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人生差距到底在哪裡?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人生差距到底在哪裡?

由於疫情影響,多省市教育局發佈了推遲開學的通知。最長寒假,線上教學,這對學生來說完全是一場自律能力的考驗。擁有良好自律能力的同學,很可能通過這個假期突破自我。而對於不自律的孩子,明明有一大堆作業要做,總是管不住自己,再玩一會,翻箱倒櫃的找吃的,玩手機,看電視,等到假期餘額成負數的時候才開始著急,最後做作業草草了事。

何謂自律,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自我管理的狀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受外在限制或壓力所產生的迫不得已的行為。作為父母,最應該培養孩子的就是自律性。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人生差距到底在哪裡?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過得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1、建立家庭規則

規則是建立權威與秩序,讓孩子知道標準和界限,幫助孩子在心裡建立一個邊界。通過父母堅決的執行,孩子漸漸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進而學會凡事三思而後行,培養自律的能力。

我朋友的孩子8歲,早上起床後,就想上網玩遊戲。但是他仔細一想,自己有很多事情需要完成。平常媽媽教導他要先完成早晨的家務和學習的作業,然後取得媽媽的同意後,才能玩遊戲。

如果不按照家裡的規則做事,他要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可能早餐就吃不到,還要做加倍的功課和家務。於是他選擇了先不玩遊戲。

制定規則之後,父母堅持按照規則來做,一段時間後,孩子就會習慣了,慢慢的,他覺得每天這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就成了習慣。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人生差距到底在哪裡?

2、給孩子自主權

對孩子充分信任,父母捨得對孩子放手,孩子才有機會自己做主,才能體會到自我管理的樂趣,才能形成自律的內在動力。

有個朋友,為了督促孩子學習,在家裡裝上了攝像頭,只要她打開手機,就能看到孩子在家裡的一舉一動,發現孩子偷懶,她就會在手機這頭吼上一嗓子,孩子又乖乖地坐回書桌前。

剛開始,她洋洋得意,覺得終於找到了一個大神器,可以24小時無死角地督促孩子,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在她看不到的時候偷懶。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人生差距到底在哪裡?

直到有一天,她去接孩子的時候,老師把她留下談了話。老師說,她家的孩子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學習的自覺性很差,上課經常走神,需要老師多次提醒,一個班那麼多孩子,老師不可能只盯著一個孩子。

她很生氣,孩子怎麼會這樣,她可是為了孩子操碎了心,在家一刻都不敢放鬆,孩子在她眼皮子底下還是很聽話的。

後來,一個同學家長提醒了她:你是不是管孩子管太嚴了,他什麼事都要聽你的,自己從來做不了主?

那天晚上,為了孩子的問題,她跟老公談到半夜,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撤銷家裡的攝像頭,給孩子自主權。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人生差距到底在哪裡?

那段日子很難熬,她怕自己一放手孩子就像脫韁的野馬,更是自由散漫了,她努力地忍,忍著不催孩子,忍著不盯孩子寫作業,忍著讓孩子自己做一些決定。

一個月下來,她發現孩子沒有變得更差,反而有了一定的積極性,玩到一定的時間,不用自己催,自己會去寫作業。作業不用自己反覆檢查修改,也沒有多少錯誤。那一刻,她覺得輕鬆了很多。

眼看著孩子犯錯不插手,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你忍得住,充分信任孩子,孩子的收穫一定會讓你感到驚喜。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人生差距到底在哪裡?

3、讓孩子體驗行為的後果

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孩子打電話時這麼說:"媽,我什麼東西忘記帶,你給我送來啊!"多麼理所當然啊!然而大部分父母會說:"一會兒就送到。"

我們千萬不要對孩子有求必應,必須要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失誤負責。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幫助孩子培養自律的品格。其實,學習中父母代勞的情況,在中國以及北美的華人社區中非常普遍。

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人生差距到底在哪裡?

父母特別注重孩子的學業,希望孩子在學校表現得好。為了讓孩子的成績優異,父母不惜代價,使出渾身解數,甚至幫他們做功課。課後補習的現象不只是在中國,在美國的華人社區也一點不落後。父母為了幫助孩子做模型、趕作業,熬夜趕工,這一點都不誇張。

孩子忘了帶作業本,只要打個電話,父母就乖乖送來,這樣怎麼能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呢。

孩子的品質需要父母在生活中一點一點教導,在孩子的生活中一點一點積累,逐漸養成行為意識每一份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有心。願每個孩子,都能用自律,換來更美好的前途和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