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马屯小学教师“同心抗疫情,读书伴成长”——桑笑笑


引子:疫情延迟了开学日期,却延迟不了老师们成长的脚步。为了进一步提升站马屯小学教师人文底蕴和专业素养,让全体教师在阅读中碰撞、激荡、升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站马屯小学开展了主题为“同心抗疫情,读书伴成长”的教师读书活动。老师们在这特殊的日子里,阅思相伴,读写相行。


覆巢之下 焉有完卵——读《四世同堂》随感

(张伟 段文)祁家四代人,一直祥和快乐地居住在胡同的三号院,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四世同堂。而抗日战争的战火像是平静湖面上骤然掷下的一块巨石,使整个北平不复平和。

站马屯小学教师“同心抗疫情,读书伴成长”——桑笑笑


站马屯小学教师“同心抗疫情,读书伴成长”——桑笑笑


在那个人人自危的畸形的时代,最让人动容的不是热血男儿的奋力反抗,而是本就弱小的人被逼迫着拿起“武器”只为了活下去。“两个寡妇对愣起来。愣着愣着,她们都落了泪。一种莫名其妙的,无可抵御的什么,硬压在她们背上。马老太太忘了什么叫谨慎小心,她拉住了小崔太太的手。她只觉得大家能在一块儿活着,关系更亲密一点,仿佛就是一种抵御外侮的力量。”他们经受了冷酷、严峻的摧残,没有下跪,没有杀绝,他们仍以高傲的姿态屹立着、挣扎,宁死不屈——正如那时的中国。年迈的李四爷忍无可忍,以命相搏,是个肃穆的斗士,死在与日本人的搏斗中;少不经事的脆弱的小妞子宁肯挨饿,也硬是没有咽下一口日本人发的混合面,绝食而眼睁睁地死在了亲人的怀里。光荣、悲壮而高大。

在这样的氛围中,似乎连女子也变得比男人还刚烈。

韵梅,祁瑞宣的妻子,初始是标准的“中国式”的女子:不谙世事,一辈子没踏出过北平们,被柴米油盐浸染得不知世外是何物。随着日本兵的驻入,和四世同堂的家庭成员一个个的倒下,她迅速地被感染了。当她的儿子小顺儿在屋外被隔壁的两个日本孩子当马骑时,她冲破了一切先前思想上的桎梏,冲出去将那两个淘气孩子奋力推开,责怨儿子怎么不跟他们打一架。祁老人不满韵梅这样树敌,但她似是有一股无可控制的怒气:“我不管!他们要不是日本孩子,我还许笑一笑就拉倒了呢!他们既是日本孩子,我倒要斗斗他们!”在国家大义与民族气节面前,不论男女老幼,姿态都瞬间高大起来——这种力量并非一时之勇,而是时时刻刻都奔腾在我们中华儿女的血脉深处。

《四世同堂》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正如后序所言:民族,带着鞭痕,悲壮地生存着;国家,带着创伤,骄傲地屹立着;人民,带着鲜血,顽强地站立着。正义,带着它的庄严、神圣和人道,光荣地战胜了邪恶、侵略和野蛮。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现在疫情下的祖国,的确!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人人受疫情影响,在家里自我隔离,但是,深藏在中华儿女血液里不屈坚韧的毅力足以抵御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众志成城,疫情终会过去,春天已来,桃花也绽开了笑颜,孩子们的笑脸还会远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