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混帶著小吏、屠夫、車伕、吹喪,竟建一國,他們為何都是良將?

混混帶著小吏、屠夫、車伕、吹喪,竟建一國,他們為何都是良將?

文|雯雯

秦朝末年,統治者施行暴政,導致社會黑暗,百姓們都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為了找尋更好的出路,各地有志之士紛紛起義,打出了推翻秦王朝的口號。就在這個混亂的時代,一個在家鄉出了名的,好吃懶做的混混,帶著他的一幫“狐朋狗友”以驚人的速度崛起了。

混混帶著小吏、屠夫、車伕、吹喪,竟建一國,他們為何都是良將?

這個著名的“小混混”就是開創了大漢王朝數百年基業的漢高帝劉邦,而那群跟他出生入死的“狐朋狗友”則都是後世有名的文臣武將。

說起劉邦和幫他打天下的那群功臣,不得不嘆一聲:真是太巧了。當初為劉邦立下汗馬功勞的那些人,在起義之前,要麼跟劉邦一樣是個一無是處的小混混,要麼就在衙門裡當著個沒前途的小吏(蕭何),要麼就是集市上殺狗為生的屠夫(樊噲),再不就是為了討生活給別人趕車的車伕(夏侯嬰)和吹喪的(周勃)。

混混帶著小吏、屠夫、車伕、吹喪,竟建一國,他們為何都是良將?

只能說不要小瞧任何不起眼的人,因為當機遇來了的時候,他們所展現出來的很可能就是另一面。畢竟就是這樣一群看起來既無大志向,又沒有任何才能的人,在逐鹿天下的戰爭中,要麼成為了軍事奇才,要麼當了治國能臣,最終幫助劉邦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也很好奇,難道真的有這麼巧合的事嗎?為什麼他們會都成了良將呢?出現這種情況最大的可能有兩種:一種原因就是倖存者偏差。意思就是大家所看到的的這些能人,只是因為他們在當初的戰爭中存活了下來,對於那些早早就逝去的人來說,自然不存在什麼有才無才的說法。

混混帶著小吏、屠夫、車伕、吹喪,竟建一國,他們為何都是良將?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曹無傷這個直接造成鴻門宴事件的人了。曹無傷本來是劉邦手底下的一個左司馬,當初也是為劉邦立下過大功勞的。可惜的是,這個人也不知是頭腦一時發熱,還是本就是個間諜,竟然在戰事的關鍵時期向項羽告密,出賣了劉邦,以至於讓項羽特地為劉邦擺下了鴻門宴。

結果自然是又在項羽的出賣下,被平安回來的劉邦給殺了。只能說這個曹無傷是個沒眼力見的,要是他當初堅定的站在劉邦這邊,過不了幾年,估計他也能像蕭何、曹參那樣成為開國功臣了。

混混帶著小吏、屠夫、車伕、吹喪,竟建一國,他們為何都是良將?

另一個原因就是這些人本來就是有大才能的人,但是由於當時朝廷的體制原因,他們都沒有發揮的空間,而劉邦起義正好就是一個讓他們展示自身能力的機會。個人覺得這個說法是很可信的。

例如,當初劉邦手下最能打仗的韓信,我們都知道有個成語“胯下之辱”是跟他有關的,年輕時的韓信是個連飯都吃不起的人,只能整日接受別人的救濟。還有就是曾擔任太尉的周勃,他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說到周亞夫大家一定知道,周勃是周亞夫的父親,父子倆都是帶兵的好手。

混混帶著小吏、屠夫、車伕、吹喪,竟建一國,他們為何都是良將?

但是未跟隨劉邦之前的周勃只是個出身貧寒,靠幫別人吹喪餬口的小老百姓。除了這兩人之外,包括劉邦在內的許多人都是出身微末,正是因為沒有好的平臺,他們才只能隱於市,每天荒唐度日。但是當時機來臨時,他們這些殺狗的、趕車的、吹喪的人,就都能變成有大才的人。

所以說,時事造就英雄。無論是當年的劉邦打天下,還是近現代的我軍草根將領。他們無一不是順應時代,才立下赫赫戰功!

貴州修文山野生獼猴桃綠心禮盒裝當季新鮮水果奇異果12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