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有效破解:完善打擊治理機制

近年來,圍繞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不斷出現的新科技,電信詐騙的作案人群、作案方式也出現新變種,但是打擊和預防的方式方法還停留在傳統階段,傳統治理方式存在多重不適應性,難以有效應對新變化,須進一步完善打擊治理機制。

“打不盡”的電信詐騙?

基層民警普遍表示,電信詐騙類犯罪案件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影響百姓安全感的最大威脅,也是基層公安工作最頭疼的事情之一。

“想打擊卻帶不回來人”

電信詐騙犯罪從業人員等“業態”已出現多重新變化。據民警介紹,電信詐騙從沿海地區向南方地區蔓延,現在範圍愈發擴大,甚至有外國人參與詐騙。

與此同時,一些重點地區重點類型的詐騙開始互相交叉,向外蔓延。近年我國曾兩次掛牌整治電信詐騙重點地區,這些重點地區有各自為主的騙術。警方介紹,隨著打擊深入,各地騙術互相交叉,作案地域呈現蔓延趨勢。

隨著各地降低落戶門檻,不少電信詐騙人員開始“化整為零”,向全國各地蔓延。太原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副中隊長阮航說,電信詐騙團伙以親朋同學等為紐帶,有一個人,往往很快周圍就發展出一窩,落地生根後迅速遍地開花。

電信詐騙有效破解:完善打擊治理機制

第三方支付成洗錢通道

警方反映,最近出現的一些應用新技術的新式詐騙手段百姓難以防範。如新出現的語音合成技術,可以完全模仿一個人的聲音語調,再用改號軟件模擬出電話號碼,一個電話打過來,從號碼到聲音都是親朋好友的,受害人連發現都發現不了。

基層反映,目前電信詐騙“技術手段”創新快,可以根據打擊情況迅速開展針對性變種,並不斷利用移動互聯、人工智能、快捷支付等新技術及其管理漏洞。2016年底各地成立反詐騙中心後,短時間內曾打得對方“措手不及”,取得顯著效果,但隨後電信詐騙發案數與損失金額又開始逐年上升。

目前犯罪分子根據打擊情況開始進行針對性破解。受害人的錢到了銀行卡後,二級就進了第三方公司,如打到支付寶等平臺公司後,迅速分流購物,利用七天退款的規則等,將退款分流到不同賬戶。等警方查出流水,錢早已出了支付寶變現。

反詐騙如何道高一丈

面對“日新月異”不斷髮展變化的專業化電信詐騙作案手段,基層普遍反映,目前打擊機制和方式落後於電信詐騙發展水平,必須進一步完善打擊治理和預防機制,以快制快,以科技制科技,方能有效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