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年人能有更多“老有所樂”的去處

近日,各地老年大學紛紛迎來春季招生報名。與往年一樣,老年大學“入學難”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哈爾濱老年人大學部分熱門課程“秒光”;德州市老年大學門前排起的“長龍”中,有人凌晨4點就過來排隊……熱火朝天的報名現場,很多老年人獨自前來報名,但也不乏子女陪同父母前來,甚至還有高齡老人替有事無法前來的退休子女跑腿。(3月1日新華網)

當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期。樹立和培育積極老齡觀,有利於增強全社會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信心和決心。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養老觀念也在發生轉變,不少老年人不再單純滿足於“老有所養”,而是追求“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老年人為國家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就,凝聚著老年人過去的辛勤勞動。沒有他們的勞動創造,就沒有今天的社會財富和文明進步。因此,全社會都應關心關愛老年人,讓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還要看到,很多老年人在經驗、知識、技能方面依然具有獨特優勢,是傳承優秀文化、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

老年期是人生髮展的重要階段,人人都應積極面對老年生活,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保持身心健康。老有所學,就是根據社會需求和自身興趣愛好,學習掌握一些新知識新技能,既陶冶情操又跟上時代;老有所為,就是用自己長年積累的知識、技能和經驗,繼續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作出新的貢獻;老有所樂,就是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通過積極鍛鍊身體得健康之樂。與此同時,支持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為廣大老年人有所學、有所為、有所樂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幫助老年人增強自尊、自立、自強、自愛意識。

讓老年人能有更多“老有所樂”的去處,還需推動老年大學面向社會辦學,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老年教育,促進老年教育與相關產業聯動。不斷豐富文化養老的形式和載體,大大緩解老年大學的壓力,讓老年大學應成為培訓文化技能的基地。(張均華)

讓老年人能有更多“老有所樂”的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