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葉與一座城的復興之路


一片葉與一座城的復興之路


當第四紀冰川在地球上肆虐的時候,在無量山跌宕起伏的避難所裡,群峰擁抱著丘陵河谷,來自孟加拉灣的暖溼氣流安撫著草木生靈。
鬱鬱蔥蔥的被子植物聽到了森林的讚歌,於是生出了許多快樂的枝丫,長出了柔美的綠葉,人類叫它們寬葉木蘭。它們是被子植物之源,是山茶目、山茶科茶屬及茶種的始祖。
穿越了3540萬年的時光,這些來自茫茫第三紀的寬葉木蘭,在普洱市景谷盆地裡以化石的姿態橫空出世,啟迪著人們將它與生長在普洱境內的眾多野生型、過渡型、栽培型古茶樹串聯起來,使得普洱大地成了世界上唯一保存茶類植物垂直演變完整鏈條的地方,從古至今的茶樹遺傳生物鏈在這裡得以充分留存和展示。
千百年來,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們胼手胝足的開拓,這一片飽含著時間和大地深處悠遠芳香的綠葉,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歷史演繹中,終於與一片大地水乳交融——“普洱”,從此成了一片綠葉與一座城市共同的命名。

一片葉與一座城的復興之路

圖 | 王承吉
曾經的輝煌與落寞
這裡自古就是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名副其實的“九州”邊緣。保存至今的清道光《普洱府志》和普洱府城圖,真實地描繪了普洱府城的實況:府城坐北朝南,東連綿袍山,西至普洱山,北枕鳳凰山,南面玉屏山。城圍有三里三,氣勢不凡。城中車水馬龍,商號林立,其間的眾多會館顯赫一時,數得出來的就有:江西會館、徽州會館、兩湖會館、秦晉會館、兩廣會館、四川會館、昆明會館、玉溪會館、石屏會館、等數十家會館。
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客商普洱府聚散,單是西藏的馬幫商隊,每年就有數千人之多。普洱茶從周邊的茶山運抵,從古六大茶山向這裡聚集,加工,製作,交易。一隊隊馬幫,馱著大包的普洱茶啟程,熱火朝天地吆喝著,走向各個方向的茶馬古道,一直走向西藏、內地、京城的宮廷、東南亞、甚至漂洋過海,到達遙遠的歐洲宮廷和貴族的餐桌上。
“繁盛時期的普洱府城不僅是中國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之一,也是一個以一種奇妙的樹葉——“普洱茶”,把眾多的地域、民族、語言、文化、宗教奇妙地聯繫在一起的古典大城。

一片葉與一座城的復興之路



以文化人,喚醒沉睡的葉芽
由於歷史原因,普洱茶在傳承發展的時間連線上,產生了半個多世紀的斷代。進入20世紀的90年代。為了彌合普洱茶歷史斷層留下的巨大縫隙,有學者開始對散落的歷史素材和線索進行梳理。
1992年,作為國際性學術刊物的中國《農業考古》第二期發表了一篇名為《雲南普洱茶史與茶文化略考》的論文。論文在港臺地區引起巨大轟動,中國香港《中國茶文化》、中國臺灣《紫玉金砂》等媒體全文轉載、連載報道宣傳。幾乎一夜之間,論文的作者,原雲南思茅市文物管理所所長、研究員黃桂樞先生聞名港臺、沿海地區,成為著名茶人。


在這篇論文中,黃桂樞先生從普洱茶的種植和分佈區域、普洱茶的特點和品種、普洱茶馬古道的興起與衰落、普洱茶與古詩曲、新中國成立後的普洱茶發展狀況五個方面,首次系統、明確、完整的提出了“普洱茶文化”這個概念;首次全新梳理、整合了普洱茶文化發展歷史;首次對普洱茶文化的範疇作了界定,包括茶馬古道、古茶樹、老茶莊茶號遺址、茶詩茶楹聯等均屬茶文化的承載物。
這篇論文的發表可以看作是大陸學者對港臺地區普洱茶文化推動的回應。兩岸三地的普洱茶文化交流傳播和互動,像一股暖流,對國內幾近冰點的普洱茶市場起到了破冰的作用。這促使當時的地方政府決策者們認識到從文化層面上來了解和傳播普洱茶的重要性,併為普洱茶的復興找到了強有力的支撐點。
1993年對當時的思茅地區的來說,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轉折點,這一年的4月,首屆中國普洱茶葉節和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古茶樹遺產保護研討會在思茅成功舉辦。普洱茶緊閉的大門打開了,9個國家和地區的181位專家、學者濟濟一堂,為普洱茶發展獻計獻策。來自中國臺灣的鄧時海先生寫了他第一篇有關普洱茶的論文《普洱茶越陳越香》,試圖把普洱茶提升到藝術品飲的層面。海外茶人與國內茶人共同攜手,普洱茶開始走向復興的道路。

2006年8月《普洱》雜誌創刊,《普洱》雜誌以弘揚普洱茶文化,推動普洱茶產業發展,服務普洱茶人為主要目的。是一本參與性廣泛的,公開發行的雜誌,普洱茶專家學者、企業家、愛好者,包括國內、國際的各方面人士都參與共同辦刊。《普洱》雜誌的創辦將為普洱茶文化的弘揚和傳播,為普洱茶產業的發展插上翅膀。沉寂了半個世紀後,普洱茶終於開始向世人釋放出強大的魅力。

一片葉與一座城的復興之路



以節慶為平臺,撬動普洱茶產業發展
從1993年起,普洱又開始為一片叫“茶”的葉子過節。之所以說“又開始”,是因為為茶葉舉行慶典狂歡的儀式在古已有之,古老的景邁山上,布朗族每年一度的祭祀茶祖的儀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表明在普洱大地上,為茶舉行狂歡儀式的歷史源遠流長。盤點一下延續至今的“中國普洱茶節”,可以清晰地看到普洱歷屆黨委政府為促進普洱茶產業及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所付出的良苦用心。
第一屆中國普洱茶葉節堪稱以節慶文化撬動普洱茶產業發展的創舉;第二屆中國普洱茶葉節,首次明確提出“弘揚普洱茶文化”的概念,標誌著文化普洱的啟航。此後的幾屆茶節分別在凸顯原生文化的質樸;樹立思茅普洱茶生產和集散地形象,建立茶葉交易市場挖掘、整理普洱茶文化內涵、培育特色文化、特色經濟;茶與旅遊首都牽手;奏響創意產業的序曲,打造“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共創“天下普洱”等緊扣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為普洱茶文化及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第八屆中國普洱茶節以“百年貢茶迴歸普洱,盛世普洱再寫春秋”為主題,全力打造“世界茶源·中國茶城·普洱茶都”為活動主題。在這屆茶節上,百年貢茶迴歸成為最大亮點。本次百年貢茶迴歸普洱活動,經過主辦方的深度挖掘,以創意產業的形式,將普洱貢茶文化整合成能吸引眾多媒體聚焦的熱點,尚未進京,便引得各界高度關注,成為大半個中國最熱門的話題。”


“百年貢茶迴歸普洱”活動,是在傳統文化基因中注入了嶄新的時代文化內涵,同時,引導先天的文化基因釋放出巨大的市場能量,從而讓普洱茶成為屬於雲南的、中國的乃至世界的偉大品牌。普洱,已經超越了地域本身、茶本身、或者茶文化本身,她成了中國的一個地域血統烙印的人文符號、一個產業品牌。並昭示著以創意產業帶動多產業融合的強大合力效果已經顯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十三屆中國過普洱茶節國際茶業大會·第八屆中國雲南普洱茶國際博覽交易會·第十三屆中國普洱茶節在普洱的舉辦。國際茶葉委員會向普洱市頒授“世界茶源”牌匾,讓普洱實至名歸成了世界茶源之地。
自開辦至今,中國普洱茶節已經走過了二十七個春秋歲月,中國普洱茶節已成為一個具有國際性、開放性、公益性的茶界盛會,為弘揚普洱茶文化,提升普洱茶的知名度與認知度,推進普洱茶產業的快速發展,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國普洱茶節的興起,帶動了普洱茶的經濟發展,實現了民族文化和茶產業、旅遊產業的有機結合。促進和推動了普洱茶文化的交流,豐富了普洱茶的文化內涵。“普洱茶”在中國普洱茶節的發展史中也散發出了耀眼的光芒!

一片葉與一座城的復興之路

圖 | 李一波
普洱,一種綠色發展方式
經過艱苦卓絕得努力,一片綠葉,成了一種文化現象,如今,普洱茶在普洱美了一方環境,興了一方經濟、富了一方百姓。從一片茶葉,到一座城的命名,再到一種綠色發展方式,“普洱”的內涵不斷的疊加和豐富。作為“世界茶源”,普洱市致力於把茶產業打造成大生態、大產業、大文化、大健康發展的重要載體。自獲批建設全國唯一的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以來,普洱不斷探索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努力從“實驗”走向“示範”。全市獲有機認證企業數和證書數穩居全省第一,有機茶認證企業數和證書數居全國第一。在全省率先成立普洱茶企業誠信聯盟和品牌企業聯盟,普洱茶品牌多次榮膺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榜首,啟動“百里普洱茶道”等大健康項目,建成4個AAAA級景區,接待國內遊客數和旅遊總入增幅連續5年居全省前列。


徜徉在普洱大地上,現代生態大茶園漫山碧翠,與雨林相伴而生的古茶樹生機盎然,獨具特色的茶景、茶街、茶莊園,成為普洱自然底色、大地本色。
如今,這片因茶而名揚四方的大地,茶的靈魂和氣韻無所不在。茶已經融入普洱人的血液,融入人們的靈魂,茶是普洱的根,是普洱的魂,是普洱的生命,承載著普洱人民“大美和諧,天地人和”的信仰。普洱茶及普洱茶文化已成為普洱傳承不息的靚麗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