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的薪資是你的1600倍?互聯網大廠薪酬差距大起底



或許你只聽說自家CEO在今年又賺了個億,殊不知,你和CEO的薪酬之間,可能差了幾百個部門經理。

不久前,美國媒體Business Insider根據19家大公司公佈的數據,整理出一份排行榜。各家公司CEO和普通員工的收入差距一目瞭然。

CEO的薪資是你的1600倍?互聯網大廠薪酬差距大起底 | Q事界

整體來看,科技公司CEO的員工大概是普通員工工資的一二百倍,相比非科技企業,科技公司員工拿到的工資還算比較多。

2019年5月17日《華爾街日報》發表了對於500強企業CEO薪酬的年度調查報告。報告基於上市公司情報公司MyLogIQ的數據,發現2018年首席執行官的薪酬中位數為1240萬美元(約8535萬人民幣),高於2017年的1210萬美元。其中大多數公司CEO薪酬仍然在持續上漲,上升至少5%,並且連續四年創下新高。

德魯克曾說,當CEO與員工收入比值大於20:1時,就會導致員工們忿忿不平,從而降低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更何況是如此懸殊的薪資差距。

所以,員工們真的憤怒於CEO比他們多掙多少錢嗎?

其實不然,哈佛商學院的助理教授Ethan Rouen在2017年發表的論文中探討了收入分配懸殊的現象時這樣說道:

“沒人要求和CEO一樣的工資水平,他們期待的只是公平。”

那麼,薪酬公平是否真實存在?反觀國內互聯網大廠的內部薪資,高管與員工之間是否也存在著巨大的薪酬落差?

(插入片頭)

2019年ndeed招聘網發佈的薪資榜單顯示,技術高薪人才佔據半壁江山,在企業員工中平均薪酬最高,其中機器學習工程師拔得頭籌,平均薪酬高達14.6萬美金,較之2018年增長344%。

我們單以技術崗位為例,來看看同一崗位不同職級下的薪酬差距。

InfoQ 之前通過採訪獵頭瞭解到國內互聯網大廠技術崗薪資的真實數據。雖然不是官方發佈,但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阿里巴巴集團採用雙序列職業發展體系,技術線就是常說的 P 序列。阿里員工的薪資結構一般是 16 薪,好的團隊年終獎可以拿到更多。除了基本的薪資外,阿里的股票也分職級被持有。

CEO的薪資是你的1600倍?互聯網大廠薪酬差距大起底 | Q事界

在騰訊,T3已經是江湖大佬,T4以上更是鳳毛麟角。根據騰訊最新的14級劃分技術職級,可以看出,同一T3 title下,每一級別依然有著不小的薪資差距。

CEO的薪資是你的1600倍?互聯網大廠薪酬差距大起底 | Q事界

而百度竟然是整個BAT圈子裡現金給得最多的。一般而言,在百度 T5 是高級工程師、T6 是資深工程師,T7以上就已經是是管理級別。比起阿里和騰訊,百度員工的薪資差距看起來小得多。

CEO的薪資是你的1600倍?互聯網大廠薪酬差距大起底 | Q事界

在華為,混的是資歷和經歷。供職年限越久,獎金越多,分紅規模越大。2015 年,現任華為高級副總裁陳黎芳在北大宣講時提到:奮鬥越久越划算,工資變成零花錢。

CEO的薪資是你的1600倍?互聯網大廠薪酬差距大起底 | Q事界

事實證明,即便不和CEO比長短,同樣是程序員,薪資也可以有如此大的差距。

某平臺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有 3 年經驗的大廠程序員,遭遇技術瓶頸該怎麼辦?》,文章的主人公如是說道:“我從來不覺得談錢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衡量人才的可量化標準之一便是薪資。” 在國內互聯網大廠,程序員的薪資與職級強相關,甚至可以說,一個技術人頭頂的能力標籤,完全可以依靠薪資來做判斷。

相關數據顯示,工作三年的程序員相當於阿里P6,年薪多數在 20W 至 30W,五年工作經驗的可以拿到30W-50W ,大約相當於 P6 + 水平,從 P6 到 P7 有多難,眾人皆知。舉個例子,某位阿里程序員在 5 年工作經驗後成為阿里 P6+ 程序員,而整個團隊 40 多人,僅有一人升到 P7。

薪酬差距是不爭的事實,但漲薪卻是難上加難的溝壑,大廠程序員的焦慮也由此而來。

既然薪酬差距帶來的不公無處不在,如何才能擁有真正的公平?

員工在進行薪酬公平主觀比較過程中,由於信息不對稱,往往高估別人的報酬;由於人的本性,又會高估自己的投入,這個等式確實很難令所有人都達到平衡狀態。

將薪酬數字逐漸公開透明,或許是邁向公平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