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需要“儀式感”,並不是“矯情”,而是有這三大利處

前幾天,我被自己的孩子問道:“媽媽,春節是什麼?為什麼要過春節?”小編想了好久給孩子說:“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大家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親人們相互團聚,共訴衷腸。”兒子不解的問我:“可是我平時也能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啊?”兒子的一席話讓我陷入思考:大家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想吃的東西隨時隨地可以吃到,想穿的衣服也不用非要等到過年才買。物質豐富了,年味卻淡了,過年的“儀式感”慢慢消失了。

孩子的教育需要“儀式感”,並不是“矯情”,而是有這三大利處

成家以後,有了自己的孩子,卻發現自己的孩子對過年沒有任何的概念,沒有了期待,沒有了享受,這讓我不得不考慮“儀式感”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難道注重“儀式感”就是“矯情”嗎?

一、儀式感應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

1、“儀式感”是時間賦予的特殊意義

“儀式感”是什麼?就是讓普通生活閃閃發亮的小細節,不需要金錢的裝飾,不需要鋪張浪費,只需要用一點點心,就可以為孩子留下難忘的情感記憶。著名童話《小王子》中說“儀式感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在意識到這一點後,我才發現“儀式感”就是在某一個對自己有意義的時刻,做一些特殊的儀式來讓這個時刻變得與眾不同。

孩子的教育需要“儀式感”,並不是“矯情”,而是有這三大利處

2、“儀式感”沒有標準

如果說“儀式感”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在家庭教育中,“儀式感”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呢?其實,“儀式感”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模式,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樂趣,想要給孩子特殊的“儀式感”,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比如,可以給孩子講一個睡前故事,給孩子一個晚安吻;

比如,可以給孩子準備一個充滿驚喜的生日派對;

比如,給孩子開家長會的時候,穿上比較正式的衣服。

……

生活中很多小事都可以給孩子製造儀式感,每個家庭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風格發現樂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孩子每一個特殊的時刻,都要用特殊的形式來變現父母對孩子的重視。

孩子的教育需要“儀式感”,並不是“矯情”,而是有這三大利處

二、充滿“儀式感”的教育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儀式感在家庭教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庭中適當的保持“儀式感”,可以增強孩子的情感感知力,提高家庭的凝聚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孩子的約束力。

1、“儀式感”增強孩子的感知力

儀式感,可以讓孩子擁有感知愛的力量。比如,孩子晚上睡覺前,如果家長給孩子一個甜蜜的晚安吻,就會讓孩子知道父母是多麼的愛他們;如果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家長能夠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就可以讓孩子感知到不管自己多麼困難父母都是他們的避風港。

雖然這只是一些小的儀式,但是孩子卻可以從這些小儀式中直接或者間接的感受到“愛”,就就是心錨效應。

孩子的教育需要“儀式感”,並不是“矯情”,而是有這三大利處

2、“儀式感”提高家庭的凝聚力

中國式的家庭在表達愛的時候總是很含蓄,喜歡用默默無聞的付出來支持孩子,但往往不夠直接。偶爾的一些小儀式感就可以很好的幫助家長和孩子表達自己的愛意。一些社會研究發現,家庭儀式感帶給孩子的幸福感往往勝於物質帶來的滿足。教育中充滿儀式感有利於增強家庭的凝聚力,甚至能讓孩子感受到歸屬感和安全感。

3、“儀式感”可以讓孩子時刻保持敬畏之心

心理專家胡善義說:“儀式感可以讓人更好地約束自己。”儀式感不僅可以讓孩子集中注意力,促使孩子更加認真的去做事情,還可以讓孩子時刻保持敬畏之心。比如,家長去給孩子開家長會,家長如果正裝出席,孩子就會覺得父母很重視家長會,父母很關心自己的學業。不管考好或沒看好,孩子看到家長對家長會很重視也會在今後的學習中,保持對學業的敬畏之心,更加努力的學習。

孩子的教育需要“儀式感”,並不是“矯情”,而是有這三大利處

三、讓家庭教育充滿“儀式感”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家庭教育中是否有“儀式感”關係著孩子幸福感的獲得,因此,我們要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儘量做到給孩子一些儀式感。

1、記住孩子的每一個重要時刻

如果想要孩子感覺到自己被重視,家長就要記住孩子的每一個重要時刻。比如,孩子第一次會走路的時候,第一次會叫爸爸媽媽的時候,學會背第一首古詩的時候,第一次學會騎自行車的時候等等。家長可以把這些重要時刻記錄下來,當孩子取得一些進步的時候,家長要給予鼓勵和慶祝。這樣可以讓孩子覺得父母一直都在關心自己,從而從儀式感中獲得幸福感。

孩子的教育需要“儀式感”,並不是“矯情”,而是有這三大利處

2、每週進行一次家庭活動

家庭活動分為很多種, 不一定是大規模地外出遊玩才是家庭活動。小編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不管有多忙,每個週末都會抽出一天陪著孩子出去玩,或者是去遊樂場,或者是去超市,或者是去書店。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個習慣,知道每個週末都是全家一起出動的日子。

這樣簡單的“儀式感”是為了讓孩子在奮鬥了一週後有一次全方位的放鬆,不僅有利於增加親子關係,還可以增強孩子的歸屬感和存在感。

孩子的教育需要“儀式感”,並不是“矯情”,而是有這三大利處

3、發現生活中的小細節

我們說“要善於發現生活的小細節”,除了一些特定的日子和時刻,生活中每天都會有一些小美好,只要有善於發現的眼睛。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歷盡辛苦終於排成了一個圖形,家長可以給他一句“你真棒”來鼓勵他;孩子知道把馬路上的垃圾主動扔到垃圾桶,家長可以給他一個擁抱告訴他“你真優秀”。其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一刻都是值得銘記的時刻,因此,家長應該善於發現生活中的小細節,就會讓儀式感無處不在。

孩子的教育需要“儀式感”,並不是“矯情”,而是有這三大利處

村上春樹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注重儀式感的人,即使生活枯燥無味,也可以把日子過得陽光燦爛。”因此,想要孩子擁有充足的幸福感和滿足感,家長們請讓生活充滿儀式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