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專權47年,她有哪些過人之處?

塵埃未落定


慈禧太后只是一個女人,竟然能夠統治泱泱中國長達47年,真可謂是鳳毛麟角、人中之傑。

不可否認,她做了很多喪權辱國的事情,但是,他能夠讓無數所謂的精英男人臣伏於地、而且心甘情願侍奉她一輩子,直至她死亡,還跪在她的屍體旁邊,不能不說慈禧太后一定有很多過人之處。

令人稱奇的是,所謂精英男人中還有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等,這些精英男人中有的人還被後人尊稱為聖人。

迴歸主題,看看慈禧太后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吧。

一、放眼長遠、提前佈局

無論做什麼事,只有走在別人前面,才能夠領先於別人、才能夠掌握主動權、才能夠取得勝利。

政治上的事情更是這樣了,政治家必須能夠放眼長遠、提前佈局,走在所有人前面、提前搶佔有利位置,才能夠戰勝對手,才能夠令人臣服。

咸豐皇帝病重時期,慈禧想到自己年輕、又是女人,一定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約,所以,慈禧太后放眼未來,開始佈局。

政治上的鬥爭,最主要的是要擁有軍隊、擁有軍事力量。慈禧太后利用太監安德海,與恭親王奕訢大力配合。

奕訢多次與慈禧密謀商定後,率先安排好駐紮在京津一代的部隊,為辛酉政變的發動做好了最重要的準備。

咸豐皇帝駕崩之後,慈禧太后與恭親王奕訢聯合,按照提前密謀好的預案,成功發動了辛酉政變。

正是這次政變,慈禧太后順利將八位顧命大臣所有權力全部剝奪,掃除了制約慈禧太后的最強大的政敵。

正是這次政變,慈禧太后才能夠取得滿清政府至高無上的權力,真正成為晚清王朝的實際掌控者。

慈禧太后把控未來局勢,確實具有獨到之處。

戊戌政變之前,慈禧太后獲得榮祿的情報後,也是立即佈局,提前發動了戊戌政變,囚禁了光緒帝、逮捕了維新派人士,完全掌握了國家政權。

戊戌政變的提前發動,掐斷了光緒皇帝渴望執掌權力的幼苗,保住了頑固派的權力和利益、令頑固派對慈禧太后更加口服心服;

戊戌政變也徹底打垮了正在發展的維新派,使得維新派力量死的死、逃的逃,基本上沒有再次發展的可能與機會。

慈禧太后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測未來、提前佈局,掌控政局發展方向,實現自己利益最大化。

二、看穿人性、為己所用

一位偉人說過:人的一生中關鍵的就那麼幾步,特別是在年輕的時候。

對於慈禧太后來說,最關鍵的年輕時,能夠為皇帝生了一個太子。

慈禧太后家庭背景並不顯貴,如果希望在皇宮中出人頭地,只有依靠自己的身體、只有依靠自己的頭腦、依靠自己的能力,去獲得皇帝的寵幸。

葉赫那拉氏入宮的時候只有16歲,但是,小小年紀卻看穿了人性。皇宮中美女這麼多,皇帝憑什麼會寵幸我?

葉赫那拉氏耍點手腕、拉攏了太監安德海;從太監那裡,葉赫那拉氏知道咸豐皇帝最喜歡蘭花、並且很喜歡品茶。

葉赫那拉氏在自己的臥室裡佈置了精美的蘭花。

葉赫那拉氏用心研製,將蘭花花蕊與湖北省武陵山區特產茶葉,揉合在一起,配置了香醇厚實、回味綿長的蘭花茶。

佈置好溫馨的臥房、配置好蘭花香茶,葉赫那拉氏繼續賄賂太監,通過太監安德海想方設法把咸豐皇帝引到自己臥房。

當咸豐皇帝來到葉赫那拉氏臥房的時候,立即被迷住了。咸豐皇帝對葉赫那拉氏的美貌著迷、也對溫馨高雅的蘭花入迷。

當葉赫那拉氏將開水倒進茶杯、淹沒精心配置的蘭花香茶時,濃郁的花香與厚醇的茶香,隨著蒸汽飄逸、溢滿了臥房,咸豐皇帝心曠神怡,頓時覺得自己彷彿置身仙境。

僅此一次,咸豐皇帝就對葉赫那拉氏欲罷不能,當場欽賜“蘭”字與葉赫那拉氏,將她晉升為蘭貴人。

此後,咸豐皇帝離不開蘭貴人;1856年3月,葉赫那拉氏生下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年輕的葉赫那拉氏被晉封為懿貴妃。

正是為咸豐皇帝生下了唯一的皇子,為慈禧太后在皇宮中獨攬大權奠定了無可超越的地位與優勢。

慈禧太后從小就能夠看穿人性,並且想方設法利用人性,為自己服務。

三、善於用人、利益第一

用好人才能做好事,這是天經地義的真理。

慈禧太后很年輕的時候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並且把“用好人”的手段發揮到了極致。

慈禧太后利用太監安德海,成功地讓咸豐皇帝寵幸自己、並且生下太子,這只是一次成功的範例。

發動辛酉政變之前,慈禧太后利用安德海的太監身份,秘密潛入恭親王府,聯絡恭親王奕訢,告訴奕訢要求去承德行宮奔喪。

慈禧太后與奕訢的陰謀被顧命大臣識破,顧命大臣拒絕奕訢奔喪的請求。

一計不成,慈禧太后立即與慈安太后商量後,下了一道密詔,蓋了“御賞”和“同道堂”印章,再次派遣安德海星夜兼程進京,密召奕訢儘快來承德共商大計。

接到密詔的奕訢,打著奔喪的旗號,火速來到承德行宮。

在安德海的周密安排下,與兩宮皇太后見面,商討奪權的陰謀,成功發動了“辛酉政變”,削奪了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的權力。

在辛酉政變中,慈禧太后利用了太監安德海、利用了恭親王奕訢、還利用了慈安太后。

慈禧太后很清楚,滿清政府中的重臣不會從內心裡真正服從自己。她需要想辦法利用官員之間的矛盾,實現彼此互相制衡,在別人的矛盾中,讓自己的權力最大化。

自從滿清入關、建立清朝後,滿清權臣總是想盡辦法壓制漢人。

慈禧太后利用手中的權力,不斷提拔、重用漢族官員。受到重用的漢族官員,對慈禧太后感恩戴德,一心一意幫助慈禧太后維持統治。

慈禧太后從執政之初、一直到垂老臨死之前,都是堅持漢族官員與滿清大臣共用並舉。

受到慈禧太后重用的漢族大臣很多,著名的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駱秉章、袁世凱等等。

慈禧太后死亡前後,袁世凱一直在中南海儀鸞殿、在慈禧太后身邊。

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后,是一對情敵,但是慈禧太后也會在適當時候利用她。

咸豐帝沉迷慈禧不能自拔、連早朝也不上了,鈕祜祿氏(慈安太后)命令太監到慈禧居住的儲秀宮門外高聲誦讀祖訓,提醒皇上料理政事;

太監提醒沒有效果,鈕祜祿氏親自跪到儲秀宮門口請皇帝上朝,皇帝不得不起身上朝。

鈕祜祿氏當時是皇后,她命人把慈禧帶去坤寧宮,打算嚴厲懲處慈禧。

幸虧皇帝及時趕到,並說明慈禧已有身孕,才免於懲罰。

就是這樣一對生死情敵,慈禧太后還是團結她、利用她。當利益衝突時,她們是情敵;當共同敵人出現時,她們又是“戰友”。

咸豐帝痴迷、寵幸蘇州揚州的漂亮宮女,慈禧聯合皇后一起整治這些女子。

蘇州、揚州美女都是纏足女子,慈禧與皇后在宮中隨意捉拿纏足宮女,暴打致死。咸豐帝知道的時候,宮女已經被打死了好幾個,皇帝又不能責罰,因為是六宮之主皇后所作所為。

這件事讓皇帝領略了慈禧的厲害,之後,皇帝沒有再隨意寵幸女子。

慈禧巧妙利用了皇后鈕祜祿氏,樹立了自己在皇宮中的崇高威望。

慈禧太后能夠根據利益需要,善於利用每一個具有價值的人。

四、心狠手辣、想殺就殺

為了鞏固統治,慈禧太后殺死了無數朝野上下對自己不利的人,其中包括一些愛國人士。

從咸豐皇帝去世,慈禧太后就一直在確立、鞏固自己的統治,為了達到自己目的,慈禧太后心狠手辣、想殺就殺。

從辛酉政變開始,直到1908年死亡為止,慈禧太后下令,清政府殺死了無數人物,有無名小卒、也有重臣名人。

辛酉政變中殺死的大臣

慈禧太后親信醇郡王奕譞任步軍統領,掌握了京師衛戍的軍權;不久,奕譞又兼管善捕營事。

1861年9月30日,慈禧太后發動政變。以同治皇帝的名義,宣佈由醇郡王奕譞執行諭旨,將載垣等人逮捕關押,並宣佈他們的罪狀。

1861年10月6日,皇詔賜載垣、端華在宗人府空室自盡;

剝奪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人的職務;

處死肅順:對肅順施刑的時候,肅順破口大罵。肅順堅持站直身體、不肯下跪,劊子手用大鐵柄敲打他的膝蓋,肅順膝蓋骨被打碎了,才跪下,劊子手將肅順斬首。

發動辛酉政變的時候,慈禧太后年僅27歲,純粹的一名年輕寡婦。

太平天國死亡人數

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起義,在起義後的6年中,被清軍鎮壓4000多人。

1864年,曾國藩率湘軍攻入“天京”後,殺害60萬人。天京城殘餘3萬多名太平天國將士,無一投降,全部戰死或者自殺。

戊戌政變殺死的名人

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從頤和園趕回紫禁城,直接進入光緒皇帝寢宮,將光緒皇帝囚禁起來,並關押於中南海瀛臺;

緊接著,慈禧太后下令捕殺在逃的康有為、梁啟超;

迅速逮捕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徐致靖、張蔭桓等人。

1898年9月28日,慈禧太后下令,在北京菜市口,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康廣仁六人殺害。

還有其他被殺的人

慈禧向西安逃竄前,一定要把珍妃投入水井淹死。

傳說光緒皇帝也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

中國,歷來以男人為主導;慈禧太后、一名女性,能夠統治中國長達47年之久,絕非偶然;慈禧太后一定還有更多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能力。


岳飛的飛


慈禧靠“辛酉政變”起家,聯合當時東太后慈安、恭親王奕訢直接幹翻了咸豐御定的“顧命八大臣”,開了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先河。她是同治的第一位老師,同時還掌控了同治、光緒兩代皇帝,她是晚清的實際統治者,是中國近代史上權力的中心。

(慈禧)

但她留給後人的卻是數不盡的罵名、超級奢侈腐敗的“代言人”,一頓飯100多道菜還嫌找不到菜吃的女人!日本發動“甲午中日戰爭”期間,她口口聲聲說要主戰,“不準有示弱之語”,但軍費不支時,她卻不肯挪用修園子的錢,直至戰爭失敗後,她卻還在紫禁城過著她的60大壽了,沉浸在普天同慶的美夢裡。

可以說晚清的滅亡,她應該負主要責任。但這位老佛爺專權的47年裡,她有沒有做過一些為國為民的好事了?我想,還是有的!

慈禧“爐火純青”的看家本領———玩弄權術

1861年,咸豐皇帝在熱河行宮病重,於七月十五日清晨病逝。身在咸豐身邊的慈禧,給咸豐生了唯一的一個兒子——愛新覺羅·載淳(後來的同治皇帝),再加上她在咸豐身邊的政治閱歷,使她具有一般女子所沒有的遠見、膽識、機智、謀略和手腕。

(年輕時美貌動人的慈禧)

在咸豐去世還不到半個月(13天)的時間,她就準備聯合帝后集團和帝胤集團,發動了震驚朝廷上下的宮廷政變!

慈禧與慈安、奕訢三大勢力,相互配合默契、睿智果斷、外柔內剛,在從承德避暑山莊回北京時,慈禧先發制人,聯合北京勢力、控制只有6歲的“兒童皇帝”——同治,以慈安兩宮皇太后和同治的名義,宣佈“顧命八大臣”的罪狀。

(兒童皇帝——同治)

並隨即任命自己的親信奕訢為議政王、軍機大臣,命大學士桂良、文祥等為軍機大臣,以此來鞏固自己勢力,而此時,慈禧卻只有27歲,不得不說她把這套政治權術玩的遊刃有餘,從此開闢了晚清歷史上“太后垂簾聽政”的先河!

慈禧一生中光輝的成就是: 領導了兩次改革

慈禧專權的47年裡,她是洋務運動和清末新政的最高直接領導者,雖然兩次運動都以失敗而告終,但卻給腐朽的晚清,帶來了一絲曙光。

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的模仿、學習西方工業化的運動,是一場在維護封建皇的權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運動,它開闢了中國近代化的道路。在此期間,漢族地主的勢力大增,逐漸成為晚清的“門戶支柱”,對晚清的續命有不可代替的功勞。

(洋務運動時建立的工廠)

1901年,以慈禧為首的晚清政府實行“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

改革中獎勵興辦實業的措施,一時間讓各種工商業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實業救國的口號傳遍中華大地,社會經濟面貌出現新的轉機。除此之外,1905年,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了,中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留學生,為晚清“開眼看世界”取得了實質性的進步,這一切的一切,都和這位“老佛爺”的支持有關。

(慈禧)

清華大學的建立,還和慈禧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1908年,由於慈禧通過“照片外交”,時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簽署了一項法案,退還庚子賠款一千多萬美元,用於支持中國官派留美學生。

在這之後,英、法、比利時、意大利、荷蘭等國相繼;七國退還中國之庚款“溢款”總數,約在海關銀三億兩左右,利用退還的款額,成立了留美預備學堂和清華學堂(清華大學前身),對興辦教育事業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後來從清華園走出的一批又一批才子,對中國各方面起到的推動作用有不可磨滅的作用,可以說慈禧在最後的時光,對教育事業是有很大貢獻的。

(清華學堂)

1908年,慈禧臨終遺言時說到:“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這段話,可謂是慈禧專權一生的覺悟了吧,但她可能沒有想到的是,在她死後的3年,大清國在全國上下一片呼聲中從此就被“革命”了!

小結: 慈禧的一生有功有過,她在權術方面玩弄的本領,的確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中國古代女性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但她身為晚清最高的實際統治者,卻缺乏應有的眼見,固步自封、固守己見,中國歷史上存在了296年的大清王朝,在她手上就這樣沒有了!


文史議春秋


自古貴師出有名。

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最好能有個由頭。由頭越大,助力越多,阻力越少。

陳勝、吳廣起義,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一呼百應;劉備多年顛沛流離,終成帝業,靠的是“復興漢室”大旗不倒;就連朱棣起兵奪侄子皇位也得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而那些公開聲稱為錢為權搶地盤而挑起戰火的,從開始就low了,結局自然與流寇無異。

同理,如果想反對什麼事,最好也能搞個大帽子,弄個大盾牌,一扣一擋,效果槓槓滴。

在最愛君看來,晚清帝國中樞,“祖宗之法”就是這樣一個存在。

1898年,維新派推行新政,遇到所謂頑固派的種種阻撓。“祖宗之法不可變”成了康梁難以翻越的大山。此時的太后、老佛爺慈禧正在頤和園靜靜地看著這幫後生“瞎折騰”。

要不是30多年前擺平“祖宗

法”,哪有慈禧今日?

▲慈禧太后,叱吒晚清政壇近五十年的女人

1. “半吊子”遺囑

古代中國是一個“男人當家”的社會。走出家門在政壇搞搞震的女性少之又少,登上權力巔峰的,更是鳳毛麟角。影響比較大的就兩個:

一個是

唐朝的武則天,另一個就是清朝的慈禧

1852年,年方十八的慈禧入宮,4年後(1856年)生下了咸豐帝的長子,也是唯一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淳(即後來的同治帝)。慈禧本就受咸豐帝寵愛,因工於書法,常常為咸豐帝代筆批閱奏摺,並在咸豐帝的准許下評議朝政。現在又有了皇子,母以子貴,慈禧在後宮的地位可以與皇后慈安比肩了。

▲咸豐皇帝,剛接帝位就遇到太平天國運動,爾後又是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9月,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戰火燒到北京,倉皇中咸豐帝“木蘭秋狩”,帶著懿貴妃慈禧母子二人、皇后慈安,還有一干親王大臣跑到承德。一年後的8月,暑氣剛退,咸豐帝就在避暑山莊撒手人寰了,留下一個被內亂和外敵折磨得千瘡百孔的帝國,以及年僅6歲的繼承人。

怎樣才能讓年幼的皇子順利繼位,並在皇位安全的前提下保證帝國的運轉呢?咸豐帝煞費苦心。臨終前,他做了幾件事,大概把後事交代好了。

第一件事,託孤。“著派肅順端華景壽載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這個安排在咸豐看來是吸取了祖宗教訓的。想當年,順治帝6歲繼位時,由濟爾哈朗和多爾袞兩個人輔政,結果兩人爭權;康熙帝9歲登基時,輔政大臣變成了四個,結果還是鬥,直到康熙把鰲拜給鬥倒了才算完。這次,咸豐一口氣整了八個,史稱

“顧命八大臣”

然而,如果大臣們勢力太強,架空了皇帝怎麼辦?

所以第二件事,授印。咸豐規定,皇帝的諭旨由顧命八大臣擬定,但要生效,須蓋“御賞”“同道堂”兩枚印章。皇后慈安保有“御賞”印,皇子載淳則保有“同道堂”印。這樣,帝后和顧命八大臣之間就可以制衡了,既保證了決策的科學性,也不會有大臣爭權,專擅朝政了。

可惜咸豐帝人美心美,想得更美。

歷史上,權力平衡又平穩的時期有多少?誰又不想大權獨攬呢?

2. 祖宗之法

同治帝一登基,就尊生母慈禧為“聖母皇太后”,尊慈安為“母后皇太后”。現在所說的“慈禧”“慈安”就是這兩位皇太后的尊號(徽號)。

▲同治皇帝,然而他最初的年號並不是“同治”,而是“祺祥”

按照咸豐帝的遺命,帝國最高的權力被分成了三份:顧命八大臣小皇帝皇太后慈安各享其一。不過,因為小皇帝年齡小,所以小皇帝的那枚“同道堂”印,實際是由其母慈禧保管的。這是慈禧參預同治政局的資本。然而,只有印章這個資本遠遠不夠。一座大山,橫在了她的面前。

咸豐帝雖然給身後的政局分了權,但這些權力該怎麼協調,相互之間該怎麼制衡,咸豐沒說清楚。為此,在咸豐死後第二天,兩宮太后就跟八大臣爭執起來。

八大臣認為,“諭旨由大臣擬定,太后不得更易,章奏亦不呈內覽”。意思就是,今上的諭旨由八大臣擬定,而諭旨的內容兩宮太后不得更改,甚至大臣們的奏摺,也不拿給兩宮太后看。

大家都知道,

在一家公司裡,出方案的是員工,但方案過不過,拍板的是領導;領導說不錯,這方案過了,才簽字蓋章。

若把這種情況放在同治初的政局裡,身為員工的顧命八大臣,負責替小皇帝擬諭旨,通過皇帝的諭旨管理帝國的運行;而兩宮太后卻不是領導,倒像是專職“簽字”的:把八大臣的意見上升為國家意志就行了,至於為什麼這樣做,這樣做了會有什麼影響,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等等這些“國是相關”,就不勞兩宮太后操心了。

或者說,在八大臣的眼裡,兩宮太后本就無權操心。

要給一份自己一無所知的文件簽字?多尷尬啊。再者,一切都你們說了算,那先帝幹嘛不把印章也給你們?這還制衡個毛線?

對此,慈禧、慈安兩位新晉太后大為不滿。史載慈安“優於德”,與慈禧相比低調不少,存在感也不高,但若論才智,恐怕慈安不在慈禧之下。

在出奔承德時,慈安就與慈禧母子一起受了八大臣之首肅順的氣。而今咸豐一死,最大的靠山倒了,只剩她們孤兒寡母三人。面對八大臣的咄咄逼人,慈安也感到不安。兩宮太后都很清楚此時自己想要什麼,敵人是誰,應該團結誰。所以,在這件事上,兩宮太后抱團取暖。

這次爭執的結果,八大臣退了一步,但兩宮太后也僅獲得“閱覽奏章”的權力。數日後,御史董元醇上了個摺子,把事情推向高潮。

董御史在摺子裡說,現在是多事之秋,皇上年齡尚幼,多虧太后“宵旰思慮,斟酌盡善,此誠國家之福也”。雖然本朝此前沒有“太后垂簾之儀”,但審時度勢,不得不做出這樣“通權達變之舉”。

這摺子就一個意思:什麼都別管了,恭請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然後,顧命八大臣炸了。肅順等人“勃然抗論,以為不可”。八大臣以皇帝的名義擬諭旨批駁,說“我朝聖聖相承,向無皇太后垂簾聽政之禮……何敢更易祖宗舊制?”又說先帝(咸豐)駕崩前曾特別囑咐他們八個“盡心輔弼……何敢顯違遺訓?

如最愛君前面所說,所有的諭旨由大臣擬定,但若要下發得兩宮太后蓋章才行。兩宮太后看到這樣的諭旨,心裡非常不爽,扣下不發。於是,劇烈的爭吵爆發了。史載:

聲震殿陛,天子驚怖,至於啼泣,遺溺後衣

爭吵聲音太大,一邊的小皇帝都被嚇哭了,甚至還尿了褲子……

次日,八大臣“罷工”,以示抗議。慈禧也不示弱,堅持要臨朝。最後還是慈安“轉彎”,勸慈禧先忍忍,姑且將就。隨著兩宮太后的妥協,諭旨下發,董御史謫發披甲奴。

就這樣,在“祖宗之法”“先帝遺命”,還有“罷工”的壓力下,關於“垂簾聽政”的第一次交鋒,兩宮太后敗下陣來。與其說她們敗給了肅順,不如說是敗給了“後宮不得干政”的“祖宗之法”。正因為有這樣的“祖宗之法”,肅順一夥才敢理直氣壯,在兩宮太后和小皇帝面前橫行霸道,“全無人臣之禮”

該怎樣擊破“祖宗之法”呢?

3. 主角們

慈禧冷靜下來。畢竟帝位剛剛更替,兩宮太后此前都久居宮中,縱使慈禧曾幫咸豐批過摺子,但與朝廷百官實無來往。此時別說黨羽了,就是大臣們穿著朝服站一排,兩位女士能從中分辨叫出名字的都沒幾個。

所以這時候顧命八大臣的“罷工”還是很受用的,畢竟這個帝國得運轉呀。在承德,他們不幹活,誰來幹呢?

問題的關鍵就是承德。年幼的皇帝、兩宮太后,以及先帝咸豐的梓宮到那時都還在承德。而當初跟著咸豐帝跑到承德的親王大臣,大多是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的圈子。

肅順等人不喜歡的人,跟他們政見不和的人都被留在了帝都。咸豐帝的臨終囑託,事實上是將留在北京的一干大臣排除在外的。

對此“北京幫”自然心有不甘。這些被留在北京,以嘴皮子面對英法聯軍槍炮的人,個個都很生猛。

▲恭親王奕訢,皇帝沒做成,卻做了議政王

恭親王奕訢[xīn],稍微看過一點歷史的人應該都知道他。橫亙晚清政局的“洋務運動”便出自他手。

想當年,作為道光帝第六子的奕訢,足智多謀,號稱“鬼子六”,各方面都比他的四哥奕詝[zhǔ]強太多。

然而爭儲的時候,奕詝卻在其師杜受田的指點下,巧施“藏拙示仁”“藏拙示孝”之計,成功獲得道光帝的認可,繼承帝業,是為咸豐帝。而奕訢只得以恭親王的身份參預朝政。後來咸豐帝重用肅順,也有打壓奕訢的考量。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奕訢主和,肅順主戰。後來打不過了,肅順說,奕訢既然你當初主和,那你現在就去跟洋人談吧。當咸豐帝“木蘭秋狩”的時候,奕訢被留在北京跟洋人交涉。

除了奕訢,還有一個狠角色也被留下了:軍機大臣文祥。這人有多狠?僅舉一例便知:刑、戶、禮、兵、吏、工,六部的工作,他全做過,妥妥的全能選手。

當英法聯軍兵鋒逼近北京時,咸豐帝有意出奔承德,大多數親王大臣都附和贊成,然而位列五個軍機大臣之一的文祥卻反對,說擔心咸豐帝一走,人心渙散。

好的,既然你文祥說不要走,那你留下吧。所以文祥也被留下了,另外四個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佑瀛跟著咸豐去了承德,成了顧命八大臣其中的四個。

被坑的奕訢和文祥惺惺相惜,在與英法聯軍交涉時,共同的工作讓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後面的事件中,王室背景的奕訢和身為軍機大臣的文祥,通力合作。

當然,只是這樣還不夠。有一位偉人不是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嗎?巧的是,在京畿一代駐守的將領恰好是僧格林沁勝保

僧格林沁的部隊,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打殘了,但這個人在軍界影響力很大。他與奕訢的關係很好。

勝保呢?雖然能力不咋樣,但此時京畿一帶數他兵強馬壯,而且,慈禧少女時候曾跟勝保的姐姐學詩畫,慈禧的弟弟跟勝保關係也相當好。

更巧的是,這兩個人都非常討厭肅順……

所以,肅順到底是個怎樣的存在?

愛新覺羅·肅順,大清宗室,鑲藍旗人,濟爾哈朗的七世孫。以“敢任事”聞名,主張“亂世務必用嚴刑峻法”。初次受到咸豐帝召見時,肅順力請“嚴禁令,重法紀,鋤奸宄[guǐ]”,深受咸豐帝賞識,累次破格任用。顧命八大臣中,數肅順腦子最好使。

而論政績,肅順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咸豐一朝的大部分政策都有肅順的參與。即使後來肅順在政變中被殺,仍是“人亡策存”,就像先秦的商鞅那樣。

只不過,他的人緣,比商鞅還差。

且不說他主導的政策動了太多人的蛋糕,觸了太多人的神經,僅與人相處這一點上,肅順就讓許多同僚心裡直呼受不了。史載:

(肅順)心胸狹窄,作風霸道,刻人寬己,行事暴戾,

廷臣銜之刺骨

咸豐帝死後,奕訢去承德哭祭,又應召去見兩宮太后。奕訢邀八大臣之一的端華一同前往,肅順則說:

老六,汝與兩宮叔嫂耳,何必我輩陪哉!

跋扈程度,可見一斑。

歷史告訴我們很多次了,太狂妄的人,往往沒有好下場。

4. 密謀

咸豐帝死後,奕訢無視顧命八大臣的阻攔,奔赴承德“哭祭”咸豐帝。史載:

伏地大慟,聲徹殿陛,旁人無不下淚……(自咸豐帝死後)未聞有如此傷心者

哭完了,奕訢便受兩宮太后召見。八大臣雖有阻攔,但“究迫於公論,而西太后(慈禧)召見恭親王之意亦甚決,太監數輩傳旨出宮”。八大臣最終妥協下來,放奕訢單獨與兩宮太后見面。

叔嫂相見,一片歡喜。

兩宮太后盡訴在承德受到肅順等人種種欺負:什麼來的路上不給好東西吃啊,什麼先帝駕崩後膽敢跟我們娘仨大吵大鬧拍桌子,還把小皇帝嚇哭嚇尿了啊。

奕訢也說,北京、承德兩地,因肅順等人阻撓,時常消息斷絕。

這下叔嫂一合計,肅順這幫人,必須除掉。

可是,承德是肅順的地盤。奕訢說,要動手“非還京不可”。

對於回北京這事兒,不僅肅順不願意,兩宮太后也有顧慮,畢竟洋人還在那。奕訢回答:

外國無異議,如有難,惟奴才是問。

這下兩宮太后放心了。待奕訢一離開承德,便與八大臣商定回京日期。

八大臣當然不願回去啊,所以就今天一個理由、明天一個理由敷衍兩宮太后。後來,勝保帶兵來到熱河“護駕”,京師廷臣、直隸總督等也紛紛請求皇帝早日回京。兩宮太后又以按照祖制,要回北京舉行新帝登基典禮並安葬先帝等為由,一面催促八大臣儘早定下回京日期,一面大賞八大臣,令其“大喜過望”。返京之事這才再無異議。

▲美麗的承德避暑山莊,見證了清朝好幾件大事

5. 定乾坤

1861年9月23日,同治帝、兩宮太后、顧命八大臣,還有咸豐帝的梓宮,起駕回鑾。

慈禧的機會終於來了。

兩宮太后和小皇帝在送先帝梓宮上輿之後,便與八大臣中的載垣、端華從小道星夜兼程,趕往北京。而肅順等人則陪著咸豐帝的梓宮,從大路緩緩向北京行進,其間還遇到大雨,道路泥濘,諸人狼狽不堪。

論行程,肅順比兩宮太后她們慢了足足4天。

9月29日,剛到北京,慈禧就在前來迎駕的朝臣面前涕泗橫流地哭,把娘仨在承德受的委屈全吐了個遍。朝臣大多苦肅順久矣,經太后這麼一說,朝臣們心裡不禁共鳴起來:肅順面前,太后尚且如此啊。

9月30日清晨,回京還不到一天的慈禧,聯合早已準備妥當的奕訢,以小皇帝頒佈的詔諭為據發動政變,直指顧命八大臣“矯詔擅權”,當場將載垣、端華二人逮捕下獄,隨後又命人前去捉拿尚在路上的肅順等人,解送回京。抓肅順的時候,肅順睡得正香呢。

10月1日,兩宮太后大賞政變功臣。命恭親王奕訢為議政王、軍機大臣;爾後軍機大臣文祥上奏,請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10月5日,改年號“祺祥”“同治”

10月6日,命載垣、端華自盡,斬肅順於市,其他顧命大臣皆革職,永不敘用。

斬肅順時,京城歡天喜地:

人士聞將殺肅順,交口稱快。兒童歡呼曰:肅順亦有今日乎!”或拾瓦礫泥土擲之。頃之,面目遂模糊不可辨。

昔日飛揚跋扈的肅順此時卻仍罵不絕口,慨然赴死。

半個多月前,肅順還依仗“祖制”“遺命”,與兩宮太后爭於殿堂,何其狂也。但他始終沒弄明白,只要方法得當,總有東西可以凌駕於“祖制”之上。至於“遺命”,死人安足恃?

就這樣,辛酉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達到目的後又迅速收場。乾淨利落,穩,準,狠。

自此,26歲的慈禧開始登上權力的巔峰。

1881年,慈安太后暴死於宮中,兩宮太后只剩慈禧一極。

1884年,甲申易樞,議政王奕訢被削奪權力。

此後,在大清的權力中樞,再也無人能阻攔慈禧獨掌權柄。

以洋務派、保守派相互制衡,以帝黨、後黨相互制衡,以漢人用事,以滿人制衡漢人,又什麼“祖宗之法”,什麼“本朝先例”……在慈禧的手中,權力如玩具,沒有人玩得比她高明。

回到開頭的場景,戊戌變法中的康梁之輩,如何是她的對手?

到了1908年,歷三朝,左右朝政48年的慈禧,死了。也許,這樣一個狠角兒,只有老天能收了。

再三年後,大清亡了。


最愛歷史


中國歷史上兩個女人最厲害,一個是武則天,一個就是慈禧。慈禧專權47年,沒有兩把刷子是無法做到的,豫有得把她過人之處歸納為四點:

善揣人心

咸豐皇帝,後宮妻妾成群,卻沒有孩子,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沒有孩子皇位就無法傳承,這成了咸豐的最大心病。嬪妃之中誰能為咸豐生下兒子,誰就有機會寵冠後宮。

提高生孩子的概率,必須保證播種次數足夠多,地還要足夠肥。可這兩點慈禧都不具備。咸豐後宮人多,他根本不知道蘭貴人是誰,而且慈禧有痛經的毛病,這毛病嚴重影響生育。

為了讓咸豐寵幸,慈禧重金賄賂咸豐的當紅太監安德海。安德海在咸豐散心時不經意間把他領到了慈禧的住所。慈禧用江南小調成功把咸豐勾引身邊。慈禧做足了功課,她把咸豐的愛好弄得一清二楚,咸豐愛喝茶,她拿最好的,咸豐最愛喝的茶來,把咸豐伺候得舒舒服服。咸豐心裡美滋滋的,當然願意經常寵幸慈禧。慈禧地位低沒權力請太醫,趁咸豐高興,慈禧說自己經常肚子痛。咸豐說,好辦,叫太醫來,就這樣慈禧順便解決了痛經毛病。

最終慈禧勝利了,他為咸豐皇帝生了唯一的一個兒子。

善抓機遇

咸豐皇帝駕崩,臨終把同治小皇帝託孤給了八大臣,但是咸豐對八大臣不放心,為了制約八大臣,他弄了兩個章讓慈安和慈禧管著,八大臣下達政令必須蓋上兩個章才生效。按照咸豐的意思,慈安和慈禧的兩個章僅僅是制約八大臣,但是,慈禧卻看到其中存在的巨大商機。

慈禧首先做通了慈安的工作,因為慈安是正宮太后,是大清名義上的最高權力者,她必須爭得慈安的支持。



要扳倒八大臣,光慈安的工作做通了還不夠,後宮之中,兩個女人不能出頭露面,她們必須從外部尋求支持,這時她想到了小叔子恭親王奕訢。奕訢渴望權力,對咸豐安排的輔政大臣沒有他極為不滿,慈禧派安德海與奕訢聯繫,很容易就達成同盟,叔嫂聯手發動辛酉政變幹翻了八大臣,奪得權力。

制衡有方

得到權力後,慈禧垂簾聽政,恭親王奕訢成為議政王。他們搞辛酉政變是同盟,但是他們的理念不同,奕訢是維新派,慈禧是保守派,兩者之間有鬥爭是必然的。慈禧緊緊抓住保守派力量,來制約奕訢。

保守派力量比如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榮祿等,這些保守派堅定地站在慈禧一邊,成為慈禧的堅強後盾。中法戰爭期間,慈禧罷免了奕訢的官職,接班的就是醇親王奕譞。慈禧還把奕譞的兒子載湉和孫子溥儀弄來當皇帝,讓奕譞的兒子載灃當攝政王。慈禧通過抬高保守派,打壓奕訢和光緒等維新派,來平衡權力,保證自己權力穩固。

殺伐果斷

慈禧做事決不拖泥帶水,辛酉政變時慈禧才26歲,每一步做得都乾淨利索,政變成功後,該殺殺,該流放流放,毫不手軟。



戊戌政變時,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逮捕並殺害了六君子,把光緒囚禁瀛臺。

奕訢工作幹得應該說很不錯,但是慈禧看他不順眼,借中法戰爭失利就把奕訢罷了官。

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西逃,臨走還把光緒喜歡的珍妃投進井中。

光緒是慈禧的親外甥,慈禧病重,自覺生命不久,擔心光緒在她死後掌權,對她不利,臨終還要毒死光緒。

慈禧的殺伐果斷,讓人望而生畏,不敢輕易覬覦她的權力。


豫有得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這句話用在慈禧身上是比較明顯。慈禧是一個什麼人呢?是什麼樣的智慧,使她從一個普通大清後宮的秀女,成長到執掌大清國運的老佛爺。

縱觀慈禧的一生,作為男權社會封建社會的女性,能從鐵桶一般的男權等級世界裡,脫穎而出,統治大清王朝47年,慈禧確實是有著非常的過人之處。

歷史上的慈禧,究竟有什麼樣的過人之處?

慈禧過人之處一:善於拉攏人,為自己所用,並把握時機。

咸豐二年(1852年)五月初九,葉赫那拉氏(慈禧)進宮,隨咸豐皇帝居住在圓明園。

進宮後的慈禧,積極拉攏皇帝身邊的貼心太監安德海,她瞭解到咸豐皇帝喜歡蘭花,於是她在自己的寢宮佈置了很多蘭花,使自己的臥室蘭香充溢。

她又通過安德海,瞭解咸豐帝的動向,最終成功把皇帝吸引到自己身邊,並得以受寵。咸豐帝很喜歡葉赫那拉氏,賜葉赫娜拉氏“蘭貴人”。

咸豐四年,葉赫那拉氏晉封懿嬪,咸豐六年,葉赫那拉氏生出咸豐帝唯一的皇子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帝,葉赫那拉氏也因此晉封為懿妃。第二年咸豐七年,葉赫那拉氏晉封為懿貴妃。

葉赫那拉氏從一個普通的後宮秀女,最終成為咸豐帝寵愛的懿貴妃的過程,充分展現了慈禧的才智。

此時正值第二次鴉片戰爭,外有英法聯軍入侵,內有風起雲湧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內憂外患,體弱多病的咸豐帝心力憔悴,葉赫那拉氏冰雪聰明,常在咸豐帝批閱奏章提出自己的建議,深得咸豐帝信任,葉赫那拉氏,因此逐漸走入大清權力中心。


慈禧過人之處二:善於示弱和偽裝

清宮對女人干政有著嚴格的限制,慈禧作為一個女人,要打破大清所謂的祖宗之法,困難重重。

咸豐帝去世時,特地留下八個顧命大臣輔政,就是防止大清權力旁落到他人。葉赫那拉氏家族和愛新覺羅世家族,在歷史上是仇人。咸豐帝對身後事的安排,就有限制慈禧權力的因素在裡面。

慈禧在咸豐帝在世時,就極善偽裝,她在咸豐面前,知書達禮,溫婉和善,後來在皇后慈安面前,也是如此。在咸豐帝身故後,大清權力,被顧命八大臣掌控,帝、後兩黨,有被架空的趨勢。

慈禧擺出一幅孤兒寡母的樣子,柔弱無助的樣子,獲得很多朝臣和皇族同情和認可。

慈禧超出之處就是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

即便如此,皇后是鈕鈷祿氏,也就是民間說的東太后慈安。

古代以東為大,慈禧是西太后,地位和位置,要比東太后低。



慈禧走上權力巔峰的過程中,她的善於偽裝,工於心計,幫助了慈禧很大的忙。

慈禧得到了慈安的支持。

後來慈禧聯合無心機的慈安和不得志的恭親王奕訢,剷除了八名顧命大臣。這次權力登頂之作,慈禧已展示出高超的,玩弄權術的技巧。


慈禧的過人之處三,善於平衡各方矛盾,利用各方矛盾,平衡各方勢力


咸豐帝駕崩之後,1861年,葉赫那拉與鈕鈷祿氏兩宮並立,被稱聖母皇太后,尊號慈禧,但此時的大清權力實際掌握在同治帝的顧明八大臣肅順等手裡。

咸豐在病逝前,授予慈安的“御賞”印,授予載淳(慈禧兒子同治帝)“同道堂”印,

顧命八大臣和恭親王奕訢,兩宮皇太后均有矛盾。

慈禧巧妙利用了八大臣和帝黨奕訢之間的矛盾,說服孝貞慈安太后,利用發動“辛酉政變”, 除掉阻礙自己的咸豐帝顧命八大臣,自此踏入權力巔峰。

四年後的1865年,慈禧又藉機(甲申易樞)剷除了扶持自己登入權力巔峰,當時已經是大清議政王奕訢。

雖然後期奕訢又被慈禧多次啟用,但是彼時的奕訢,已經完全變成慈禧的忠實跟隨,不是對慈禧權力有威脅的帝黨。

善於平衡,在慈禧的一生的權力爭鬥的過程中,幾乎隨處都有這種痕跡。

慈禧之前的滿清,對漢人官員很防範。慈禧執掌大清以後,她發掘並任命漢人官員,利用漢人集團,平衡滿清王公貴族之間的關係;她利用義和團,也利用洋人,忽用忽打,究其一生可以看出,慈禧都在利用和平衡各方勢力、

慈溪臨終前兩年,就是1906年,為平衡國內日益高漲的變革情緒,慈禧居然布宣佈預備立憲。這次是她主動宣佈的。

而在她去世的1908年,慈禧更是驚世駭俗的頒佈了《欽定憲法大綱》,決定仿效德國和日本皇族,實現立憲。

這其實是慈禧,用在民權和君權之中的平衡,挽救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但這一切隨著慈禧的去世變成泡影。

但立憲過程中,民權的影響,卻已經種入國民心中。

數千年封建王朝走向共和,說到底,也有慈禧一部分的原因在裡面。

慈禧的過人之處四,打破成見,用人靈活,不拘一格。

慈禧一生,經歷過五次戰亂。她在熱河行宮,陪伺咸豐帝時,恰逢英法聯軍攻勢正酣。慈禧是堅決主戰的主要人物之一。

滿清是一個封閉性很強的朝代,對漢人之防,堪比家賊。不僅如此,滿清的剃髮易服和文字獄,都展現了這個王朝骨子裡的強力和野蠻。

慈禧從剷除滿人的八大臣開始,似乎走向了另一條道路。她開始重用漢人官員,她發掘重用的漢人官員有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袁世凱。慈禧又力排保守的滿清貴族眾議,重用洋務派,發展近代的工業,商業,教育。

洋務運動是在被人詬病的慈禧支持下,才轟轟烈烈展開的。洋務運動期間,清朝居然出現了暫時的一個發展時期,被稱為同治中興。

對光緒皇帝力主的戊戌變法,慈禧也是支持的。公車上書以後,慈禧對康有為和梁啟超這些被滿清舊權貴恨的要死的維新人物,也是默許和支持。

但慈禧對維新變法有個底線,就是她所謂的“祖宗之法”不能變,也就是大清皇族的權利不能變。按現在的說法,就是不能改變政體,這是慈禧的底線。至於其他,經濟,科學,教育,甚至軍隊,都可以變法。


康有為的維新派,卻提出了仿照前朝開懋勤殿的做法,搞一個類似議員性質的機構,並且還要邀請洋人參與,將所有變法的政策決策,進行商議後,然後就可以執行。

這是西方議會的翻版,對慈禧來說,就等於架空了她和她背後的大清王朝。這在當時,是慈禧萬萬不能接受的。

康有為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慈禧沒有回答,神色大異。

光緒帝和康有為等,卻對慈禧的態度感覺到一種危險。譚嗣同,康有為等這些人為了能使變法能進行下去,於是密謀推翻慈禧。

他們選擇了新軍的漢人統領袁世凱,作為自己依靠的武裝力量,策劃圍住頤和園,迫使慈禧交出權力。

結果卻是,被善於投機的袁世凱搞發給了慈禧。慈禧聞訊大怒,採取斷然措施,殺掉譚嗣同戊戌變法六君子,軟禁光緒帝,康有為梁啟超逃走,戊戌變法主要人物,就此瓦解。

從某種意義上說,慈禧痛下狠手,也是迫不得已的自保。如果光緒帝和康梁循序漸進,未必不能取得慈禧支持。

老年的慈禧,也是個新潮人物,她拍照片,聽留聲機,坐火車,搞得很是引領科技和時尚潮流。


慈禧的過人之處五在於審時度勢,擇機善變

進入18世紀的大清王朝,已逐步開始與世界近代國家接軌,這在前面那些清帝,是不可想象的。這裡面有被列強堅船利炮武力打出來的因素,也有清政府內部的因素。

數次戰爭失敗,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開始反思。開啟洋務運動,操辦北洋水師,就在這個時期展開。

甲午戰爭失敗後,又經歷了戊戌變法,對慈禧而言,她執掌的大清,已經是風雨飄搖。

但慈禧就是慈禧,現在看下慈禧的舉措:

1901年,慈禧下旨停止武舉考試,仿效國外新式軍隊籌建武備學堂(軍校);隨後慈禧下令裁撤舊軍隊,開始大規模編練新軍;1903年,慈禧設立商部,提倡關辦工商企業,並頒佈獎勵措施;

最讓人震驚的是,1908年慈禧首次提出君主立憲制,並提出一個時間表。

在時間表裡,慈禧做了這樣安排:1909年設立省諮議局選舉;1910年設立政院。

1917年設立國會,從而實現日本英國式的君主憲政。

但慈禧在頒佈的這一年因病去世,從慈禧這些措施上,可以看到,這些措施都是在為清政府續命,如果施行,很可能達到慈禧的目的。

慈禧終其一生,都在維持她那個在現代思維衝擊下,風雨飄搖的大清王朝。

從維護他自己階層家族利益的角度上看,她在以一己之力,勉力維持;但從中華民族的角度上去看,慈禧卻帶來了巨大的損害,並嚴重阻礙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步。

正是由於她對權力的貪婪,引發了整個華夏民族的災難,才使得她曾做過的那些有意義的政績,顯得微小而不足道。

歷史車輪滾滾,誰螳臂擋車,必定成為罪人。


穀子的地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慈禧?慈者仁愛和善,禧者吉祥福氣。這倆字拆開了挺好,可湊一起哪有仁愛,哪有福氣,整個就是一禍國殃民的主。

雖然如此,但作為一個女人,能在一個男權社會里掌握實權,戲弄了咸豐,架空同治光緒,臨門一腳還捎上了一個溥儀,這沒點過人之處,這要是一般人壓根就辦不到。

咱從倆數字就能看出這一點,慈禧足足活了七十三歲,就這歲數都趕上她最崇拜的乾隆了,掌權就掌了四十七年,滿清風起雲湧的晚期就是在她的手裡上渡過的。

她這輩子,一輩子都在算計別人,到死的那天都沒有放下算計這倆字,咱就說這都七十三了,這腦袋瓜還是那麼的好使,一幫子大臣依然圍著她轉。

所以慈禧要是沒有一點子過人之處,就這局面壓根就辦不到。

那麼她有什麼過人之處呢?

第一,揣摩人心的能力。

第二,心機和城府不是一般所謂的精英權臣可比的。

第三,帝王的平衡之術玩弄的很溜。

尤其是第三條的帝王的平衡之術,是她可以縱橫半個世紀的致命法寶。

咱想要更加深入的瞭解,不妨從事情的本身中剖析一下。

慈禧十七歲入宮,她和慈安也就是後來的東太后一起在咸豐二年的二月份入的宮,但到了六月份慈安已經被擬定為皇后。

這倆人的差別不可謂不大,畢竟慈安的姓氏是鈕鈷祿氏,那可是滿人八大姓之一,滿清小三百年的歷史,就這姓出的皇后就有六位。所以慈安一出生那就是帶著主角光環的。

慈禧和人家那叫沒得比,她家是下五旗最末的,老爸為了自己那點子前途到處給人打點。至於幫忙?拉倒吧,只能各顧各的,家裡條件壓根就幫不上慈禧一星半點兒。

話說後宮這塊歷來就是美女扎堆的地,要想從這幫子美女中脫穎而出,您沒有顯赫的孃家人,再沒點手段可不成。尤其是這咸豐還特別的好色,今天和你甜如蜜,明天也許就奔著別人甜如蜜去了,八頭牛都拽不回來。

也就是說在咸豐這裡,相貌只能留一時,卻留不下一輩子。那慈禧咋辦呢?在這後宮裡四四方方的天空之下,人能嫌貴,這就得往皇帝的身邊湊,這是唯一的出路。

就在後宮裡的女人們,為自己捯飭打扮的時候,慈禧開始了學習咿咿呀呀的江南小調,目的只有一個——留住咸豐,不僅如此她還閱讀了不少的歷史典籍,學習書畫。

至此慈禧將那幫子只知道女紅的后妃們,在才學上拉開了一大截,也就是在這個時間上,她為以後積累豐富的政治手段。

留住了咸豐的心,也就留住了咸豐的身,至此為她慈禧能在後宮中站立奠定了基礎,但這還不夠,必須有一個娃,一個男娃才成。

您還別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同治就是在這種環境中,種到了慈禧的肚子裡。

母以子貴的道理大家都懂,這成為了慈禧第一筆政治資產。

其後咸豐這個貪色的皇帝,加上本來身體就不好,再前腳被太平天國擠兌,後腳又被列強欺負,這直接就垮掉了。

病懨懨的這就成了一號喘氣都困難的病人,得咧,這個時候,就顯示出了慈禧的準備,會寫字又會伺候人。

打這裡開始慈禧就代咸豐批覆奏章,咸豐還允許她發表個人意見,那麼帝王的平衡之術就此練成。

所以從這些個事當中,大傢伙不難發現慈禧的心機和城府,以及她揣摩人心的能力,沒這兩樣東西,她壓根留不住咸豐,也不會有同治這個男娃。

平衡之術

此後慈禧就和三種人捆綁在了一起,第一種,太監,第二種,貪官,第三種,漢臣。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就要歪嘴要說了:“啥玩意,漢臣咋就和這兩種人放在一起,還放在最後,啥意思啊?壓軸呢?”

別,沒那意思,大傢伙聽俺接著說,就明白是咋回事。好接著說。

首先大傢伙都知道慈禧是個極度戀權的人,權利不在她的手上,她就渾身的不自在,就想著法的把這東西弄到手上。

當年咸豐崩了,給同治留了八個輔佐大臣,就這數,那就是為了防止輔佐大臣過於少,造成一家獨大的局面,就這他還不放心,把披紅的權利交給了慈禧和慈安,形成兩強對峙的局面,就等著他們破局的時候,同治也就長大了,這心思不可謂不重。

但就是這披紅的權利,讓同治的這小心思幾十天的時間就破了乾乾淨淨,滿清再也沒有出現一個實權皇帝,誰讓他培養出個慈禧呢?

而慈禧想要把胳膊伸出這被祖制重重包圍的紫禁城,想利用孃家人,幾乎不可能,他們那孃家人壓根就沒進入紫禁城的資格。

那麼慈禧身邊能用的人有誰呢?就剩下一窩子太監了。

所以慈禧能把胳膊伸到外邊,太監的功勞功不可沒,這不後來不就有了安德海給牽線搭橋,引了鬼子六恭親王奕欣出來。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慈禧為嘛要找鬼子六呢?找別人不行嗎?”

你還別說,還真不行,畢竟這事可是掉腦袋的事。而鬼子六是甘願為這事出力,想當年這鬼子六原本是最有資格在道光之後當皇帝的,結果道光就瞅著咸豐,感覺這娃孝順,就把皇位給了咸豐。

咱就說了,您那滿清都快成篩子了,你不選個有才能的出來,您選個孝順的出來,結果也證明了讓咸豐瀟瀟灑灑過一生還成,他壓根就撐不起皇帝的字號。

所以這鬼子六老早就憋著一肚子氣,慈禧給點火星子,這一點就著,他就等著像當年的多爾袞當個攝政王,嚐嚐權利的滋味。

這不有這鬼子六在外圍整頓備戰,慈禧擱邊上行事她的披紅權利,只要時間把握的好,這八大臣遲早就的玩完。

結果大傢伙都知道,慈禧就是通過這場辛酉政變成為了滿清的實際權利擁有者。

好吧,鬼子六這就準備當他的攝政王,開頭慈禧也確實如他的願望給他一個議政王的字號。

那麼鬼子六的願望能達成嗎?您覺得在慈禧的手上,他能玩出花來嗎?

慈禧歷來都是拉一派打一派,當這一派成長起來有了威脅的時候,她又會啟用另一派打擊這起來的這一派,歷來如此。

當鬼子六志得意滿感覺自己能再進一步的時候,一個編修的彈劾,鬼子六分分鐘鍾就被拿下,免去了他所有的職務。

鬼子六在成長,慈禧何嘗不是,畢竟最關鍵的披紅權利依然在慈禧的手裡,這就是繞不開的坎。

那麼作為他們之間爭鬥的犧牲品就是那個膽大妄為的安德海。其實除掉安德海又何嘗不是她慈禧心裡的想法。

安德海知道的太多了,而且為人也開始跋扈,要知道人一旦跋扈了很多的秘密可就守不住了,有些個事是不能捅破的,一旦捅破你有披紅又如何,外界的力量足夠壓垮慈禧的。

鬼子六為了報復,慈禧為了除根,安德海就沒有活下去的理由,不然殺死安德海的丁寶楨事後為嘛一點事都沒有呢?

畢竟慈禧可不是一個心大的人:“你讓我一時不高興,我讓你一輩子不快樂。”這話可是慈禧自己說的。

這何嘗又不是拉一派打一派的局面呢?後來伺候慈禧的大太監那個不是小心翼翼的藏起了小心思,嘴巴嚴的連根針都插不進去,這就是效果。

鬼子六走了,這又有新的勢力崛起,朝堂上掌權者能玩的就只有平衡,這倆字玩脫了,慈禧分分鐘鍾就得離開她的座位,還政給同治。所以鬼子六就在這種局面當中,起起伏伏給慈禧當了一輩子的奴才,到最後都沒能玩的過慈禧。

但一條線永遠是不行的,畢竟慈禧是個女人,她不可能真正的坐上龍椅。這掌權的時間久了,難免會引起滿人宗室的不滿。

而此刻漢臣勢力的崛起成為了必然,畢竟這個時候,就算是壓制漢臣那也是不可能了,兵權因為太平天國的原因已經流到了漢臣的手裡邊。

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左宗棠左大人的甘軍,已經開始代替綠營成為了滿清的主力部隊。

用漢臣壓制已經高高在上兩百多年的滿臣,形成了新的平衡,就成為了慈禧底牌。

好吧,慈禧畢竟是滿人,不可能讓漢臣一家獨大。

所以曾國藩和左宗棠左大人的雙簧開始上演,至於李鴻章和曾國藩以及左宗棠左大人的矛盾,那是真的,這裡不提也罷!

從這些個事情,大傢伙其實不難發現,慈禧能夠統治四十七年,最為重要的就是帝王的平衡之術弄的還可以。

後來的溥儀之所以能上臺,慈禧是感覺自己還能撐上幾年,就想著像當年的乾隆一樣,不捨得撒手手中的權利,所以弄了啥也不懂的毛孩子,搭配了一個根本玩不了政治的載灃。

載灃這人壓根就沒啥主見,慈禧就是為了方便控制而已,結果沒成想,慈禧毒死光緒之後,她自己連一天都沒有撐下去。

所以這架子是搭起來了,瞅著能用,實質上是一副瘸腿架子,壓根撐不下去,走不遠的。

事就是這麼個事,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中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只有極個別一點不太好。那就是權利!

慈禧一個老寡婦抱著一個5歲的小屁孩,堂堂大中華就交給此人手裡糟蹋。最好的辦法是蓋一個豬圈,有吃有喝供養,類似英國或者日本的天皇。

到今天為止,很多人仍然封建思想嚴重,比如父母官,誰是誰的爹?傻傻分不清。這一點,西方納稅人做的比較好。

聽說美國一個州長,下班以後,給一個公司看大門,額外增加一些收入。在中國,一個市長,下班以後,假如給一家公司看大門,拍馬屁的人,肯定會把大門擠塌了。

國情不同,不是短時間可以改變的。



海步深河尚


都別搶,我來答。

慈禧一生一共發動了三次政變,每一次政變都將她的權力推向巔峰,在政變的過程中慈禧展現出來的魄力和強勢以及聰慧無疑都是值得稱道的。

咸豐帝病死後,慈禧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淳登基成為同治皇帝,不過這時候的同治皇帝還很年幼,所以咸豐就安排了“顧命八大臣”,同時又給了自己的皇后和兒子兩枚刻著“御賞”和“同道堂”的代表皇權的印章。

也就是說皇帝的一切詔令都需要同時蓋上這兩枚印章才能生效,這也成為後來人們懷疑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害死的緣故。

本來這個印章慈禧是沒有份的,但是因為皇帝還小,所以就暫且由慈禧代管,所以當時的政治格局就形成了顧命八大臣和兩宮太后之間的相互牽制。

是時,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尚書肅順等以文宗遺命,稱“贊襄政務王大臣”,擅政,兩太后患之——《清史稿·后妃》

但是這個朝政大權主要還是掌握在顧命八大臣手中,這時候慈禧就表現出她的權力野心了,她試圖垂簾聽政。她最開始想的辦法是讓御史董元醇上一道奏章,意思就是皇帝還小,希望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但是遭到顧命八大臣的反對。

御史董元醇請兩太后權理朝政,兩太后召載垣等入議,載垣等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簾,難之。

慈禧一看顧命八大臣是打算抓著手中的權力不妨,於是就拉攏了慈安太后,希望她能夠和自己一起同心協力,這一行為得到了慈安的支持。

另外,她又找到一個最重要的幫手恭親王奕訢,他是咸豐的弟弟,很有才幹,但是卻經常遭受咸豐皇帝的猜忌和疏遠。此外在政治上也受到肅順等人的排斥,包括軍機大臣文祥。

所以這些潛在的政治矛盾讓慈禧很順利的拉攏到了自己的政治盟友,同時又給醇郡王奕譞爭取到京師的衛戍權,此外恭親王奕訢還爭取到了掌握兵權的兵部侍郎勝保和僧格林沁等人的支持。

當咸豐皇帝的靈駕從熱河離開返回北京時,慈禧、慈安等人搶先一步回到北京。在那裡,他們發佈了關於顧命八大臣的種種罪行的諭旨,隨即命令醇郡王奕譞等人抓捕這些人。

肅順方護文宗梓宮在途,命睿親王仁壽、醇郡王奕譞往逮,遇諸密雲,夜就行館捕之。咆哮不服,械繫。下宗人府獄,見載垣、端華已先在——《清史稿·肅順列傳》

就這樣,一場政變就這麼完美的落幕,這一年慈禧二十六歲,慈安二十五歲,風華正茂的年紀慈禧就以她的果斷和魄力一躍成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尤其在慈安病逝後,慈禧又第發動了第二次政變“甲申易樞”將恭親王奕訢等人逐出軍機處。

從此,慈禧真正就大權在握,再也沒有人能夠威脅她的權力了,直到光緒發起百日維新時,讓她感受到威脅,於是就有了第三次政變“戊戌政變”。

變法運動不僅失敗,連光緒自己都被軟禁起來,為了自己的利益慈禧斷送了整個帝國的未來,但無疑她所表現出來的政治能力是十分優秀的。

當然,要說她在政治上有什麼作為,那肯定是沒有,她的能力就是善於平衡政治權力的平衡,而且始終率先出擊把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絕不會讓自己落入被動的局面。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慈禧也輸了,她輸掉了整個大清國和愛新覺羅家族的未來。


圍爐談史


有名無實的同光時代

清朝咸豐十一年,西曆1861年。咸豐皇帝病故於熱河。隨後不久,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處死了咸豐帝臨終前留下來的八位顧命大臣,自此,清朝迎來了長達四十七年的由慈禧太后掌權的時代——這段時間,涵蓋了整個同治、光緒時期,從某個角度來說,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都不是清朝真正的最高統治者,可以說,同光時代因為慈禧太后的原因而成為虛有其名的時代。


女人掌權的不易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不乏太后掌權並長期統治國家的先例,但事實上,真正成功掌控政權的太后,按照比例來說並不佔多數,反之,很多太后本身因為能力問題而強行弄權,最終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比如北魏末年,胡太后強行掌控北魏朝廷,最終導致北魏帝國陷入崩潰,胡太后自身也沒落到好下場;此外,唐朝的韋皇后在毒死李顯以後,打算學武則天當女皇,結果引來李隆基等人討伐,最終韋皇后命喪黃泉。


可見,想掌權的前提,需要自身具備執政能力和水平。那麼,慈禧太后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可以統治清朝長達四十七年之久?

慈禧太后的優勢

慈禧得以掌握清朝最高權力,在咸豐帝在位期間,就有所端倪。

咸豐帝風流成性,樂於享樂,對於治國安邦這種痛苦的工作,內心是懷有牴觸情緒的。但明清兩朝的政治體制決定了帝國的許多決策權,必須皇帝做出批示,因此咸豐帝主觀上需要一個幫自己處理國事的人。

恰好慈禧太后受過較好的教育,並且有自己的主見,因此,咸豐帝把不少朝政上的工作,委託給慈禧料理,這也為慈禧太后得以鍛鍊治國理政能力,提供了條件。

慈禧太后掌權後,支持恭親王等洋務派首領積極發展洋務運動,為清朝國力得以提高,做出了貢獻。

在洋務運動的刺激下,清朝有了近代國防工業,並且隨著洋務運動的深入,清政府的財政,也因為學習西洋的關稅等制度得以增加。在有錢又有槍的前提下,清朝先後消滅了太平天國、捻軍的勢力,同時,也打敗了杜文秀、白彥虎等勢力,並且還收復了新疆。



這一切政績,為慈禧太后攢下了威望。而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歸根結底,在於具備一定的遠見——能看清社會發展潮流,並且知道在一定條件下順應大勢,及時作出革新。

事實上,庚子國變後,慈禧太后再度意識到自己應該順應大勢,於是宣佈預備立憲,可惜當時為時已晚,清朝沒等完成立憲,就迎來了辛亥革命的炮聲。

此外,慈禧太后還十分擅長於權力平衡。

太平天國運動後,清朝對地方控制能力有所削弱,並且同樣因為洋務運動的關係,恭親王也積累了較高的政治威望。

而不論來自朝廷內部的威脅,還是地方的威脅,一旦處理不當,都會威脅到慈禧太后的統治。

慈禧太后很好的處理了這方面的威脅——比如,利用淮系勢力和湘系勢力的矛盾,利用南洋集團和北洋集團的衝突尋找均衡,同時,利用各種手段,打壓具備一定威望的恭親王、曾國藩,將隱患消滅於萌芽。

既有遠見,又有政治手段,這就是慈禧太后得以掌控大清帝國四十七年的奧秘。


藤樹先生


她三度垂簾聽政、兩決皇儲、乾綱獨斷、運大清國脈於股掌之中,在她的統治下,古老的中國更深地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伴隨著一個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看著祖國的疆域一點一點地縮小,中國人不得不接受喪權辱國的事實。



如今,人們回想起這一切依舊心中會隱隱作痛。人們痛恨她、指責她,說她一生玩弄權術、鎮壓人民、賣國求榮。 她,就是慈禧,清末中國真正的統治者,她被世人唾罵為禍國殃民的千古罪人,被後人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然而,義憤無法代替歷史經驗的總結和汲取;謾罵也無法取代我們的理性分析和批判。

慈禧活了73歲,專政便長達47年,到底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深諳權術駕馭

從1852年,十七歲的葉赫那拉氏被選秀入宮,到1861年咸豐帝駕崩,九年時間慈禧一直沉浮於後宮之中,在這充滿明爭暗鬥、爾虞我詐的皇室後宮中,她一直與其他的嬪妃勾心鬥角,使她深知掌控權力重要性,她逐漸熟悉權力的駕馭之術,最終她對權術駕馭得爐火純青,為她之後權傾朝野,把眾朝之臣玩弄於股掌之中,做了“技術“奠基。



審時度勢,敵友分明

1861年,咸豐帝駕崩,他為避免皇權旁落,把八人任命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同治帝載淳處理朝政;又給皇后和皇太子(事實上在慈禧手上)兩枚代表皇權的印章,希望他們相互牽制。但君權自古獨權,所以兩家必起衝突。比起政治經驗豐富、人脈廣闊的八大輔臣,慈禧慈安兩個後宮的女人,肯定是處於弱勢地位的,當時慈禧把局勢看得清楚,於是她一邊安撫慈安,讓她與自己統一戰線,一邊又找到了當時皇室中最厲害的恭親王奕訢,他們三就聯合發動“辛酉政變“把八大臣一舉消滅了。這次政變,便是慈禧垂簾聽政的開始。



以政變為手段,步步為營

“辛酉政變“是慈禧的第一次政變,她成功了,藉此除去了八大臣;第二次她發動”甲申易樞“,這次政變,她把她曾經的盟友奕訢給滅了,不僅如此,還把奕訢當時的權力機構”軍機處“給一鍋端了。她是怎麼做到的呢?

話說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奕訢是總指揮官,開始時中方小勝,但奕訢覺得再打下去清朝必定沒有好果子吃,於是便說不打,而民眾覺得,“你既然贏了,就應該接著打下去呀,把法國人趕出去呀。“於是便激起民怒,慈禧覺得這是個扳倒奕訢的好機會,她任用一大批人上書,說奕訢“喪國辱權”“耽誤戰機”,慈禧以順民意拿掉了奕訢。此後,皇權便掌握在慈禧一人手裡。(慈安在1881年就去世了)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可以說,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

改革手段高明——革新眼光

在庚子年一場大禍之後,慈禧意識到時局已不容她堅持帝制傳統,所謂的“祖宗成法”,乃容許清廷推展多種新政措施。包括準備立憲、廢科舉制度、廢除纏足、興辦女學、新學、建新軍,派遣人才學習西方先進文化技術等。

善用人才——識人慧目

慈禧雖為滿族,但卻善用漢族大臣,她重用李鴻章、曾國潘、張之洞等漢族重臣,在地方上開辦洋務運動,是中國發展近代化工業的開始。在洋務自強運動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內部反叛勢力,在帝國體制下維繫中國相對穩定的局面,並且建設近代化陸海軍軍備,造就“同治中興”的氣象。



但慈禧的權力慾望太重,她考慮所有事情的出發點都是權力,始終沒有一個鮮明的國家政治概念,她永遠把她的權力凌駕於國家之上,把她個人置於國家之上,所以,最後國家在她手裡完了。

文丨踏歌 圖丨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