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0後”到“90後”——東城接轉線上的暖心人

從“60後”到“90後”——東城接轉線上的暖心人

北京社區報

最貼近百姓的報紙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東城區的接轉工作人員中,最年長的是“60後”,最小的是“90後”,在這樣的年齡跨度裡,面對重任,傳承的是信念,共擔的是責任,不忘的是初心。隊員們發揮不同年齡階段的優勢,各有分工,以昂揚的工作熱情和滿滿的正能量,傳遞著東城接轉工作的第一道溫暖。

“60後”紮實細緻“樹旗幟”

“60後”張俊剛,許多剛工作的年輕人都喜歡叫他一聲“張叔”,這個“老民政”在這次戰疫線上,又扛起了大旗,負責車運統籌工作,從上崗開始,不論風吹日曬都佇立在停車場裡,指揮調度著接送車輛,仔細核實著準確數據。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60後”張俊剛,肩負起西站車轉統籌工作,認真核實每次車轉工作。

問他“叔,要下雨咋辦?”

他笑著說:“打傘啊!”

再問:“叔,風大咋辦?也沒個凳子你坐哪裡?”

他又樂著說:“哪那麼多問題,怎麼著都能克服”。

“60後”還有二分隊隊長“老薑(將)”任志榮,為了與一隊無縫對接,在進駐西站工作點前就多次與一分隊溝通研討,在一分隊的幫助下,琢磨每一個環節,細化每一個流程,推演每一處可能遇到的問題,在不斷的學習交流中,提前帶領大家進入角色,在第一次小組會上提出了“各負其責,互相補臺,精確接轉”的工作要求。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老薑”愛學習。不僅僅體現在學自己人怎麼工作,也經常學習其他區好的工作方法,誰家的溫馨提示寫的好,誰家的服務值得借鑑他都做過分析。

“老薑”愛上課。他把學習到的“知識”進行轉化,每天交班會上都要給大家講一講,他說:“我們就是要不斷提升自己,做到精益求精”。

“老薑”愛嘮叨。每每上崗前,都要再三叮囑大家做好防護,注意工作細節,細枝末節都要念叨一遍,有他在組裡大家都“踏實”。

說起“60後”,更不得不提“老焦”,焦衛東快要退休了,可在疫情來襲時,依舊披甲上陣,穩穩地走上了戰“疫”線。“老焦”話不多卻很溫暖,帶著讓人安心的平和,默默地做著自己的工作,默默地提醒著他看到的需要加強的地方,默默伸手去填補臨時出現的空缺。就連吃飯的時候,他也總是幫著大家分發盒飯,等大家都吃上了,才端上盒飯在角落裡坐下,吃飯的人也總會發現,自己的水杯不知道什麼時候被添滿了熱水;沒拿的消毒溼巾會及時出現在要打開盒飯的前一秒;來晚的人也會發現,盒飯會被收進保溫箱裡,套好袋子最大限度地留存著飯的溫度。

“70後”吃苦耐勞“做榜樣”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說到吃苦耐勞這四個字,“70後”唐衛萍的身影就會浮現在同事們腦海中,瘦瘦小小的她蘊藏了巨大的能量,後勤保障“大當家”與風靡一時的“藍胖子”畫著等號。從防疫物資儲備、人員後勤補給、辦公物資協調到臨時需要解決的各種小事,都可以找她,她都會想辦法解決,彷彿她也有一個隱形的萬能袋。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陳翔渝、劉錦菁、周建敏是車轉組上的三名女將,穿上防護服看不出容貌的她們卻難掩英氣,當完成一天的工作,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臉上一道道被口罩和眼鏡壓出的“溝壑”襯著她們的笑容,卻顯得格外燦爛。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一分隊賀劍,有著老大姐的作風。“歡迎回家”“請您稍等”“一會我們就上車”“累不累”“那裡有愛心座椅,您先歇一歇”“有需要您可以跟我說”這些溫暖的話語就像春日的暖風,吹進人的心房。

“70後”的許宏軍每天早晨7點開始對接數據信息,一直要忙到下午14點,準確核對著每一組數據。有時遇到不確定的信息,就反覆聯繫確認,直到內容詳實,板上釘釘,在顧不上吃飯的時候,餅乾就是他最好的食物,他說非常感謝同事們,經常在他的口袋裡塞上幾小包餅乾,餓的時候還真管用。每天忙完工作,許宏軍還要整理一天的情況小結,盤點工作中遇到的特色亮點和問題建議,做好組裡的記錄。組裡對他有個稱呼“許哥”,不是說他年齡大,是敬畏吃苦耐勞的他有擔當。

“80後”骨幹力量“當先鋒”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許小冉、劉靜、孫曉飛、焦珊珊、李文鑫“五朵金花”是這次戰疫中的先鋒力量。第一時間響應號召,第一批抽調工作專班,先後轉戰4個組別,總是“第一戰”去攻克難題,有能力、有擔當,先啃硬骨頭。第三波接轉任務來襲,許小冉又去了西站組負責工作,劉靜、孫曉飛就在天壇組肩負起了重任,指揮、調度、協調,幾個姑娘每天披星戴月從早忙到晚,有了她們的忙碌,工作流程變得更加行雲流水。

曹曉婧自1月23日參加戰疫以來,從先期的籌備工作、到下沉社區參加值守,再到現在的西站接轉工作,都是主動請纓,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80後”曹曉婧和“90後”張萌萌是西站接轉二分隊裡的先鋒力量和生力軍,認真完成好每一項任務。

她是貼心的“衛生員”。為防備有突發情況,她揹包裡總裝著創可貼、酒精等小藥品和防護裝備,遇到誰的手套破了、口罩缺了,她都能及時為大家補充到位。

她是熱心的“鄰家妹”。88年的曹曉婧在隊伍中,年齡不算大,但想的卻最周全。從早到晚,在群中最為活躍,為大家發送提示消息,小到氣溫變化、生活起居,大到物資配備、工作提醒,誰要有個急事兒或不方便的時候,她就主動幫忙打飯。

她是暖心的“宣傳員”。她喜歡幫大家拍照,記錄她眼裡大家的辛勞,喜歡誇獎別人的付出與努力,記錄她身邊的好人好事兒,為大家留存珍貴的記憶。

在她的鏡頭下,“70後”的老黨員李致業帶領著王雋、賈亦然、何雷,穿上東城“紅馬甲”總是神采奕奕,站的筆直,發揮著多年在部隊歷練出的吃苦耐勞、不畏險阻的軍人特質,踏實地做著“引路員”“搬運工”和“護衛隊”。大家在一起,工作中熱心、不惜力、有幹勁,經常幫助老人、帶孩子的人和有需要的人一起拿行李,送完一趟,已是汗流浹背。軍綠色的著裝、正紅色的“馬甲”,手持東城標識的牌子,默默等候在大廳中,聽著那句久違的“歡迎回家”,在專設的愛心座椅上歇一歇,感受著點滴暖心的服務,回家的人說:“看到你們就感受到了回家的溫暖,有了你們心裡很踏實”。

“90後”活力充沛“生力軍”

天壇組的“90後”李乘毓每天早晨7點前到達指揮中心開始一天當中的數據接收、分派、傳遞、回收工作,細緻的她有個小本子,工作中的點滴都詳細記錄,在數據方面問她什麼都能準確回答,是組裡活力充沛的“小電腦”。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西站組的張萌萌是組裡的開心果,熱情、踏實、細心更是她在工作中的標籤。張萌萌也是剛剛走下值守的崗位,作為有生力量抽調到新的任務當中。上崗前,她發了一張“穿戴整齊”的照片,口罩和護目鏡之下看不到原本漂亮的面容,倒是有點像個“假小子”,認真工作的她和一個“颯”字最相配。

東城接轉線上的先鋒力量,每當夜間完成最後的接送任務,從“60後”到“90後”都已疲憊,脫下被浸透汗水的外衣,雙手已被手套捂得發白,此時也是大家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苦點累點不算什麼,守住來之不易的戰疫成果,做好接轉工作是所有人共同的目標與心願,他們也正用行動傳遞著東城“等您回家”的第一道溫暖。

推薦: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糞便中也檢出新型冠狀病毒?普通人要這樣預防!

提醒!疫情防控期間,部分小客車指標的使用期限延長

市民政局回應:返京人員無法進入社區怎麼辦?

疫情下咱社區居民,要做好這幾點!

@社區工作人員,排查人員時要注意這些!

確診及疑似患者個人無須承擔醫療費用!

北京市這24家養老機構接受特殊老年人臨時託養

疫情還沒有結束!不能有絲毫懈怠!

減負260億,待遇不變!本市階段性減收職工醫保單位繳費!

今年清明本市將實行預約分時祭掃

境外回國人員,新冠肺炎就診費用是否自理?北京官方回應

權威解答來啦!今年清明節祭掃服務你關心的問題看這裡

通訊員:梁爽

北京社區報

最貼近百姓的報紙

从“60后”到“90后”——东城接转线上的暖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