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長代言”的正確姿勢

近期電商平臺、視頻直播平臺上最熱鬧的現象,莫過於縣長們為地方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代言、直播帶貨。地方黨政領導發展一方農業農村經濟的這種責任感值得褒獎。

在此,筆者想要探討的是:縣長們究竟說了啥,有沒有表達出品牌的個性和差異,有沒有用形象化的故事使消費者形成記憶?如此興師動眾,縣長們究竟應該聚焦產品銷售還是品牌形象的提升?這關係到代言傳播的科學性和專業性,也就是說,應該以怎樣的正確姿態代言,讓公益代言真正收到實效、發揮長效?

傳播內容要關注“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沒有頂層設計,就不可能進行統一、精準的品牌傳播,也就不可能有品牌資產的積累。所謂頂層設計,就是提煉個性與差異,將你的品牌與他人進行區隔。這就要求在傳播內容上注意“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箇中心就是頂層設計。核心內容包括品牌名稱、品牌定位、LOGO、傳播口號、價值體系等。在傳播的每個環節、每個場景中,這些內容都不可缺漏,屬於傳播的基本板塊。

如陝西周至縣委書記在代言“周至獼猴桃”時,就用了“鮮甜自有道”

這一口號,與其他同樣傳播“鮮甜”這一核心價值的品牌區隔開來,彰顯出“道教文化發祥地”的品牌內涵;

山西萬榮副縣長則用“一個快樂的蘋果”的概念與其他蘋果品牌進行差異化,以突顯自身“笑話之鄉”的文化內涵。

蒋文龙 ||“县长代言”的正确姿势
蒋文龙 ||“县长代言”的正确姿势

周至獼猴桃“鮮甜自有道”和萬榮蘋果“一個快樂的蘋果”

“兩個基本點”,第一是主題化的農業產業。區域公用品牌指向的是集群化的產業,如臺灣“大湖草莓”,一切的延伸和開發都圍繞草莓主題展開,草莓飯、草莓酒、草莓冰淇淋、草莓工裝、草莓博物館、草莓音樂等,這樣的延展無疑很好地強化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

第二是一脈相承的農耕文化。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天然佔有文脈故事,如臺灣信義鄉的梅子夢工廠,所生產的每一款產品,都融入了地方文化,其中有“山豬迷路”、“長老說話”等民間傳說,也有布隆族的人物形象。你買了他的產品,就帶走了他的文化。

蒋文龙 ||“县长代言”的正确姿势

臺灣梅子夢工廠貪吃迷路的山豬讓遊客們戀戀不捨

因此,縣長代言應該注意:一是先做頂層設計再做代言,否則基本屬於無效傳播,只是圖一時熱鬧而已;二是所有傳播內容延伸必須從定位出發,為強化品牌印象加分;三是在融合發展的大勢所趨之下,“農業縣長”和“文旅縣長”要合力,不能各執一詞,相互打架。

利用農耕元素構建沉浸式傳播場景

縣長代言是否只能限定在室內?回答是否定的。從傳播的角度審讀代言的環境道具,我們可以稱其為“場景傳播”。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而言,鄉村就是一個無需搭建的、進行場景傳播的大舞臺。

消費者的需求往往在沉睡之中。只有用場景、用道具、用儀式,才能將其喚醒。場景傳播的核心是針對消費者心理和需求,從品牌定位出發,構建傳播場景,對品牌進行直觀、形象的傳播。如同城市電梯廣告一樣,鄉村的場景傳播具有強制性效果。因為傳播環境是相對封閉和專題化的,屬於注意力經濟。

例如千島湖淳牌有機魚,從養魚、捕魚到放魚,再到魚拓、餐飲等,當你從全流程、全環節、全域角度去審視,就可以發現,跟品牌的關聯和互動是異常密切而且天衣無縫。這種關聯和互動不斷強化著消費者對品牌的印象和熱愛。尤其是當身臨巨網捕魚的場景中,整齊劃一、低沉有力的捕魚號子,遊客抱著胖頭魚合影,此時,

整個千島湖,整個綠水青山,都構建起品牌傳播的超級場景。

蒋文龙 ||“县长代言”的正确姿势

千島湖淳安巨網捕魚場面壯觀

對農業而言,對鄉村而言,有太多的元素可供我們搭建傳播場景,可供我們接入傳播端口。農田、茶園、民俗、節慶、工藝、建築、生產工具等農業元素和鄉村元素具有超強的感染力,都可帶來流量,他們所呈現的畫面感、歷史感、文化感,都將喚起我們內心的感受。

面對虛擬的網絡,消費者更需要體現存在感、參與感,更需要個性的表達,更需要分享。我們的縣長代言,能否脫離千篇一律、古板乏味的辦公室,轉而利用豐富的農耕元素,來構建有效的傳播場景,讓我們的代言更生動、更可感,更符合網絡時代的消費需求?

構建媒體互聯傳播體系實現“永不落幕”

當下這波縣長代言傳播會否隨著疫情的結束而“煙消雲散”?這就提出了另一個命題:既然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中永恆的主旋律,那麼,我們如何讓縣長代言永不落幕?

這就需要主動謀劃,構建以代言傳播為契機的媒體互聯傳播體系。在此體系內,地方主政者不再僅僅是平臺的嘉賓、展示者,而是要主動謀劃,將平臺作為品牌傳播的“道具”。

蒋文龙 ||“县长代言”的正确姿势

第十四屆新昌大佛龍井茶文化節直接將開幕式的場景搭建在了茶園,將天地茶園作為天賜的傳播大舞臺

從傳播媒介格局看,不同媒介在品牌成長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作用。網絡傳播的特點是“病毒式爆發”,縣長代言開局良好,但隨著縣長們次第登臺,受眾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平臺的興奮點必定會轉移。而區域公用品牌和大眾媒體之間則關聯緊密:區域公用品牌姓“農”、姓“公”,大眾媒體也姓“公”,不僅具有公信力“背書”,而且可以實現二次傳播、三次傳播的擴散。

傳統企業品牌傳播路徑是,一開始靠廣告轟炸,然後進行產品推廣,到線下做推介會,形成購買,然後再重複購買,最後達到市場爆發。但“麗水山耕”等品牌則是開闢出區域公用品牌傳播的另類路徑:先通過大眾傳媒影響到意見領袖,通過意見領袖進而影響到圈層,影響到社群,最後各種不同的媒體、階層形成整合傳播,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效。

蒋文龙 ||“县长代言”的正确姿势

區域公用品牌傳播的另類路徑

“縣長代言”的熱鬧過後,需要有一系列的平臺傳播發酵,更需要有大眾媒體的引領,整合傳播才有可能達到“永不落幕”的效果。

如果以飛機模型比喻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傳播格局,機首就是頂層設計的傳播,這是傳播的基本板塊。左翼是場景傳播,通過特定時空場景的構建,將文脈植入其中,形成場景內外的互動傳播的綜合媒體場。右翼即媒體互聯傳播,通過大眾媒體的引領,進行互聯傳播,實現內容與傳播一體化、傳播與銷售實時化。尾翼即消費體驗傳播,要通過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文化體驗等,建立起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

蒋文龙 ||“县长代言”的正确姿势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傳播模型

總之,在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品牌傳播不可能通過一次“縣長代言”取得一勞永逸的效果。在整個傳播格局中,文脈是無可替代的主軸,經過整合品牌傳播,使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產生特殊的關係,這就是品牌價值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