍在飛機掩護下,對北旺涇村的警戒連陣地發起猛烈進攻,警戒連官兵雖然奮勇作戰,終因武器裝備劣勢及三面受敵、彈盡無援而大部犧牲。楓涇外圍那些用來狙擊日軍的碉堡雖已經歷了79個風雨春秋,許多還依然散落在田野、江邊,彷彿在告訴人們當年悲壯的一幕。

鎮區保衛戰 11月9日7時許,日軍陸空部隊聯合向楓涇鎮發起猛攻。一時間爆炸聲響徹雲霄,子彈密如雨點,日軍步騎協同,發起衝鋒。此時,楓涇鎮的守軍除張緯率領的第41團外,還有早上6時由嘉善剛剛跑步趕來的109師327旅654團,由旅長葛晏春和團長黎蔭棠指揮。該團剛抵楓涇北鎮,就與步兵、騎兵聯合的數百日軍交戰。至下午5時左右,黎團第三營正面受數百日軍猛攻,左側背受三、四百名騎兵壓迫,處於包圍之中。右翼之第二營,正在鎮西鐵路以南一帶與數百名日軍激戰。入夜團長黎蔭棠中彈負傷,團副王達之代理團長繼續指揮戰鬥。654團(黎團)抵達楓涇與敵交戰時,苦撐待援的41團(張團)殘部也協同作戰,但因以少抗多,官兵雖勇終難堅守。

日軍以優勢兵力,猛烈炮火向41團其餘連壓迫。張團官兵浴血奮戰,團長張緯負傷,團副方學蘇接替團長指揮戰鬥,一直堅持到ll月10日,全團傷亡大半,團附方學蘇不幸陣亡。餘部不足400人,於10日上午11時從楓涇鎮西北端衝出重圍,歷盡艱險後於12日撤向嘉善。

我軍109師654團和11師41團兩團,其將士大部分是湘西人,他們英勇阻擊日軍,戰場血肉橫飛、積屍累累,敵我雙方死傷都很慘重。9日午夜時分,日軍援兵趕到,激戰又起。日軍企圖包圍黎團兩翼,第654團因人員和裝備的劣勢,形勢危急,不得已放棄黃金港、潘家漊等陣地,撤出鎮區,向西南方向沿鐵路、公路且戰且退。楓涇鎮區遂於10日拂曉被日軍侵佔。此後我軍第654團退至楓涇鎮南柵外的陳登橋一線,繼續阻擊日軍。

夜襲楓涇鎮 楓涇陷落後,我援軍第128師已經趕到嘉善,迅即進入陳登橋一線號稱中國的興登堡防線(國防工事),在放過從楓涇撤回的友軍後,憑藉國防工事,就地阻擊日軍,並作出收復楓涇的決策。128師將士中,以湖南鳳凰縣的苗族、土家族同胞為最多。它在早期的討袁戰役中即戰功卓著,被稱作為“竿軍”。我國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前曾多次提到這支來自他家鄉的部隊。128師764團的團長沈荃,就是沈從文先生的親弟弟。

11月10日深夜,128師382旅的近2千人悄悄進入了楓涇鎮地界。不知誰不小心步槍走火,一流火星斜衝上天,劃破夜空。日軍的警犬狂吠起來,行動暴露了。382旅763團的勇士們知道自己的武器不如日本人,按照旅長的命令,迅速衝進街巷接近敵人,發揮夜戰、近戰、短兵相接的優勢。763團第一營三連長滕連長,帶著隊伍摸到一座院落門前,聽到日軍集合隊伍的哨聲,立即朝著院落大門架好機槍,當日軍出現在大院門口時,幾挺機槍一起開火,日軍成片倒下。三連勇士們迅即攀垣登牆,往院內甩手榴彈,不多會兒,日軍已被全部消滅乾淨。

與此同時,763團一營石連長帶著一支人馬摸進了一條由北向南的街巷,黑暗中驟然聽到鬼子沉重的皮靴聲。石連長立即叫士兵們脫掉上衣,抽出馬刀,向街巷兩旁散開隱蔽起來。當鬼子進入了伏擊圈,隱蔽的勇士們一躍而起,摸著衣服就砍、就捅、就刺……。這種近戰方式把敵人打的措手不及,有些日軍來不及叫一聲就一命嗚呼。沒有喪生的像無頭的蒼蠅,亂蹦亂竄,有的還誤殺誤傷。因襲擊來得突然,多數鬼子成了勇士們的刀下鬼,逃脫了的也驚嚇得喪魂落魄。

戰鬥打響後,日軍全力向楓涇鎮北譚文烈所率的一個營撲來,企圖憑藉武器裝備和兵力優勢,形成合圍,將我軍一口吃掉。正當雙方酣戰之際,763團團長舒安卿率領的兩個營已從後面殺來,與敵人混戰廝殺。而764團團長沈荃也率增援部隊迅即趕到,反將日軍團團包圍。日軍指揮官發現受到前後夾擊,再也不敢戀戰,倉皇向東南方向逃竄。此戰日軍損失慘重,而382旅也傷亡300多人,一度淪入敵手的楓涇鎮旋即為我軍收復。

日軍得知楓涇的日軍潰退後即以大批轟炸機轟炸楓涇,再以步兵集團衝鋒,從三個方向成口袋形開始包圍,準備將382旅殲滅在楓涇。由於楓涇只有臨時修築的簡易工事,而且我軍武器裝備低劣,不適合作長期防守戰。128師師部果斷命令382旅撤離楓涇,以加強嘉善防務。於是旅長譚文烈除留一個連在楓涇堅守外,即刻率部抵達嘉善佈防。而留在楓涇的那個連在抵抗日軍五、六次衝擊後全部殉國。楓涇再此陷落日軍手中,抗日戰鬥轉向鎮西南外的國防工事一線,並逐漸移向嘉善縣城。

在這次楓涇地區的抗日阻擊戰中,共擊斃日軍400多人,我軍損失1000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