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島咖啡高開低走 質量下降 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上世紀末,在剛剛享受到改革開放成果進入經濟高速發展的大陸地區,“咖啡”這個洋玩意兒的普及率並不高,所以咖啡廳也自帶了一種新鮮和奢侈感。所以在90年代,上島咖啡不單純是咖啡店,更是權貴的象徵,是身份的代表!

上島咖啡高開低走 質量下降 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上島咖啡建立於1968年,最初在臺灣是一家街角小店。經過30年的發展,創始人陳文敏決定將上島帶到內地,1997年在海南省開設了第一家門店。當時大陸經濟正值快速發展階段,上島咖啡搶先星巴克等品牌進入了中國市場,憑藉著絕佳的空檔期,迅速發展起來。到了2004年底,就已經在全國開了600多家店,加上上島咖啡衍生出來的子品牌,超過了3000家店,成為中國當時最大的連鎖加盟品牌。2016年時不足1000家,如今,根據大眾點評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合起來也不到130家。跳崖式的縮減,讓很多消費者都無法相信這還是當年加盟商拿著幾十萬爭前恐後加盟的上島咖啡嗎?為何演變成這樣?

上島咖啡高開低走 質量下降 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很多人說上島的失利是因為加盟模式難於管理,從而在管理層上出了問題。但是另一方面,上島的咖啡除了管理層的問題以外,更多的則是在餐廳環境與產品本身上面。現在,咖啡基本融入人們的生活中,常常作為日常飲料、早餐等存在,沒有人再“高看”它。宮廷式的裝修風格,也早已不符合當下的審美習慣。上島咖啡就像是守舊派,不與潮流接軌,當華為開始用無人機送咖啡的時候,當各類科技實驗室向外界展示著機器人手衝咖啡時,上島咖啡還在堅持著上世紀的咖啡理念。

上島咖啡高開低走 質量下降 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總而言之,嚴格意義上,上島咖啡只是丟了品牌,但錢早已賺得盆滿缽滿了,輸的只是加盟商。 商業角度看,上島咖啡是成功的,從品牌價值看,上島咖啡是失敗的。至於要什麼訴求,那是上島咖啡控制人,股東的事。外人就簡單粗暴的認為經營得久就是成功,持繼不衰就是成功,但商業角度未必,要一百年賺的錢,30年就賺到了也算一種成功。

各位讀者,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