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在朋友那裡要了一本故鄉志書,發現自己的名字赫然印在志書人物那一欄裡,才猛然意識故鄉並未拋棄我。只是離開太久,自己險些做了一個“忘恩負義”之人。

十三歲離開故鄉到外求學,爾後又回到故鄉教書育人十年有餘,離開時已是大齡女青年。但,歲月阻止不了一顆狂躁出山的心,那時,羨慕大城市的繁華與熱鬧,只想在林立的高樓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做一個“城裡”人。

離開時,沒有一絲留念,如脫韁的野馬,還欣喜找到了奔馳的疆土。有人問我,你的老家在哪裡?我的回答往往讓問者不知所云,一致回答沒有聽說過。是啊,沒有聽說過,一個“與世隔絕”般的山村,又怎麼能躋身進入“中國版圖”呢?

從此以後,當有人再問起時,我便把故鄉拉拽到幾十公里外有跡可尋的“門面村”。我為自己的“聰慧”沾喜得意,漸漸地,我的故鄉好像就真的成了……。我無數次深深地沉思,謊言就是這樣,說得次數多了,好像假的也變成真的了。而自己,險些就成了那個在謊言裡沉睡的女巫。


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翻開志書的圖片庫,記憶一下子把我拉回到青春激揚的那十年。那十年,我是怎樣在故鄉的山山水水裡停停走走的?是怎麼想著逃離故鄉,而如今又非常想回故鄉的複雜感情呢?

“媽媽,這個房子是哪裡啊?”,在一旁看電視的女兒探過小腦袋,努著小嘴問我。“是媽媽以前的學校”“媽媽,你以前是老師”?

女兒一連串的問題,發酵了我對過往歲月深深的追憶和故鄉深深的歉意。我沒有在意過故鄉有如此豐富的人文風貌,更沒有在意過故鄉有如此美景昭著於世。

我繼續翻看著這本記錄故鄉生命的志書,我對故鄉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幾年,我旅遊的地方也不少,但都是選擇去大城市看林立的高樓,去古都看輝煌的建築。


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我的視覺定格在板水溝景區這一頁,板水溝,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就在我家斜對面貓頭山腳下,短短十多公里的路程,我卻從未去過。

還是一位友人告訴我,在沙灣鎮混子村有一個叫板水溝的地方,有著世外桃源般的仙境,特別是那一河山水,清澈見底、涼爽愜意,掬水可飲。

當時,我心犯疑惑,也犯不屑,思忖著這都是城市人找優越感的說辭,仙境?你去待吧,待個一天兩天還行,讓你一輩子都待那兒,我看你怎麼個美法?現在,我為自己的淺薄感到羞恥,為自己的麻木感到可笑,我的靈魂什麼時候變得如此不堪?


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志書介紹說板水溝是仙人山山樑和婁山山脈環向西蔓延中自然形成的一條長16.5公里的山峽。

峽谷谷底均寬48米,頂部均寬300米,峽谷兩山山巔呈起伏狀,峽谷陡峭的山體長滿上千種雜樹,溝底有上百處泉水噴出流淌到河中,河水清澈透明,清涼刺骨。

綠樹中百鳥鳴叫,山花爛漫,河流中魚兒跳躍穿梭。為何叫板水溝呢?

山峽生有楠木、紅豆杉、銀杏等國家珍稀種樹,相傳在古代修建京都宮殿就需要這些優質的木材,當地官府工匠到此砍伐木材,並鋸成板方順河流飄逸出山,當地人就把這條飄逸板方的河溝稱為板水溝。


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板水溝裡有四處景區:兩岔河、羊屍巖、方竹坪、三岔河。

兩岔河是舊事漂放木排的聚集地、羊屍巖則是一頭被三匹豹狼追至懸崖跳崖而被藤蔓架在半山腰的羊無人可救而得名、方竹坪則是滿山生長四方形的竹筍而得名、三岔河則是三條水溪彙集成河而得名。

看著這清晰簡潔的介紹,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急迫的心情,這麼多年守著的這方水土,居然能忘情到從未問津?我為自己是沙灣混子人而羞愧,決心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我回到家中也是午後,天空有一絲小雨,但不足以遏制我飛躍的腳步。

姐姐與我同行,我們驅車在河底徐徐前行,打開的窗戶灌入陣陣涼風,有一絲冷意驟然而至。姐姐回頭關切地說:“這裡溫度比外面低”,勸說我把車窗關上,不要因為此溝而感冒躺床,那就太不划算了。

我沒有關上車窗,而是讓幾十年前就該吹拂我的山風吹拂著,正好吹醒昏昏沉沉堆積幾十年的歉意。“要是大熱天來就好了”,姐姐繼續說著。是啊,可我按捺不住想識得廬山真面目,遲緩一刻都是褻瀆。

大熱天赤腳在水裡走走、抓點小魚、螃蟹、石炕那才叫有趣,那才叫回到童年的感覺。我安靜地聽著姐姐的訴述,暗喜忽略這麼多年大自然賜予的仙境,還好找回來了。

我們在一塊寬敞的河灘停車徒步前往上游而去,姐姐說,從這裡一直走,可以走到桐梓,我驚訝地反問道:“真的”?“當然是真的”,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從混子村歷經五一村、工農村、建設村便是這近在家門前的板水溝,在繼續前行便是了桐梓的官倉鎮。


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媽媽,前面有人在烤燒烤”,女兒尖聲地喊起來。他們架起的燒烤架上放著醇香的食物,最醒目的則是剛上架的鯽殼魚,女兒不自覺的走到了燒烤架前,害羞的說著:“好想吃魚啊”!

陌生的燒烤人笑眯眯地看著女兒,說這幾條魚都是河裡捉的,捉了老半天,這魚“狡猾”得很,小妹妹你吃了會更聰明的。女兒扭頭瞅著我,想徵求我的同意,我對女兒笑笑點頭以表示同意。

我和姐姐則站在他們支起的一堆柴火旁,驅逐有些寒意的身體。當我們準備離去的時候,他們搭在小木屋旁的帳篷吸引了女兒的注意力,嚷著她也想進帳篷裡去玩玩。姐姐忙上前說:“我們到前面魚塘去釣魚”,一聽釣魚女兒就跟著我們蹦蹦跳跳地走了。

上游確實有一個很大的魚塘,這些都是就地取材,水是板水溝的水、魚是河裡的游魚,就算買了魚苗來餵養,也是這水餵養長大,也比“悶”魚塘的魚新鮮嫩滑。


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女兒興致勃勃的走到河塘邊,卻嚷著說沒有魚竿,有了幾分慍色,扭頭嘟嘴責怪我為什麼沒帶魚竿了?

因為,在她的心裡,母親就是萬能的,無論何事只要問母親,母親都能第一時間解決。為在女兒心中有這樣的地位而高興,但也為有這樣的地位而深感“煩惱”。

這時,一位胖墩墩笑眯眯的中年婦女顛著腳步跑了過來,談論著有關釣魚的事項,女兒這才露出了笑臉。可半天不上鉤的魚兒,讓女兒失去了耐性,丟下漁具跟隨一地奔跑的“山雞”玩耍去了,“山雞”在女兒的追逐下居然試著飛翔,女兒驚得直喊:“雞居然都能飛?”。

我和姐姐哈哈大笑,笑高樓大廈裡哪知道生命奔跑的快樂,哪知道與大山共呼吸才是生命最初的狀態。沒有釣魚經驗的我們,無法取得魚兒的垂愛,它們始終不光顧我們的魚鉤,最後,還是魚塘主人饋贈了我們幾條。


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天逐漸暗下來,溼潤的空氣襲擊著我們的褲管,我打了寒噤,女兒也嚷著說:“媽媽,你是不是把褲子給我穿少了呀”?

我和姐姐相視一笑,牽著女兒的手跑了起來。“媽媽,哪些植物是植物界的殺手呀?”,隨處可見的蕁麻含著笑意生長在這片朝氣潤澤的土地裡,“就是這個像鴨掌一樣植物就是殺手嗎?”,女兒認真地揣摩起“殺手”,用稚氣的童聲驚喊起來,“媽媽,殺手身上長毛了”。而現在,這些“殺手”卻是野菜館裡的珍稀美食。

我看著路邊叫得出名的、叫不出名的野菜,心中泛起陣陣漣漪,為什麼以前的豬肉好吃,就是因為豬大爺吃了這些天然的補品。我們繼續徒步在這清幽雅緻的峽谷溪水間,峽谷層層的綠意在溪水兩畔蜿蜒起伏,我為這綠、這山、這水開始浮想聯翩……。


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有些倦怠的聯想裡突然闖入一位步履緩慢卻穩健的老人,她的揹簍裡有著初生的竹筍、有帶著泥土氣息的折耳根。

姐姐說:“下次我們帶把刀來”“也背個揹簍來”,我附和著姐姐說。“你們要就拿點去吧”,老人低沉而明朗地說著,姐姐推遲說無論如何也要給錢的,“你們隨便拿吧”,姐姐拿了幾把折耳根、竹筍,也把錢塞到老人手裡,老人卻說用不了這麼多,硬要把十塊還給我們,讓我們只給兩三塊錢就夠了。


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天空越來越暗,雨絲開始洗滌我們的髮絲,落單的鳥雀開始找尋著回家的窩。

懸崖洞裡不知是何動物跳躍飛竄的聲音驚擾了我們,我們舉目望去,卻撲了一個空。“媽媽,是不是猴子呀”“也許是吧,也許不是”。而此刻,佇立山巔的姊妹峰卻粘住了我們的雙眼,它們一高一矮、一胖一瘦,茂密的綠色植被鋪染在它們身軀的每一個角落,而山尖升騰的霧氣更像是它們兩姊妹呼出的熱氣。“媽媽,城堡也”,女兒動聽的聲音隨流水、微風盤旋姊妹峰巔,它們靦腆地遮掩了雙眸。我舉起手機,把此刻留在了相冊裡。姐姐催促我們加快腳步,我們瑟瑟地躲進車裡,開啟了回家的路程。

女兒很快就在車廂溫暖的氣息中沉沉睡去,我卻沒有絲毫睏意,心中有一個奇怪的聲音在呼喚。如果……如果時間可以倒流,我定會堅守家鄉不再遠離,守著這方水土、守著父母,守著百年之後的自己,做土地忠誠的兒女!

鄉情散文:我沒去過的故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