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贊榆林70年# 大道如虹坦途暢——新中國成立以來神木交通高質量發展紀實

#點贊榆林70年# 大道如虹坦途暢——新中國成立以來神木交通高質量發展紀實

公路貨運通達

#點贊榆林70年# 大道如虹坦途暢——新中國成立以來神木交通高質量發展紀實

公共交通

#點贊榆林70年# 大道如虹坦途暢——新中國成立以來神木交通高質量發展紀實

公共自行車

#點贊榆林70年# 大道如虹坦途暢——新中國成立以來神木交通高質量發展紀實

城市道路 崔亞軍攝

#點贊榆林70年# 大道如虹坦途暢——新中國成立以來神木交通高質量發展紀實

高架橋 崔亞軍攝

#點贊榆林70年# 大道如虹坦途暢——新中國成立以來神木交通高質量發展紀實

神木至錦界快速通道

#點贊榆林70年# 大道如虹坦途暢——新中國成立以來神木交通高質量發展紀實

南部山區通村公路

“過去從農村進趟城,路不好,沒有車,步行從老家孫家岔鎮前往神木,至少得一天一夜。”談起神木的交通,今年85歲的李權姓老人至今記憶猶新。李權姓老人沒有想到,如今柏油馬路修到了自己家門口,一出家門就可以坐車,從家進趟城,乘車只需要四十分鐘,非常便捷。

新中國成立之前,神木交通出行異常困難。“晴天滿身土,雨天兩腳泥”是70年前神木交通的真實寫照。落後的交通嚴重製約著神木經濟的發展。盼望修路,盼望致富,盼望走出去的迫切心情在當時成了人們的一塊心病。

時間的刻度,標註著神木交通闊步前進的步伐。新中國成立70年來,神木攻堅克難,苦幹實幹,交通變化翻天覆地。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神木交通建設更是一路快馬加鞭,高歌猛進。高速公路、鐵路從無到有,境內幹線不斷提檔升級,農村公路不斷延伸覆蓋,公共交通加快發展,公路技術等級、路面通行條件發生質的飛躍,道路綜合運輸體系日臻完善。展開神木交通發展的新畫卷,以高速公路、鐵路為樞紐,以幹線公路為骨架,以鄉村公路為輻射,以客運站場為連接的立體交通網絡正呼之欲出。

從過去的“路不通、道難行”,到如今的“車在路上走、人在畫中游”。神木構築起暢通快速、便民惠民的交通網,給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了無窮活力,奏響了改革發展的交通“最強音”。

交通發展日新月異——

實現從羊腸小道到四通八達的跨越

“從公路到鐵路再到航運,新中國成立以來,天塹變通途,山河歸咫尺,神木交通運輸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寬闊平坦的大路替代了坑坑窪窪的羊腸小道,公路四通八達。”作為神木交通發展的見證者和親歷者,神木交通局工會主席魏小強深有感觸。

魏小強說,新中國成立之初,神木境內僅有幾條幹線公路,西包公路、榆府公路、府新公路都是土石路面,等級低,坡陡路彎。多數鄉鎮不通班車,縣城不通公交,鐵路、航空更是想都不敢想,群眾出行只能靠雙腿。

從土路到油路,從高速到通用航空,神木以敢拼敢幹敢擔當的勇氣和毅力,築起了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大通道。

如今,神木交通發展日新月異,通車裡程是改革開放初期的近20倍,公路、鐵路建設成績斐然,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國省道構成的“四橫兩縱”骨幹網絡,工業園區、重點旅遊景區和鄉鎮等基本實現二級以上公路連通,村村通了油水泥路。航空、鐵路出行方便,連通全國各地,公路出境去往內蒙、山西、榆林僅需不到兩小時。

神木公路總里程達3675.24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7公里,一級公路268.25公里,二級公路374.03公里,三級公路695.57公里,四級公路2127.807公里;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達100%,公路密度48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以幹線公路為骨幹,縣鄉道路為分支,鄉村公路為脈絡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

在鐵路建設方面,1989年4月15日,神木建成了第一條鐵路包神鐵路,為運煤專線,同時承擔少部分客運業務;2002年2月8日,神延鐵路首部列車運行,神木火車站正式投入營運,從此神木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客運專線。

神木境內建成包西鐵路、包神鐵路、神延鐵路、神朔鐵路、準神鐵路、紅檸鐵路等6條幹支線鐵路和23條鐵路專用線,神木北站至大保當電氣化擴能改造完成。形成“四縱兩橫”的幹線鐵路網,境內幹、支線鐵路通車裡程達298.32公里,佔榆林市干支線總里程30.44%,鐵路網面積密度為3.86公里/百平方公里。靖神鐵路、馮紅鐵路全面開工建設。

同時,航空運輸也迎來零的突破,神木通用機場已獲批准,正在有序推進。

鋪就 “四好農村路”——

推動產業發展 帶動鄉村致富

路網連民心,神木人用智慧與汗水,建設了“四好農村路”,也鋪就了鄉村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話在神木納林採當村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納林採當是神木中雞鎮曾經唯一的貧困村,短短几年時間,由四無貧困村變成精準脫貧示範村,再到現在的鄉村振興標杆村,納林採當村實現華麗轉,都歸功於那條新修的阿納路。

村民說:“以前沒修路的時候,這條路大部分是土路,而且路面坑坑窪窪,一到晚上黑漆漆一片,村民出行極度不便。根本沒有人願意到村裡來,更別想銷售當地的農特產品。”

據介紹,這條全長17.5公里的阿納路,在2015年以前是土路,路寬僅3米,車輛經過塵土飛揚,一下雨又變得泥濘不堪。2015年,一條寬6米的瀝青馬路穿村而過,公路兩旁路燈林立。原來塵土飛揚的狹窄土路,現在變成了寬敞平坦的柏油路。

說起通村公路為當地村民帶來的好處,納林採當村村民楊明功說:“現在賣農產品也方便了,還引進了兩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村1623人,有100多人都去廠子工作,不僅收入穩定,銷售農特產品也不用愁了。”在納林採當村,“四好農村路”建設將交通、農業和旅遊相結合,改善了農民居住環境,也帶動當地產業發展。

有路,農民出行更方便;有路,農業產業快發展;有路,農村致富有希望……

截至2018年底,神木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達100%,公路密度48公里/百平方公里,創建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各鎮辦創建示範路206公里,農管站創建125.1公里,並確定爾林兔、高家堡兩鎮為“四好農村路”示範鎮。通過示範路及示範鎮創建活動,形成了良好的創建氛圍。

實施“百億交通項目”——

走上“交通強市”新徵程

施工車輛往來穿梭、塔吊林立,4月28日,記者在336國道神木店塔至張板崖公路工程施工現場看到,上百名工人正在有條不紊施工中。這條公路是連接336、337、338三條國道的重要紐帶,同時也是神木“百億交通項目”建設之一。路線全長32.21公里,路基寬度24.5米,全線採用一級公路技術標準,總投資25.5億元。

為全方位提升和完善神木出入境及城鎮交通格局和功能,形成對外成鏈、對內成網、互聯互通的交通新格局,2018年,神木市啟動了“三年交通大轉型戰略”,實施了“百億交通項目”大建設,走上“交通強市”新徵程。全年共實施交通路網項目11個389.684公里,開展前期項目6個,總投資111.24億元。

目前,東過境、沿黃路提升改造,涼水井至河口岔、沙峁至賀家川、神木至馬鎮、高家堡古鎮過境、孫家岔柳樹峁至袁家村、神錦大街至西過境連接線8個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神盤公路改擴建工程徵遷摸底完成2個鎮,中錦路二改一、韓解路及李家陰灣至解家堡公路正在積極推進;前期儲備項目3個已完成工可;高家堡龍泉寺觀景平臺完成工可及施工圖設計。

“未來,神木的交通必將體現出更大的魅力。”魏小強介紹,今年,神木將持續推進續建項目按計劃實施,按計劃完成東過境、沿黃路提升、沙賀路、神馬路、涼河路的年度投資任務,全面完工高家堡過境公路、柳袁路改造、神錦大街至西過境連接線,確保神盤路改擴建工程按期開工;逐步完善“四縱五橫一環”主骨幹公路網;改造縣鄉公路,與周邊省、市、縣主骨幹公路網、重要節點、交通樞紐銜接,形成次骨幹公路網;加大通村公路建設,全力打造以城區為中心的市域1小時經濟圈。

公共交通發達便利——

市民出行方式更多樣化

交通興則城市興,交通活則經濟活,交通順則民心順……交通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尤其對神木市這樣一個正在奮力奔跑、充滿活力的城市而言,順暢快捷的交通,更關乎高質量發展的成色,關係到人民群眾的利益。

在神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近年來,神木加大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完善力度,讓市民出行方式更多樣化,公交、公共自行車服務日益高效,建制村全部通了班車。

截至目前,神木共有公交運營車輛130臺,公交站點共計263個,運營線路12條,總線路長達174餘公里,年客運量達3782.46萬人次,日最高客運量10.4萬人次;公共自行車90個站點,2500輛自行車,3588個鎖車樁,全年使用722.16萬次,日均使用率8次/輛;出租車677輛,全年客運量1549.3萬人次;境內共有4家客運企業,205臺客車,營運線路94條,其中省際34條、市際34條、縣際30條、縣內20條,全年客運量337.7276萬人次,為神木旅客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促進境內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公共自行車和新能源公交車的投放使用,為市民出行和健身提供更多選擇,得到眾多市民的稱許和遊客的點贊。

曾今,貧窮、閉塞、偏遠、落後……一直是捆綁在神木身上的羞澀字眼。如今,沐浴新時代的春風,順暢、快捷、安全、超前……已經成為神木交通事業迸發出的閃光詞彙。

本報見習記者 宋豔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