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比起“棍棒式”教育,其实这些更重要!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体罚还是会出现在很多家庭,比如采用规劝、打手心、罚坐、帮忙做家务、罚站、没收心爱的东西等等一些措施来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处理的不仅是孩子行为还要孩子的情绪问题,当孩子的情绪得到疏导和家长的理解的时候,错误的行为就更容易纠正和改变。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比起“棍棒式”教育,其实这些更重要!

面对孩子不同的错误,家长最好采取不同的措施,家长允许孩子有情绪化但是还是要限制错误的行为。

每个孩子都可能犯错,当孩子犯错家长要应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

如果很直接的惩罚孩子,其实对于孩子身心健康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棍棒式”让孩子要么变得懦弱,要么变得叛逆。

如果对于孩子过度的宽容,又怕孩子下次会继续犯错,会让孩子记不住变得更加任性这该如何是好?当孩子犯错,父母惩罚的时候,可能当时能给孩子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但是体罚可能让孩子不敢再次犯错,但是对于孩子的心理情绪确得不到释放,孩子真正意识不到错误,就不容易听得进父母的话。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比起“棍棒式”教育,其实这些更重要!

因为惩罚,只是在行为上可能会暂时约束孩子,但是孩子的意识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错误,人总是情感性动物,容易受到影响继续做一些犯错的事情。打骂和训诫孩子只会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让孩子有羞耻感。

美国儿童学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过程中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诚实和负责。

所以惩罚孩子还不如去了解孩子犯错背后的动机,比如孩子小时候经常会出现暴力倾向、说谎、顺手牵羊、偷钱……等一些事情,可以去问问他们做这些事情的原因,家长需要更多去了解,孩子为什么去做这些事情,是因为家长的原因还是情感的缺失。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比起“棍棒式”教育,其实这些更重要!

家长做这些也是让孩子不会感到害怕、紧张、担心……等一些情绪的干扰,我们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当孩子的情绪得到理解的时候,孩子更容易接纳家长的建议和意见,而且让孩子在这些事情中学会对于自己的情绪、行为负责,正确的引导孩子。

END

图片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