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岛咖啡高开低走 质量下降 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上世纪末,在刚刚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大陆地区,“咖啡”这个洋玩意儿的普及率并不高,所以咖啡厅也自带了一种新鲜和奢侈感。所以在90年代,上岛咖啡不单纯是咖啡店,更是权贵的象征,是身份的代表!

上岛咖啡高开低走 质量下降 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上岛咖啡建立于1968年,最初在台湾是一家街角小店。经过30年的发展,创始人陈文敏决定将上岛带到内地,1997年在海南省开设了第一家门店。当时大陆经济正值快速发展阶段,上岛咖啡抢先星巴克等品牌进入了中国市场,凭借着绝佳的空档期,迅速发展起来。到了2004年底,就已经在全国开了600多家店,加上上岛咖啡衍生出来的子品牌,超过了3000家店,成为中国当时最大的连锁加盟品牌。2016年时不足1000家,如今,根据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合起来也不到130家。跳崖式的缩减,让很多消费者都无法相信这还是当年加盟商拿着几十万争前恐后加盟的上岛咖啡吗?为何演变成这样?

上岛咖啡高开低走 质量下降 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很多人说上岛的失利是因为加盟模式难于管理,从而在管理层上出了问题。但是另一方面,上岛的咖啡除了管理层的问题以外,更多的则是在餐厅环境与产品本身上面。现在,咖啡基本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常常作为日常饮料、早餐等存在,没有人再“高看”它。宫廷式的装修风格,也早已不符合当下的审美习惯。上岛咖啡就像是守旧派,不与潮流接轨,当华为开始用无人机送咖啡的时候,当各类科技实验室向外界展示着机器人手冲咖啡时,上岛咖啡还在坚持着上世纪的咖啡理念。

上岛咖啡高开低走 质量下降 品牌形象一落千丈

总而言之,严格意义上,上岛咖啡只是丢了品牌,但钱早已赚得盆满钵满了,输的只是加盟商。 商业角度看,上岛咖啡是成功的,从品牌价值看,上岛咖啡是失败的。至于要什么诉求,那是上岛咖啡控制人,股东的事。外人就简单粗暴的认为经营得久就是成功,持继不衰就是成功,但商业角度未必,要一百年赚的钱,30年就赚到了也算一种成功。

各位读者,你们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