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峽:“四變”脫貧模式 鞏固群眾脫貧成果

河南經濟報記者 張治中 見習記者 周美嬌 通訊員 李金喜

近年來,西峽縣把產業扶貧作為鞏固脫貧成果的根本之策,立足“果、藥、菌、遊”特色產業,依託資源變資產、就業變創業、資金變股金、農民變工人“四變”模式,探索出一條“產業扶貧、就地脫貧、創新創業”多贏之路。

“特色產業+就業+信貸”加速就地就業脫貧,使資源變資產。該縣結合當地資源特點,將產業優勢明顯、地域特色鮮明的“果、藥、菌”作為“產業扶貧、就地脫貧”的主渠道,通過西峽農商行推出的“果貸通”“菌貸通”“藥貸通”產業鏈快貸,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在丹水、丁河、西坪312國道沿線建立百公里獼猴桃長廊;在米坪、二郎坪、太平鎮建立20萬畝山茱萸中藥材基地;在雙龍、軍馬河、桑坪、寨根等7個鄉鎮建立1.5億袋標準化香菇生產基地,並通過“公司+基地+農戶+信貸”模式,實現訂單生產、加工、銷售,建立企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脫貧。

“電商+產業孵化+信貸”加速創業孵化脫貧,使就業變創業。該縣抓住“果、藥、菌”獲得國際市場通行證和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依託雙龍香菇市場、丹水果品市場、西坪中藥材市場等100個“淘寶村”,通過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雙創+信貸”,助推精準脫貧。積極構建農村電子商務體系,使留守貧困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以創業就業,已帶動全縣2000多戶貧困戶脫貧。尤其是西峽電子商務孵化基地落地發展,使“果、藥、菌”的區位優勢更加突出,全縣電子商務線下“貨暢其流”能力進一步提升。

“合作社+農戶+信貸”加速託管增值脫貧,使資金變股金。激勵西峽農商銀行每年拿出增量資金的30%,支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並依託致富能人創辦農民合作社,帶動貧困群眾入股入社,能者幫弱者,先富帶後富。此外,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地承包經營權等“五權”納入抵押擔保範疇,盤活農村信用資源,幫助農民把“死”錢變“活”。這些措施催生出家庭農場115家,專業合作社25家,涵蓋多個行業,成為引領群眾就地脫貧的重要力量。

“美麗鄉村+生態旅遊+信貸”加速資源開發脫貧,使農民變工人。該縣把建設美麗鄉村、發展鄉村旅遊作為助推群眾脫貧的重要抓手,通過構建鄉村旅遊產業信貸服務體系,延伸產業支持鏈條,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大力發展農家樂,推動遊客進農家,構築“山、水、龍、園”鄉村旅遊綜合服務體系;對民俗文化、重陽文化、屈原文化等,實行保護性建設開發,實現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目前,西峽縣共建設美麗鄉村65個,鄉村旅遊景區景點15個,有1500多農戶直接參與生態旅遊開發和利用,使農民真正轉變成農業產業工人,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助推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