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生存法則

“體制也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裡人的想出去。”“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生活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這是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臺詞,用來形容體制化的過程。如何知道你是否被體制化了,我想只有當你某一天離開體制,你才會深切感受到,身在棋盤中的棋子往往難以看清棋局。


體制內生存法則

體制內就像一座圍城


生活在世,每一行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則。

是否合適恐怕只有親身經歷過才有發言權。我從大學畢業就進入體制內,作為一名國防生進入部隊任軍官,聽起來挺好,在家長和親朋好友眼中也不錯,我以為自己喜歡這個職業,工作幾年後,才發現並不適合。然後在野戰部隊確實比較苦逼,箇中心酸只有自己能夠體會,然後我最大的期盼就是儘早轉業跟家人相聚。


體制內生存法則

轉業時


黃天不負有心人,在部隊8年後,藉著部隊改革的東風,我順利轉業。轉業的時候自己走了一條特殊的道路,沒有隨大流選擇公務員隊伍,而是安置到了事業單位。在這個單位工作幾年後,我的人生好像走入了一個死衚衕,而換了一個平臺後職業發展的空間仍受限時,我發現這是個性價比並不高的工作。

我為什麼會陷入這個死循環中呢?這個問題讓我思考了好久,最終我還是覺得自己已經被自己體制化了。關於這個體制化,可能最讓我無法接受的就是,自己的腦袋處於生鏽的狀態,我喜歡學習新的東西,我需要一點外在競爭讓我充滿活力,因為我還年輕,不想年輕時就變成一幅老態龍鍾,生無可戀的模樣。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先說一下體制內工作的優點吧。

體制內不會失業或者不容易失業,工作穩定,這是這份工作最大的優點。如果能進入性價比高的單位和崗位,對於女生和那些沒有什麼事業心的人,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也要分崗位。有些體制內工作還是挺能鍛鍊人,比如鄉鎮鎮長,縣級以上宣傳部、團委等年輕人多的部門,只是很多年輕人不一定有這樣的機會。通過幾年觀察,我發現體制內群體中優秀的那部分會有一些共性,比如沉穩、會察言觀色、能言善辯和情商高,我相信這一點在中國這種重人際交往的社會還是一個不錯的能力。

“體制內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不管對內在領導面前如何卑微窩囊,但這個職業會賦予他一定的社會地位,在外容易受到他人尊重;身在體制內,還掌握了一些社會資源,偶爾也能在子女入學、優質醫療資源等方面,分得一杯羹。

還有極少數人,如果懷抱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經國治世之志,投身體制,有朝一日若能走上高級領導崗位,通過自己的影響,出臺一個好的政策也能使億萬普通民眾獲益受福,這亦是千秋功業,真正的修行和善舉!”

“社會就是一個熔爐,可以把你鍛造成任何它想要的樣子,然後再批量生產。”

再說說體制內工作的一些其他感受吧。

工作沒有含金量,缺乏意義感。公務員工作性質主要是簡單的行政工作,如接打電話、開會和組織開會、寫公文、協調各種關係等,初高中學生就可以做,重複性比較強,時間久了容易讓人沒有成就感。

有時候我會想,將來AI人工智能發展後,政府99%的崗位都能被機器人替代,如窗口部門,像銀行那樣多買進幾臺自動辦理業務的機器就能搞定,如今電子政務已興起,以後完全可以實現不用去現場,直接在網上可以操作辦理所有的業務,至於公文寫作套路很明顯,簡單的機器人完全可以搞定,開會大家坐在家裡遠程開會也ok,最後體制內會空出好多崗位。

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想象,主要是基於政府內的工作技術含量真的很低,可替代性太強,用機器替代後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成本,效率高,群眾還不會對機器發脾氣呢。


體制內生存法則

前路慢慢


缺乏真正有效率的激勵機制,年輕人上升渠道狹窄,職業瓶頸強。基本上你考進去的單位層次已經決定了你的平臺,你遇到的上司決定了你能否上升,你的崗位決定了你在體制內是否有競爭力。

遇上一個好上司是你的福氣。

如果一開始你的單位層級低,領導和你氣味不相投,你拼死拼活,最後可能也就止步於你現在的職位,很多基層公務員30歲之前已到達了職業的巔峰,一輩子臨到退休時可能還做不到副科,俗稱得了“副科病”。

如此強的職業的天花板效應,想想如果你知道自己以後就止於現在的崗位,沒有上升空間,你還有多大的動力去努力幹活?激勵機制不完善最直觀的表現,是不管你的工作能力、效率如何,所有人的價格都一樣,那麼,那些能幹的人自然就沒有動力去努力工作了,長期以往,就可能出現了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現象。

不同的單位、平臺,其晉升難易程度不一樣。很多人在報考時並不知道這一點,舉個例子,從市級來看,市委和市政府的崗位,會比垂直管轄的部門更好晉升,原因很簡單,“近水樓臺先得月”,垂直管轄的單位基本上不和政府在一起辦公,都是單獨一棟樓,離權力的中心太遠。

和單位的人員結構和編制數量也有關,如市場監督管理局、國稅局等單位,一個單位可能有上百號人,而像團委、婦聯整個部門可能不到十個人(注意同一級黨政機關這兩部門級別是一樣的哦),但從100個人中競爭到領導崗位和從10個人中競爭成為領導,孰難孰易?一目瞭然,說到競爭,就會多少牽涉到明規則和暗規則,大家自己去掂量。

黨政機關大體上可以簡單分為三類,一是有權的(如紀委、組織、公安、國土等);二是有錢的(財政、國稅等);三是無錢無權的,無錢無權的單位還能分成有忙成狗和閒得慌(這個我就不舉例了…)。

體制內存在較強的“洗碗”效應。

幹多幹少,工資照發,只要不出大錯,也不會有人炒你魷魚,但一旦犯錯,你可能會受到批評和質疑,若遇“多事之秋”,你還可能會丟掉“飯碗”,試想,還有誰願意冒險?久而久之,有些人便形成一種慣性,就是寧願不做,也怕犯錯。

體制內的生存原則是不要犯大錯,儘量不犯小錯。百分百服從領導的決定,照做就行,不用帶什麼腦子,如果你覺得領導說的不對,請不要說出來,也不要違抗他的指令。

慢慢地,你會發現,大家不約而同養成了謹慎小心、相對保守的性格傾向,會對一些小細節,如某個標點符號,某件衣服掉了個釦子,過分的關注。這種性格無所謂好與不好,其他工作也需要細心。優點和缺點,是硬幣的兩個面,細心過了頭會變成吹毛求疵,勇敢過了頭也會變成魯莽。

如果你是一個想法比較獨立,又有點個性的人,體制內可能並不適合你。個人認為,211、985等一本以上的研究生不適合進入市級以下的機關工作,博士就更沒必要了,浪費人才。體制內不需要想法和深度思考,只需安分守己就好。

在我看來,政府公務員只有兩個崗位,一個是領導崗位,一個是非領導崗位。

老百姓口中的官其實是指領導崗位,通常還是單位的一把手,其他人都是吏,做具體執行,而這部分人才是公務員群體的多數。世人眼中的貪腐和非領導崗位的普通公務員沒多大關係,因為他們無權無錢,沒處貪腐啊。

處於金字塔頂端的人永遠只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是下面的基數。古往今來,才會有無數仁人志士,寤寐思服,朝思暮想往上爬。

像在辦公室給領導做秘書,會經常加班,領導隨叫隨到,如果領導願意提拔算你幸運,如果不願,你為領導寫的那些文章大部分都不能署你自己的名字,相當於你的辛苦勞動最終是為他人做嫁衣。為了表現你的高情商,你還得把功勞讓給boss,做一個無名的英雄。知識產權這件事,在體制內不存在。

還有一個特點是流動性差。凡事物極必反,過於穩定會造成流動性很差,流動性差就會削弱個人自我驅動動機,並造成個人升值空間停滯的情況。這就好比貨幣,如果沒有流動性,一萬塊錢放在兜裡花不出去那也是一文不值。

流動性不高主要體現在:1.上升渠道不暢;2.平行流動也不容易。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都是在本單位、本系統流動,想跨到其他單位可不容易;3.進去難,出來也難。


體制內生存法則

艱難前行


如果是發達城市、層次稍高點的政府部門對公務員辭職會比較寬容,其他並不容易。有些崗位有服務年限限制(如三年or五年),如果遇到boss不通情達理,不願意放人,就算過了服務年限,不同意批准,你也走不了,除非你不要檔案了。所以,一切看運氣和人品了。

有些人進入體制內不滿意當前崗位,就想考遴選(體制內選拔考試),這個考試一般也是要進入體制內至少兩年後才能報名,且只能在本區域內流動,不能跨區域考(跨區域的機會很少,跨區域一般指跨省)。

遴選和公考不一樣,公考是先考再交材料資格審核,遴選是先審核再考試,有些單位不想你走,leader可以不簽字,不給公務員登記表蓋章,你就不能報名了。

好,假設你現在符合遴選報考條件了,單位也同意你報考了,遴選考試也不容易啊,特別是省會城市的市級以上崗位,競爭還是很激烈,想想大家都是公務員考上來,誰也不比誰差,你還是和同一批人競爭。

你如果想進體制內工作,建議最好在第一次考的時候就一步到位,考個性價比高的崗位,個人認為,考公務員就像投胎,“寧可晚點,也要投個好人家”,這雖是個玩笑,可一旦進入體制內,限制和條框真的太多了,會讓想動的人很折騰。

總的來說,公務員一份生存保底的工作,但不是一個有創造力的工作。體制內的工作不創造任何社會財富,只是參與分配財富(這點和普通公務員也沒關係)。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但也要對自己負責。人生關鍵節點的選擇很重要,選錯了可能會浪費你好幾年的時間成本。


體制內生存法則

迎接未來


對於那些尚在體制內,想出走的夥伴,非常讚賞您改變的勇氣,但希望您也不要盲目衝動。

先想想自己還有沒有什麼能在市場上存活的技能?目前疫情肆虐,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並不好,各大企業裁員,工作不好找。如果真的決定離開,找好下一家,準備好你的生存技能,再開始行動,不然你心理壓力會很大,會很被動。

最好弄清楚涉及到你辭職程序的所有關鍵性leader的態度(不要公開,默默瞭解就好),找一個合適的理由,讓你單位和你自己有面子,又容易被人接受,比如考上研究生了,考上某事業單位等。

問題的關鍵不是要不要走,而是走了之後你要幹嘛,你能幹嘛?我認為,體制在某種程度是對能力平平的人的一種保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體制內也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就把它當成一個正常的職業吧。

“要隨時保持離開體制和進入體制的能力”,這是我喜歡的一句話,其實任何工作都不會是金飯碗,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磨練自己的意志,修煉自己的性格,不管是否在體制內,我相信你都能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活出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