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苦味的清宫帝王故事\刘毅

《雍正王朝》苦味的清宫帝王故事\\刘毅(香港知名文人转载)

《雍正王朝》苦味的清宫帝王故事\\刘毅

从来没有一部剧,能如《雍正王朝》这般,经过这么久的时间,让人每每想及此剧,个中情节都历历在目,比如雍正为君之难、穿插四条线的九子夺嫡、关于「忍」字的解读、谋士邬思道的急流勇退、铁帽子王十三爷的朝堂吐血等……究其原因,因是该剧真正写透了人性,打破了清宫剧与观众之间的壁垒,让现代人能通能通过看《雍》剧思及己身。

与《雍正王朝》同时期的清宫戏,或如《还珠格格》讲浪漫爱情故事,或如《康熙微服私访记》大谈清宫帝王在民间的惩恶扬善故事,以及与诸多江南女子的恩怨纠葛,而《雍正王朝》卻是讲述了一個「难为」的帝王故事,从九龙夺嫡中脱颖而出的四阿哥没有上述两部剧的酣畅淋漓,唯一个「苦」字贯穿始终,虽然「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落了个勤政至死的下场,卻还是「难抵身后骂名滚滚来」。

除雍正之外的其他人呢?自然是各有各的苦,不论是谏臣、谋士、抑或是斗败了的诸位阿哥们,都在这座由权力欲望编织的牢笼中浮沉,各有各的掙扎,正如该剧主題曲中所唱:「有道是人间万苦苦人最苦」。由此,清宫剧进入新纪元,即使是九五之尊的帝王,也要参一参「忍」字的哲学,而不再有此前清帝南下江南的意气风发。

《雍正王朝》另一个贡献是令历史剧回归正剧的轨道,在这部剧中,观众看不到女人宫斗之惨烈,只有庙堂之高及朝臣士大夫之间的精彩交锋,而其背后所对应的多是今人在官场上的处事学问。可以说,这部剧在人性的缠斗下构建出了一个有別于此前戏说清宫史的宏大史观,今天再观,依然觉得荡气回肠。

二月河的另一番贡献,即在于他为《雍正王朝》之后的清宫剧,确立了一个基本方向。令到不论是《李卫当官》、于正的《宫锁心玉》,抑或是经典清宫穿越剧《步步惊心》,编剧都把叙事重心放在康熙、雍正两朝,一遍又一遍地以康熙九子夺嫡作为剧集的核心事件。

有人说,二月河撰写《雍正王朝》,是为一代暴君翻案,笔者并不认同,因为观毕全剧,我们看不到为君者的「爽道」,反而感受到剧中时空的沧涼悲情,以及这位河南作家如何用他饱含悲悯的笔触,谱写了一曲封建王朝的挽歌。今,斯人已逝,但其创作的这段清宮故事,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