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急病”需要慢藥來治,不需要貨幣“放水”的猛藥

近期中國經濟四十人論壇(CF40)學術委員、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就一季度經濟數據做了一個觀察分析:具體的演講內容網絡上到處都是,我就不多說了。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是想幫助對宏觀經濟有興趣的朋友,通過較為通俗易懂的語言理解經濟。高善文博士的簡歷我想就不用多說了,大家都很瞭解。而中國經濟四十人論壇作為國內最有名的學術性經濟研究論壇而立世,雖然是非官方性質的,但對最高層的宏觀經濟調控確實有很深的影響力,所以這個組織成員關於經濟的言論值很值得我們借鑑。閒話少說,我們步入正題。

中國經濟的“急病”需要慢藥來治,不需要貨幣“放水”的猛藥

高博士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別沒事通過降低利率搞信貸放水了,意義不大反而會造成CPI高漲。正確的做法是抓緊時間做全行業復工工作,這比啥都強!

高博士通過20年一季度跟08年各項對比發現:新冠病毒對經濟的影響主要在於全國停工對工業出產商品的數量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短暫的休克影響,並不會像08年那樣出現整個產業鏈的需求不振,證據就是我們整個社會商品價格並沒有出現嚴重下滑。

高博士對當前宏觀經濟調控的觀點其實已經日常的社會經濟活動中體現佐證過:例如一季度初代表食品價格的cpi往上漲,但代表工業商品價格的ppi卻往下跌,造就通脹與通縮並存的奇特局面,兩融數據大提升,但錢都拿去了存銀行短期存款,並沒有在市場中流通。以上現象皆說明當下的市場環境不缺錢,不要拿老湯藥就灌,急病還需慢藥調,太猛了身體遭不住的。

中國經濟的“急病”需要慢藥來治,不需要貨幣“放水”的猛藥

這一點很多東南沿海的城市就做的很好,可能是受改革開放的洗禮時間長,資本主義那套供需關係理解的非常透徹。你會驚奇的發現這些地方好像對疫情防治不是那麼的重視,早早的就開始早於全國復工了。例如3月份時北方地區小區還在做嚴格的登記隔離措施,而某特區連機場這種大型交通樞紐都沒什麼預防措施,出機一路無阻,日常的經濟生活復工的馬力早已開到最大。結果你發現這會中央的經濟信貸刺激給了特區,但特區人民深知放水救不了gdp,唯有復工,但人家早早就開始!所以就出現了特區人民拿錢不搞gdp卻去買房,硬是把深圳房價往上擼了10%的黑色幽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