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2015年的電影《踏血尋梅》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以七年前香港轟動一時的王佳梅命案作為藍本,講述一個16歲援交女被一個叫做丁子聰的貨車司機,在第一次見面時“殘忍”殺害的經過。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2019年的電影《少年的你》講述的是高三女孩陳念受到校園霸凌後,孤立無門,而求助於社會混混小北庇護的故事。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在主題上,這兩部電影所關注的都是處於金字塔最底部的少年。他們沒有一點反抗能力,他們在陰溝裡仰望星空。

以下文章將通過王佳梅和陳唸的人物深度對比,丁子聰和小北的人物深度對比,去尋找悲劇的“真相”。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一、被祭品養大的人,殺了另一個祭品


《踏血尋梅》——王佳梅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一個湖南女孩,8歲那年父母離異,母親改嫁去香港,父親是爛賭鬼。

她被安排到東莞的一個親戚家去生活,等著母親接她去香港生活,手續一辦就是七年。

15歲她來到香港,唸書受到排擠嘲笑,母親在酒樓當歌女,一生氣就打她。

她選擇輟學,她的夢想是當一個模特,卻因為個子太矮而做了推銷員。

她想要錢,想搬出這個小小的家,她一人打兩份工,錢還是不夠,最後她偷偷做了援交女。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她愛上了一個客人,是一個渣男,她被傷害之後徹底絕望。

她每天吃得很少瘦如紙片,夢想做一個模特,但沒人要她。

她練習香港話的發音為了讓同學不要覺得她“土”,她很想融入香港這個新社會卻遭到排擠。

她等了7年終於能和母親一起生活,但母親忙著賺錢無暇顧她,她只不過從東莞的籠子一樣大的房間搬到了香港同樣小小壓抑的房間,她還是孤獨的一個人。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她好不容易喜歡一個男人,可悲的是那人卻是她的“客人”,她可以不收那個男人的錢,那人卻只當她是玩具。

所有的壓力讓王佳梅陷入深深絕望。絕望中她認識了一個叫做丁子聰的網友,他們聊了很久。

他們見面,吸毒,在神志最不清醒的時候,她和丁子聰提議,“你殺了我好嗎?求求你殺了我。”




《少年的你》——陳念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父母離異,她和母親生活,母親倒賣傳銷商品在外面躲債,她在學校裡被同學嘲笑。

她看著好友小蝶因為忍受不了霸凌跳樓自殺,小蝶死後她成了新的被霸凌對象,那個曾心儀她的男生選擇沉默不語的躲在一邊觀望。

陳念知道,她的命運只能通過學習改變。

她拼了命的讀書,考上清華北大是她的夢想,對於她來說只有換一個地方才能改變人生。

但是那些霸凌的同學仍然不肯放過她,一次又一次對她進行挑釁。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她能去和誰說?和媽媽說?媽媽不知道在哪。

和警察說?警察對於霸凌的定義束手無策,和班主任說?班主任只會通知家長,家長教訓孩子就是一巴掌,一頓打。

大多數的成年人都在漠視“霸凌”的問題。

而在最後,當一個叫做魏萊的女孩對陳念窮追不捨之後,陳念心底的怒火終於爆發,她錯手殺死了魏萊。


在某種定義上,王佳梅和陳念是一路人,她們有著驚人相似的家庭,而她們活著就像是一個祭品。活在一個被家人忽視的世界中。

改變她們命運的都是因為一個男孩。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二、殘酷的,不被理解的拯救


《踏血尋梅》——丁子聰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8歲那年,母親從外地來找他,意外死在車禍中。從那時開始丁子聰產生了自責心理,他認為是他的出現害死了母親。

長大後他做了一名貨車司機,送冷凍豬肉的。他天天和那些死豬打交道。他還加入了黑社會,賣軟性毒品。

他又肥又醜,別人都不叫他名字,叫他肥豬。他一個人住在破舊的屋子裡,從小到大,他沒什麼朋友。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他非常喜歡一個叫做慕容的女神。但這個女神只是別人的小三,慕容只把他當成備胎和提款機。

他雖然長得肥肥大大,但沒錢,要在僱主的臉色中過活。

他不敢反抗,躲在黑暗中,一個人吸食毒品,想念死去的母親。

他自卑,他產生了扭曲的心理。他會割破自己的手掌來獲得“興奮”,而在此時,他遇到了王佳梅。

他們是網絡上無話不談的網友,每次聊天都非常開心,終於他們見面。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他們一塊兒吸毒,王佳梅還讀聖經給他聽,讀完之後,王佳梅忽然哭著求他,“你可以殺了我嗎?我不想活了。”

他想要幫助王佳梅,他能理解王佳梅活著的痛苦,他覺得他們是一類人。

他做出了讓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的事,親手掐死了王佳梅,而後將她分屍,撕下她的麵皮...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最後,他冷靜的去警察局自首,他被判處了無期徒刑。




《少年的你》——小北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他是一個混混,天天被人揍,勞教當成家常便飯。

有一次這個片區出現了一個強姦嫌疑犯,警察想都沒想就把他抓來問話。

而他和幾個嫌疑犯面對著莫須有的審問,所表現的不是憤怒、不是爭辯,是嘻嘻哈哈的在警局裡開著玩笑。有什麼呢?他習慣了。

當陳念來找他的時候,他對陳念說:“我保護你,你保護世界。”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保護陳念這件事全世界只有小北能做嗎?這聽起來是有多麼可悲。一個混混保護一個被欺凌的少女。

小北和陳念都在陰溝裡仰望星空,小北又何嘗不想有書念,走上正途呢?可他沒有機會了。

可陳念有機會,她學習好,前途好。

小北看似是在保護陳念,其實是在保護自己內心尚存的那個夢想。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後來,當陳念殺了魏萊之後,他義無反顧的選擇幫陳念頂罪,哪怕面對的是無期徒刑,小北依然願意這麼做。


在某種意義上,小北選擇幫陳念頂罪,丁子聰選擇殺王佳梅,讓自己坐牢,他們所做的這件事目的都是一致的。

他們都覺得自己和那個女孩是一類人,自己沒救了,女孩還有希望。

他們都是在進行一種荒唐的“拯救”。一個向死,一個而生,他們動機都讓人難以理解。

只不過陳念是幸運的,拯救她和小北的,最後是這個社會。

而王佳梅是不幸的,在她有輕生念頭的時候並沒有引起家庭中任何一人的注意,她遭受著社會漠視。

生與死,救贖與滅亡,都因為現實。


你會發現,陳念和王佳梅,小北和丁子聰他們有著驚人的相似。而這正是兩部影片所描述的——貧窮的多數,悲慘的少數。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在社會上仍然是有多數人在顛沛流離中生活,活得狼狽艱難,艱難中他們生育下孩子,由於忙碌生計,對於子女缺乏教育。

有的離婚,再婚,把孩子帶到了新的家庭,有的乾脆就丟在老家不管不顧。

那些孩子一個個的在無人理會的環境中野蠻生長,最悲慘的算是小北和丁子聰,他們必須要依靠做壞事成為混混才能解決短暫的“溫飽”,他們在社會上自生自滅。

陳念和王佳梅雖然都有母親,但她們的人格早已被非正常的家庭教育改變。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三、家庭教育對於孩子人格形成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家庭的教育對於孩子是具有最重要的影響,而家庭教育呈現出3種方式


1、權威型教育方式

家長在家中擁有絕對的主導地位,他們會按照自己想要的施加在孩子身上,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控制。

由於每位父母的文化程度、想法各不相同,所給予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天差地別。

正如王佳梅母親先是將她丟在東莞不管不顧,而帶回香港後又冷落和暴力的雙重教育。所以王佳梅覺得人生無望。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陳唸的母親一有事就丟下陳念逃跑,讓陳念缺乏安全感。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在這樣“想當然”“我說了算”的教育方式中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極、被動、依賴、服從、懦弱、做事缺乏主動性,甚至形成不誠實的社會人格。


2、放縱型教育方式

家長擁有一定物質基礎,對於孩子過於溺愛、放縱,孩子想幹嘛就讓他幹嘛。犯再大的錯都只是說幾句。

就比如《少年的你》中的魏萊,在一個富裕放縱她的家庭中長大。

她隨心所欲想控制別人,她去欺負陳念、欺負小蝶。她用錢解決問題。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她任性、幼稚、自私、野蠻、無理、獨立性差、這也正是放縱型教育方式會培養出的人格。


3、民主型教育方式

父母尊重孩子,給予孩子一定的主動權和積極正確的指導。

這樣的教育方式是最好的,能夠形成積極的人格品質,讓孩子活潑、快樂、直爽、自立、彬彬有禮、善於交往。




結語:


電影《踏血尋梅》中有一個場景——

在課堂上,隔壁桌的同學突然舉起刀在手上劃了四五刀血流不止,王佳梅一語不吭地坐著。

直到老師走過來對她大吼:你看到同桌自殺為什麼一句話都不講?!

王佳梅這時才開口說,我當時感到害怕。


電影《少年的你》中有一個場景——

陳念在形容魏萊恐懼的表情時候說,“你知道野生動物在被捕時,它們是沒有表情的。那是因為它們害怕。”

每一個少年,在沒長大之前,都是“野生”的。

《踏血尋梅》和《少年的你》:誰來原諒貧窮的原罪?

他們擁有一切孩子的天性,在面對危險時,野生而恐懼。

這兩部電影所表達的,正是希望“少年問題”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並讓每個成年人從最深層面理解那些“邊緣少年”。

《麥田裡的守望者》書中寫道:我站在懸崖邊,守候那些在麥田中游戲的孩子,如果孩子跑到懸崖邊,我就去抓住那個孩子,以免他落到懸崖下面。

希望這個社會的每一個成年人,都能用心去守護每一個少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