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比起“棍棒式”教育,其實這些更重要!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體罰還是會出現在很多家庭,比如採用規勸、打手心、罰坐、幫忙做家務、罰站、沒收心愛的東西等等一些措施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處理的不僅是孩子行為還要孩子的情緒問題,當孩子的情緒得到疏導和家長的理解的時候,錯誤的行為就更容易糾正和改變。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比起“棍棒式”教育,其實這些更重要!

面對孩子不同的錯誤,家長最好採取不同的措施,家長允許孩子有情緒化但是還是要限制錯誤的行為。

每個孩子都可能犯錯,當孩子犯錯家長要應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呢?

如果很直接的懲罰孩子,其實對於孩子身心健康都會造成不良影響,“棍棒式”讓孩子要麼變得懦弱,要麼變得叛逆。

如果對於孩子過度的寬容,又怕孩子下次會繼續犯錯,會讓孩子記不住變得更加任性這該如何是好?當孩子犯錯,父母懲罰的時候,可能當時能給孩子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是體罰可能讓孩子不敢再次犯錯,但是對於孩子的心理情緒確得不到釋放,孩子真正意識不到錯誤,就不容易聽得進父母的話。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比起“棍棒式”教育,其實這些更重要!

因為懲罰,只是在行為上可能會暫時約束孩子,但是孩子的意識並沒有真正意識到錯誤,人總是情感性動物,容易受到影響繼續做一些犯錯的事情。打罵和訓誡孩子只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讓孩子有羞恥感。

美國兒童學家海姆·吉諾特曾說過:懲罰不能阻止不良行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過程中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飾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覺。孩子遭受懲罰時,他會暗下決心以後要小心,而不是誠實和負責。

所以懲罰孩子還不如去了解孩子犯錯背後的動機,比如孩子小時候經常會出現暴力傾向、說謊、順手牽羊、偷錢……等一些事情,可以去問問他們做這些事情的原因,家長需要更多去了解,孩子為什麼去做這些事情,是因為家長的原因還是情感的缺失。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比起“棍棒式”教育,其實這些更重要!

家長做這些也是讓孩子不會感到害怕、緊張、擔心……等一些情緒的干擾,我們要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給他們改過的機會,當孩子的情緒得到理解的時候,孩子更容易接納家長的建議和意見,而且讓孩子在這些事情中學會對於自己的情緒、行為負責,正確的引導孩子。

END

圖片源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